8万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只许留4.5万, 剩下3.5万伟人做4个巧妙安排

探索智慧者2024-04-28 17:59:23  119

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达成后,8万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老蒋只允许我们保留4.5万人。

另外的3.5万人怎么办呢?

对这个问题,毛主席再现神来之笔,仅用四个巧妙安排,就让国民党缩减我军的算盘,变为了我军日后的优势。

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伟人又做了哪些巧妙的安排?

改编“八路军”

1936年,张学良与杨虎城因为多次劝说蒋介石抗日没有下文,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

我党在这样的时刻,不计前嫌地站了出来,表示同意国共合作,并且在周总理的协助下“西安事变”也得以和平解决。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意向初步确定之后,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军队改编的问题。

在西安事变的四个月后,周总理与叶剑英元帅一起去往西安,国共双方就我军的改编事宜作出了商讨。

当时,我军在陕北一共有8万余人的队伍。

按照国民党的中央军配置来说,一个师的兵力大概不到10000人

因此,在谈判的过程中,我军的代表提出了我们应该成立四个军,十二个师,这样才能使得人人都有编制。

其实,在提出此方案时,我军也知道以国民党的一贯作风,肯定是不允许我们保留全部兵力的。

但没想到的是,国民党方面居然直接让我军缩编至2个师,并且要求直接解散其他的兵力。

也就是说最多只能保留2万余人的兵力。

我军自然不可能接受这一条件。

除了缩编,老蒋还提出让我军不得设置军、总部一级的机关单位,同时他还提出了一个十分荒诞的要求,也就是让我军的总司令朱老总出国考察

这样空出来的总司令国民党就能安排他的人来当了。

老蒋的算盘打得可谓是叮当响。

就这样,谈判陷入了僵局。

正在这时,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爆发使得我国进入了全面抗战时期。

卢沟桥事变仅仅过去一个月后,日寇就攻打入了上海,而国民党总部就在离上海不远的南京,日寇这一行为让国民党紧张不已,因此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与我党合作,当然在条件上也做出了不少让步。

他们不再要求朱老总必须出国,也允许我方设立师以上的机关。

不过,对于人数国民党还是不想让步,经过几轮谈判,勉强同意我军增加一个师。

我党顾全大局,不想在此事上做诸多争论,而影响抗日大计,便同意了这些要求。

最终陕北红军队伍被改为“八路军”,有三个师分别是115师、120和129师,师长分别是育帅、贺龙元帅以及刘伯承元帅。

并且,对方在人数中也做了退让,一个师可以有1.5万人

背后的阴谋

我军在陕北一共8万人,改编成八路军时,谈来谈去,老蒋只许保留了4.5万人。

他这样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补给

如果一支军队想要保持高战斗力,那么粮草、弹药都是重中之重。

我们都知道,粮草补给对于军队的重要性,更何况在陕北这样贫穷的地方,养兵着实是一个难题。

建立起统一战线后,我军拥有了正式的番号,关于补给这一方面情况就会有所好转。

也就是国民党需要提供军饷。

在我军改编为八路军的第一个月,收到了30万元的改编费,并得到承诺,八路军军饷为63万元一个月,也就是说一个师是21万元

同时期,蒋校长的几个重要部队则为25万元,其队伍中的杂牌师大概是16万元。

除了财力,国民政府也承诺给我军提供各类枪炮,其中枪和子弹大概有70万发,手榴弹1.5万发,还有各类迫击炮。

这听起来非常慷慨,但实际上与国民党自己的队伍相比,只是九牛一毛。

除了要拿出真金白银和真枪实弹,蒋校长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一方面,他需要红军这样有着强大战斗力的队伍,而另一方面,我军庞大的队伍在他眼里也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因此在人数问题上,蒋校长一直不肯多作让步,只编入4.5万红军,那么剩下的兵没有军饷,自然就会被遣散。

