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这次升级动作,也同样对应的一个明显的信号是:腾讯在数字化时代的To B底层能力,也更在一步步AI化。
作者|皮爷
出品|产业家
“大模型如今走到哪了?”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和分享上,这个问题开始成为必谈的话题之一。
相较于去年在技术、参数上的层出不穷、你追我赶,在今年,人们对AI大模型的期待已然更为落地和务实——大模型的作用场景在哪里?人们能真正使用的大模型产品有哪些?企业的“AI生产力”故事到底该从哪里讲起?
这些问题背后,对应的是市场对于大模型能力更为细微的考究,即在确定性的AI大趋势面前,人们需要看到更近距离的AI故事和标注。
答案已经在出现。在刚刚召开的腾讯协作SaaS智能化升级会上,一系列腾讯协作产品宣布全面智能化升级,除了企业微信、腾讯会议、腾讯文档等“一门三杰”产品,腾讯乐享、腾讯电子签、腾讯问卷、腾讯云AI代码助手等协作SaaS产品也都全面接入腾讯混元大模型,实现AI进化。
对于腾讯的产品力,外界并不陌生。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不论是企业微信、腾讯会议、文档,还是腾讯电子签等等协作SaaS产品都在以极高的频次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乃至企业的诸多生产中,帮助企业解决一系列协同办公和管理的命题。甚至可以说,这里是腾讯的最优势战场之一。
而如今,在这个优势战场,这家产品基因极强的企业则是又向前迈了一步,更可以理解为,这次集中的SaaS产品动作背后对应的也恰是腾讯向外界传递出的一个新信号:腾讯正式进入AI应用阶段。
实际上,关于腾讯,外界的好奇并不比大模型技术本身少。在应用和落地被放到台面上的如今,人们期待更为AI化的产品应用,期待触手可及的智能化体验。而腾讯,也正是这种期待的最主要背景板之一。
这次的协作SaaS产品智能升级,恰在成为观察腾讯给出AI答案的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几个或将能获得的答案是:如今的AI大模型,在应用这条路上走出了多少步?对协作SaaS产品而言,它的价值和边界延展感到底有多少?
以及腾讯,这家备受期待的企业,它的大模型路径正在朝向哪?
一、协作SaaS:驶入AI时代
如果把时间线往前推,在伴随着chatGPT和sora等文生视频能力出现的同时,SaaS行业也更在迎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审视——即新一代的SaaS应该是什么样的?和AI大模型结合后,它在C端和B端场景中的角色和价值是否也会发生变化,这些命题一定程度上也更在成为当下SaaS行业在不断探究的问题。
但在诸多讨论之中,一个确定性的观点是,在AI浪潮下的加持下,SaaS产品正在具备更强的能力和生产力价值,以及其在B端场景的使用深度也将更为下延。
腾讯这次交出的答卷恰是一个印证。
从整个对外发布的产品动作来看,腾讯旗下主要的协作SaaS产品都开始全面接入腾讯混元大模型,其中包括企业微信、腾讯会议、腾讯文档、腾讯乐享、腾讯电子签、腾讯问卷、腾讯云AI代码助手。
以市场最熟知的腾讯会议和腾讯文档为例,在既有功能的基础上,AI智能化的功能则是让产品体验更近一步。比如前者的AI小助手、智能录制、实时字幕翻译等等功能,可以让用户减少时间、空间对其的影响,进而更为灵活地接入会议;而对腾讯文档而言,据了解,腾讯文档智能助手也已全面应用于文档、表格、幻灯片、PDF、智能文档、收集表、思维导图等全部文档类型,用户可以通过“一句话”的指令,享有AI融合后的办公和创作模式。
而在会议和文档之外,这次被重点提及的还有腾讯乐享和腾讯云AI代码助手。前者的角色相当于如今市场更为期待的“知识库”方向,而后者的角色则是以更强的“AI工程化”的标签不断破圈。
