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驾仕派立场无关。)
这届北京车展最红的两个人是雷军和周鸿祎。舆论反应有两种:
其一是感慨车展,人们不关注汽车而是关注网红企业家的造势;
其二是告诫传统汽车人多跟雷军、周鸿祎学学,如今造车,没流量就没销量。
哪一个观点正确?这一点我们后面再谈。
先谈实际的:如果车企就是想要那泼天的流量,该怎么做呢?别学雷军,去学周鸿祎吧。
为什么不要学雷军,因为学不来。
雷军之所以现在一举一动都被网络关注,当然有公关策略的作用,但更多是他本人挣到的。雷军是真正的草根(至少当下信息显示确实如此),靠勤奋考学并且得到伯乐求伯君的赏识,又凭能力得到认可被扶成金山的总经理,带着金山成为大公司,推动了软件的平民化和正版化,之后创办的小米,也是本土智能硬件的重要开拓者。
因为如此具有感染力的经历,雷军才有如今的流量。
如今本土汽车公司的大佬们当然也都有各自成功的事业,但都不及雷军那么戏剧性,也没有那么强的感染力。
(利益相关,非米粉,没买过小米任何一款产品,且此专栏绝不会与任何企业合作)
▲来自Jackie老师
学周鸿祎就简单多了。从他在北京车展上模仿维权动作爬到某辆车的车顶,到早前直播卖车、换车、并且把叫得出名的新能源品牌全试了个遍,再往前多次攻击那些势力弱小又不被公众认可的网红,以此建立自己的名声等等……他网红之路的每一步都是精心计划的结果。
再来看周鸿祎经营企业的成绩,这个专栏也说过不止一次了。360、水滴是他创办的项目,做过些什么搜一下全网都是;熊猫直播是360中途拿到掌控权的项目,现在已经没了。
周鸿祎还在和张勇的直播里说小米营销厉害、要跟小米学营销。别闹了,周鸿祎才是真正的营销天才,他把自己营销成了一个成功、诚实的企业家。
如果车企们想要那泼天的流量,学周鸿祎吧,难度不大、成本很低。
就拿蹭热点来说,周鸿祎蹭维权、蹭各大车企、蹭网红,手段领先时代不知道多少个段位,比请代言人、入驻网红直播间的车企们高明太多。
(利益相关,10多年前短暂使用过360,曾经是熊猫直播用户,很庆幸从未用过水滴产品,且此专栏绝不会与任何企业合作)
▲来自周鸿祎的微博
现在我们回到开头汽车圈对待流量的第二种态度:告诫传统汽车人多跟雷军、周鸿祎学学,如今造车,没流量就没销量。
这种观点看起来如此正确,如此毋庸置疑。但真的如此吗?
雷军有流量,但他是把企业经营起来、获得市场认可了,以此获得的流量。他在小米汽车之前,金山和小米手机起步时,可远没有今天这么高的关注度。周鸿祎呢,他在360之后就有泼天的流量了,之后的那些项目却并没有很好的结果。
我们再来列举汽车圈里的近在咫尺的案例,李想。很多人总是按习惯默认李想是因为做了「微博之王」,理想才有之前这两年的销量。真的是这样吗?李想的确在微博上一直很活跃,但最初也只是个普通的微博名人而已,是ONE的销量持续增长甚至成了新造车的产品标杆之后,李想的微博影响力才越来越强大,并且在之后与L系列的市场表现同步持续攀升。而MEGA如今的困境,恰恰与他在微博上过度自信的表现不无关系。
对于李想,恰恰是理想的销量让李想有了流量,而李想的流量反而反噬了理想的销量。那么我们好好想想,「没流量就没销量」这个理论,它真的对吗?
▲李想至今为止最后一条微博,如果流量那么万能,他不会这么久不再发微博|来自李想的微博
再来看看那些对北京车展上,对人们不关注车、而是关注网红企业家造势这一现象感到失望的观点。
或许不少人会认为这种观点十分迂腐。但我们不妨想想2019年时NBA的那次推广,当时它们选择了蔡徐坤做形象大使,录制了那条已经成为史诗级段子的宣传视频。所有篮球迷都反感那次推广,蔡徐坤运球的动作十分生涩、滑稽,那段视频里篮球也完全不是真正的重点。
那么我们就有必要提出两点——
1、车展上人们关注网红企业家造势而不是关心车 & NBA找蔡徐坤做推广大使,这两件事情完全是同一性质。那么我们对待这两件事最合理的态度自然是保持一致,车展更重要的是车、NBA更重要的是篮球,而不是流量。
2、NBA找蔡徐坤当形象大使,这件事情应该怪蔡徐坤吗?应该怪NBA才对。NBA才是甲方,甲方才是那个能做主的人。整件事情里,蔡徐坤只是收钱办事拍广告的明星,NBA才是那个为了流量致篮球于不顾的始作俑者。
为了把车卖出去而费心营销、争取流量,这当然没有任何问题,但营销的目的是卖车,流量则只是营销的手段之一。但现在呢,流量偏偏被当成了唯一的手段,甚至俨然被当成了目的。
当流量被当成目的,最终当然只会造就一堆一堆光鲜亮丽,却全无意义且粗鄙不堪的数据。那样的状况让人恶心,并且,那样的行为也不会让车企得到销量,只会让它们越混越惨。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53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