没有什么比不耗费兵力就将我军平白少了3万多人更轻松的了。

至于剩下的这些军力,他则是想要控制在自己的眼下,随后再机会“消灭便可”。

可见老蒋在抗日这件事上,有着太多的私心,

除此之外,对于军队的名字他也是“煞费苦心”,他将八路军设置为三个师,分别是115师、120师与129师。

而八路军其实原先是粤军李济深的部队名号,后因为李济深并不满意蒋介石的领导,就起兵反蒋,所以这支队伍成了蒋总的眼中钉。

随后,他为了拆散其的队伍,使用诡计将李济深诱骗至南京的汤山,把其囚禁了在那里。次年4月,该队伍解散。

而这三个师的编号,原先是东北军的,后来因为抗战战果不利被撤销。

老蒋用这些名字命名我军,简直是“司马昭之心,尽人皆知”。

不过,纵使民国军有这么多的小手段,我军也并没有在意与担心,在面对三万五千人的去留问题,毛主席也早有打算。

巧妙地安排

1937年8月22日,我军接受改编,同时洛川会议也在这一天隆重召开。

此次会议上,除了抗日战争和改编队伍的事宜,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解决国民党给我们设的限制。

起初,我军想要剩下的这部分留在陕北,作为留守部队,随时待命。

国民政府想都没想就将此方案给否决了,毕竟这样一来,他们要求缩编的目的就达不到了。

这时,毛主席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安排,从四个方面入手,让部分人悄无声息地留待队伍中。

第一个便是根据谈判的结果,每个师下设的是四个团,我军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团,尽可能地多留些人在队伍中。

其中我军将115师增设了一个独立团,为120和129师都增设了教导团。

这三个团的军饷怎么办呢?

这就要说我军的一大优点了,那就是吃苦耐劳,勤俭节约。

我们在日常开销上远不如国民党那样铺张浪费,因此节衣缩食,还是能省出一些军饷的。

不过,国民党方面对此举很是不满意,他们多次刁难我军的增设的这三个团的士兵。

据曾在115师独立团担任独立团团长的杨成武回忆,在1937年年底之时,他带领着独立团作战,谁知道国民党以他们不是正式编制军队而拒绝让该团过关卡。

杨成武虽然生气,但他觉得大敌当前,不能影响大局,便回去让115师的686团把他的独立团临时编入,才顺利过卡,前去作战。

伟人的第二个办法就是建立直属营。

按照以往的队伍构成,每个师都可以组建自己的直属营,比如炮兵营、工兵营等等。

一个营大概是500人,这样一来,又消化了不少我军的兵力。

第三就是开办军校,中央军委把红军大学更名为了抗日大学,并鼓励数千没有编制的兵力在抗大上学,可以吸收大量的理论知识,为今后的抗战做好准备。

这一方法,不仅解决了大量兵力,同时也为我党培养了不少人才,可谓是一举两得。

最后一个办法,就是在后方建立我军的留守兵团

虽然这一个方案在前面被国民政府否决,但我军在三思虑后,认为我军在前线抗日,陕北的延安依旧是最重要的存在,不管对方怎么看,我们必须留一队精锐才可以。

于是毛主席和其他领导在队伍中精挑细选,选出了一部分兵力,由司令员萧劲光带领,成了我军在延安的留守部队。

这一队和其编入八路军最大的不同,就是条件十分困难,没有任何军饷补给,全靠自身筹措,不够的话粮食还要自己种,同时在面对日军的进攻还要打回去。

不过,这样的情况在我军中并不是头一遭,一边扛锄头,一边扛枪,是当时很多战士面临的常态。

当然在这些红军中,也有很多伤病在身的红军,他们再也无法上战场,考虑到他们精力有限,因此我军动员他们退役,并发放了一定数额的退伍费,这一部分大概有上千人。

比如原红四军的副军长刘世模,还有洪一军的将领朱水秋都因为在战争中受伤,选择退役回到了原籍。

当然,这些人回到家乡也没有放弃抗日,他们组织村民成立游击队,继续战斗在山林之间。

而那些在编的我军战士们也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红军的强大战斗力。

在1937年8月22日,第115师3旅在罗荣桓元帅的带领下出发抗日,3天后,洛川会议结束后,育帅与聂荣臻元帅分别率领着第343、344旅与第3旅会和。

9月25日,我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歼灭敌军1000余人,取得了抗日以来第一次大胜仗。

由此,八路军一战成名。

时间的齿轮转动着,但这些艰难而英勇的历史会永远刻在时间的表盘之上,让后人永远铭记,不忘前人之功,继续为后人种树纳凉。

参考资料:

潘庆泽 《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的前前后后》 党史博采

张家康 《红军改编八路军的艰难历程》 党史博采

易铭 《"八路军"番号的秘密》 文史博览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66239.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