而具体来看,腾讯乐享基于腾讯混元大模型和知识引擎,专项上线了AI助手,其可以将大模型能力和企业内部知识整合,为企业内部人员提供强力的智能问答、智能生成和辅助创作等能力;而对更具备AI工程化的腾讯云AI代码助手而言,其基于腾讯混元一直积淀的AI能力,在代码补全方面有足够突出的能力,一个数据是,在某合作企业内部,其如今已经实现了40%以上的开发岗员工覆盖,其代码生成率约30%,采纳率约20%,入库率在60%以上。
同样被宣布升级的还有腾讯一直以来的核心SaaS产品电子签和腾讯问卷产品。以电子签为例,在这个一直是企业刚需的赛道,腾讯电子签在AI的加持下已然可以为客户提供足够智能化、且覆盖拟、审、签、管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通过提高合同制定和安全审核等环节的效率,为企业提供更为高效智能的服务,一个案例是,在接入腾讯电子签智能服务的加持下,某合作企业的合同审批效率提升了97%。
以及腾讯问卷,如果说过往的问卷更多的都是手工操作、人工数据分析,那么如今在大模型的加持下,腾讯问卷已然打造了全流程的AI解决方案,覆盖问卷设计、投放、回收、分析环节,通过一系列智能操作,进而大幅提升调研质量与效率 。
而在这些产品之外,更备受关注的则是亮相的腾讯混元。和去年大模型的“技术竞赛”风格迥然不同的是,腾讯混元这次的亮相更多集中在算法和工程能力,比如在今年性能大幅提升的MoE结构,比如在腾讯内部混元是如何把模型能力输出给各条业务线,以及混元在腾讯超过400个业务场景的不断接入和落地。
可以理解为,在这次亮相的全部腾讯协作SaaS产品升级的最底层支撑,恰是腾讯混元。基于不同尺寸的模型,以及特定方向的精调、微调,最终和各个业务产品共同打造出专属方向的AI能力。
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SaaS产品和行业的特性来看,不论是直接接入API,还是基于特定产品方向的精调,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都是SaaS厂商正在面临的难题,这些难题包括模型部署、模型训练以及最基本的成本问题。
也可以说,从某种程度来看,腾讯协作SaaS产品的此次智能化升级发布,也更可以看做是SaaS产品乃至SaaS行业的一次示范案例。
而在这种示范案例背后,能感受到的真实变化是,不论是腾讯文档、腾讯会议、腾讯电子签,还是腾讯乐享、AI代码助手等等产品,其服务功能、被使用模式和产品便捷和产品的想象力都在呈几何倍的提升。
二、企业AI工程,打开第一道门
但实际上,意义还不仅于此,或者是在单纯的SaaS产品之外,如果把视角拉到更广阔的产业数智化供需市场,则是更能感受到腾讯这次协作SaaS升级背后的意义。
“我们本身最初的AI功能设计初衷就是让使用者真正能感受到价值,而不是为了包装成一个概念。”腾讯会议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我们不是为了使用AI而AI,而是真正可以以最低门槛来帮企业提效。”
也可以理解为,这句话背后对应的,也恰是当下企业在寻求AI数智化转型的最佳姿势。
即在过去的几个月时间里,在越来越多AI命题出现的同时,也更涌现出一大批企业AI大模型的落地选项,这些选项里包含企业大模型、AI Agent等等,其上的标签都是帮助企业更快更好地拿到AI智能化的船票。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显然不是。不论是基于不少基座模型厂商的AI模型工具链,还是AI应用平台的Agent搭建流程,再或者是在“AI原生”理念下的流程和应用改造,对企业而言都可谓体感欠佳。
这种欠佳的体感不仅体现到投入层面,比如使用的AI应用应该如何收费,本地化和云上模式整体的项目成本是怎样的,以及从最开始的模型选择到后期的训练微调,中间的培训过程以及具体执行流程是如何推进等等,也更体现到真正的效果层面,即模型应用是否准确、可用,能够给企业带来真正的生产力提升。
