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欠揍? 两次世界大战均由这个国家引起, 其背后原因是什么?

泽霖文史2024-04-28 16:22:16  87

战争,是人类因贪婪驱动、以野蛮的方式的攫取利益的行为。

19世纪末期以来,欧洲列强吃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红利,迅速崛起。争先恐后地在全世界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尤其是在当时相对落后的非洲和亚洲地区。随着瓜分蛋糕的国家越来越多,殖民地的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

这种竞争矛盾具体表现为英法俄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以及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的矛盾。20世纪初,德国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地位超过了英国,将野心进一步扩张到觊觎英国已经取得的世界霸主的地位。

随着德国愈发频繁地将手伸向英国海外殖民地,掠夺英国在殖民地的既得利益,英国自然将德国视为头号竞争对手和威胁最大的敌人。

与英国有着同样顾虑的还有法国。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这让法国社会各界对德国的敌视更上一层,纷纷支持向夺取他们西欧和中欧霸主地位的德国报仇雪恨。而德国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断扩充军备,使得德法关系愈加紧张。

德国和俄国之间关系的恶化,是从贸易保护和管制开始的。德国禁止俄国牲畜输入,又限制俄国粮食进口。俄国也对德国报复,限制德国工业品进口。两国的生意做得并不顺畅,因此经常出现摩擦,关系持续恶化。

如此看来,德国似乎成了当时世界格局中的“搅屎棍”,倚仗着快速崛起的国力,到处招惹是非,不断向既成的国际秩序发起着挑战。

而俄国和奥匈帝国之间因为巴尔干半岛的归属问题,也是争得头破血流。这一矛盾,使德国很容易就找到了自己的盟友。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1879年,在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国与奥匈帝国签署了“同盟条约”,这个条约主要是针对俄国而设立的。

后来,意大利在和法国争夺突尼斯的战争中战败,也被德国看准时机拉拢进“朋友圈”,对抗法国。1882年,德、奥、意三国签署了《同盟条约》,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同盟国的小动作,早已引起了英法俄的注意。既然敌对势力为共同利益已经捆绑在了一起,这三个国家自然不会单打独斗,各自为战。为了在争夺利益的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把握更大,它们也暂时搁置争议,签署了协约,成为协约国成员。

至此,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在利益的驱动下,两方势力不断扩充军备,矛盾日益激化,并不断爆发出小范围的摩擦。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与妻子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枪杀,史称“萨拉热窝事件”。协约国和同盟国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萨拉热窝事件后来被认为是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7月28日,奥匈帝国借这一事件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战争持续到1918年11月11日,以同盟国战败而告终。然而,战后的各战胜国,在凡尔赛宫召开的战后协约会议,为重构国际秩序签署的《凡尔赛和约》,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凡尔赛和约》的条款,对同盟国核心德国的战后制裁极其严厉,这让德国民众在经历了残酷的战争后,又要面对各战胜国的盘剥,最普通的生活都难以为继,因此民众间普遍有一种对各战胜国的抵制甚至仇恨的情绪。

1933年初,阿道夫·希特勒出任德意志第三帝国总理,纳粹党开始掌握国家政权。希特勒违反《凡尔赛和约》20年停战的协议,开始秘密武装德意志第三帝国。

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将对外侵略扩张定为基本国策,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首先将目标定在了中国,妄图以朝鲜为跳板,征服中国。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崛起和扩张,英法美等西方主要大国非但没有挺身而出,反而采取了明哲保身、处处退让的绥靖政策,极大地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气焰,对局部战争演变为全面战争起到了加速剂的作用。

在西方大国的纵容下,德国轻易占领了奥地利,意大利入侵了埃塞俄比亚,日本在中国侵占了东北和华北大部分地区。德意日这三个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在各自都尝到了侵略的甜头后,更是又拉拢了一票看不清形势的“小弟”,组成邪恶的“轴心国”同盟,妄图瓜分整个世界。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回顾这两次世界大战,分析其内在原因,无外乎“利益”二字。这些自诩文明的现代人,以一种最野蛮的方式,攫取着利益,全然不顾给全世界、全人类带来的史无前例的灾难。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59745.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