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失业之后全职投资, 我们学不来

千琴长红2024-04-28 06:23:37  95

金钱 · 逻辑 · 逆人性,屠夫问候各位晚上好。

一周一会的半天候策略回顾,祝周末愉快。

今天聊一聊全职投资。

策略理念

半天候策略,是在0预测的前提下实现财富长期稳定增值战略性资产配置策略

屠夫自己拥有多个进攻型的投资策略,建立半天候是为了拥有一个“类全天候策略”,在极端环境下也能「打不垮、压不住、沉不了」 —— 包括全球性金融危机,甚至大萧条。

完整配置思路和操作原则可参考:

道之章》介绍资产配置的思维、流派和案例

法之章》解释策略的目标、思路和品种选择

术之章》设计策略的建仓调仓和再平衡规则

器之章》总结策略的选品方法以及基金清单

另有2万余字的品种调研,发布在知识星球「资产配置研究院

【声明】

① 本文仅作分享交流,不提供任何服务,也不收取任何费用

② 您可参考本文自建组合,赚到钱不必谢我,风险也请自行承担

③ 需要低费率场内账户的同学,可私信_________________

净值情况

2021年起截至最近一个交易日,半天候组合年化收益率保持为正最大回撤控制在10.59%,收益表现优于沪深300和中证500(见下图):

组合各成分基金目前暂未触发再平衡阈值:

各资产占比偏移未超过±25%

目标10%的资产(如 纳指100),组合中占比在7.5%~12.5%之内

目标30%的资产(如 7-10年国开债),组合中占比在22.5~37.5%之内

定期再平衡时间为每年4~5月;若近12个月触发过阈值再平衡,暂停一次定期再平衡

最近一次再平衡操作发生在2023年12月5日周二 (2021版切换至2024版)

本周点评

上周刚提醒大家提前为回撤做好准备,回撤马上就来了。

屠夫这嘴,简直就像开过光有没有:

半天候公开运行第5年了,类似的回撤有过无数次。

没什么可说的,就两件事:

保持乐观:不要对波动和回撤一惊一乍,半天候是「0预测」不是「0回撤」

谨慎观察:屠夫会留意策略的前提假设,在此之外的事交给策略本身去应对

这周雪球有一篇讨论热度极高的帖子:

这位老哥一年前被裁,以公司赔偿的30万本金,和老婆定了个“一年之约”:一年后做到50万就全职炒股,否则老老实实回去找工作。

各位同学,从30万做到50万的收益率是多少?

67%。

而且时间只有一年。

不是“年化67%”,而是2023年要赚67%

不得不说,这个目标如果达成了,真的很有戏剧性。

可惜,他不是电视剧男主角 ——

一来,钱没赚到……

(帖主没说这是账户实盘,但调仓非常频繁,很可能是)

二来,老婆也没了……

(同一篇帖子里写的;来源:雪球)

一年前的帖子是他在雪球的第一帖,2023年他先后发布了15篇帖子。

屠夫一篇一篇地看了,没觉得他的认知配得上67%的收益目标。

这位老哥自称2015年入市,经历过15牛市和16崩盘,不算新手。

从时间线来看,他很可能和A哥一样,也在2015年牛顶入市

(A哥的故事,见《那些牛市开户进场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牛顶开户入市”并不聪明,但也无需过度苛责。

就算聪明如牛顿,一样抵抗不了泡沫的诱惑:

真正的问题是:

经历过牛熊周期变化,累积了足足8年的“经验”之后,他的投资认知还是原地踏步。

同样在2015年栽了大跟头,M哥痛定思痛,踏踏实实地看书、模仿、思考,一步步提升自己的认知。 (M哥的故事见《你来熊市一趟,莫辜负了时光》)

他也不会因为“赌经济复苏”而定一个当年收益67%的激进目标,而是耐心地、有条不紊地赚自己认知内的钱。

评论区有球友提到「全职投资是个坑」。

确实如此。

对于多数人来说,全职投资会带来额外的心理压力 ——

因为就短期来说,投资收入是弹性的,生活支出是刚性的,以弹性的收入支撑刚性的支出,心态很难稳住。

就算是半天候,运行5年以来也有过一年亏损 (2022年)。(详见《蝴蝶花不开的春天》)

短期的事,只有上帝知道。

真的很想全职投资,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业余投资至少8年,取得过可观的投资收益。

细拆下来,就是两个要素:

第一,投资年限。

业余投资至少8年,意味着至少经历过一轮完整牛熊。

经验过于局限的投资者,很容易形成路径依赖,在下一轮牛熊中扑街。

发帖老哥2015年入市,2023年开始全职投资,这一条是满足了。

第二,投资业绩。

高考分数只反映过去12年的学习成果,不能反映未来的成就。

但高考录取依然是“分高优先”,因为过去的成功能提升未来成功的概率。

高考的本质不是选拔“过去更成功的人”,而是选拔“未来更可能成功的人”。

这个道理放到投资上同样成立。

发帖老哥自述2015~2022年业绩平平,账户资金是靠自己“充值”进去的,显然不符合这个条件。

查理·芒格是个很好的例子 ——

人家本来是正儿八经的律师,有自己的律师事务所,投资只是他的副业。

如果不是后来巴菲特使劲“忽悠”劝他全职投资,这老头子可能还做着自己的律所合伙人呢。

或许会有大聪明对你说:巴菲特就是全职投资呀。

是的,而且巴菲特是“失业”之后“不得不”全职投资。

1957年,格雷厄姆退隐江湖,关闭了自己的公司。

正在恩师手下工作的巴菲特,年仅26岁就失业了。

于是他选择成立自己的合伙公司,全职投资。

然而,普通人很难复制他的成功。

名义上是“失业后全职投资”,实际上巴菲特早就从事投资的工作了。

他的学术背景与之相关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毕业后的工作也相关。

往前回溯,他人生中的第一只股票是11岁的时候买的。(忽悠自己姐姐开的账户)

按这个算,26岁全职投资的时候,他已经有15年投资经验了……

全职投资,不是失业后的好选择。

理想的路径是:通过长时间比的业余投资,你取得了可观的收益,即便没了工资也不影响正常生活,然后选择和老板说拜拜。

工作不如意,想用投资证明自己的人,没有一个成功的,因为投资比打工难多了。

投资已经取得成功,不再需要工作,所以才全职投资,问题不大。

顺序反过来,很危险。

全职投资的话题先聊到这,今天第2篇推送聊另一个现象。

走之前,别忘了点个赞啊~

上周回顾:若一切皆为昨日重现,世间哪有风险可言?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56259.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