不论是从模型到应用,还是从数据到场景,对企业而言,和“AI是未来的生产力新范式”的定论相悖的是,如今很难找到一个能切实转化为生产力的AI切入点。
但客观来看,腾讯升级后的SaaS产品可以。
不论是从其所处的企业生产经营流程的位置,抑或是其目前良性的收费模式,以及最核心的其被成熟封装且体现到使用层面的AI功能,都是企业在AI工程化方面可以选择的第一步。
比如腾讯乐享,据了解,截至目前,其已经在诸多客户内部落地,尽管是一款轻量级的SaaS产品,但其在企业内部更可以作为AI基础设施,通过对企业内部信息的整理、管理和总结,进而帮助企业构建出一个完备系统的AI知识库,在当下改变工作流的同时,后续企业也更可以基于此,进行一系列AI能力的延展。
以湖南的旷真律师事务所为例,其将4万多份员工编撰的内部知识文档导入到腾讯乐享中,构建起专属AI知识库,实现了AI智能问答功能。根据员工调研显示,对典型问题的AI回答满意度高达93分,端到端问题准确率达91%。
再比如腾讯会议、腾讯文档和腾讯电子签,其在企业AI工程场景的更深一层理解恰是,企业可以优先将自身的会议、文档和合同管理等核心办公环节实现AI化,以最小触点接入到大模型的浪潮中来,进而从上层的办公应用层逐步向底层投入支出更大的资源层和算力层渗透。小步验证,在反馈中构建完备的AI体系。
以及腾讯云AI代码助手,作为大模型的最备受期待的核心能力之一,企业可以基于这款轻量级的SaaS产品,以此作为软件开发的新试点模型,通过中间过程的不断验证和调试,进而先打磨出一套能在企业内部跑通的AI软件工程流,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
也可以说,对企业而言,腾讯的协作SaaS产品恰在成为当下AI工程里的一个特殊选择,在这个选项背后的界面里,能看到的是小成本的投入、但可深入业务落地的AI想象力,以及真实可见的应用层生产力新范式。
三、刷新的SaaS产品力,进化的腾讯AI产业模型
而在这些之外,另一个同样需要观察思考的问题也更是,这次腾讯协作SaaS智能化升级背后,对应的是否也是腾讯在AI时代的一个路径侧写。
在过去的多年时间里,在外界一直能感受到的腾讯面向TO B的能力模型里,产品是其中一直被关注的能力之一。
这些产品是企业微信、腾讯文档、腾讯会议等等,它们在成为一个个C端用户桌面上的常用app外,也更出现在腾讯对一个个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底层产,助力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
这其中的逻辑不难理解,从数字化转型的角度而言,基于特定产品的加持,企业可以更为直接有效地进行从营销到生产管理,再到软件开发的全部流程的改造和升级,进而完成自身的数字化变革。
也恰是基于这套C2B的模式,在过去的多年时间里,腾讯服务一众行业人群和企业客户,帮助其有效完成数字化转型。
而如今,这也正在成为腾讯在AI时代的打法之一。即通过腾讯混元大模型能力封装之后的一众SaaS产品,可以优先帮助企业真实、有效地迈入AI时代,把AI转化为一定程度的生产力,而在这种新AI生产力的加持下企业后续可以不断向下延展和建设自身的AI算力资源体系,赋能其他的核心生产环节,进而实现彻底的AI智能化转型。
在活动过程中,腾讯相关人员告诉我们,腾讯的协作SaaS产品首先是对内使用,当验证效果达到一定程度,才真正开放给外界,为企业提供服务。
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也恰是当下对企业而言最适用、最经济也更是最容易接纳尝试的AI产业落地方式。不论是成本层面,还是易用性和操作层面。
而如果把视角拉回腾讯本身,透过这次升级动作,也同样对应的一个明显的信号是:腾讯在数字化时代的底层能力,也更在一步步AI化。能够预想的是,这些被AI升级重构的产品,也将加速推动腾讯在不同产业大模型解决方案的落地,作为底层的核心支撑之一,帮助一众产业企业构建出从上层到底层的真实有效的AI能力模型。
也更可以看做,不论是其中的腾讯乐享、文档、会议,再或者是代码生成能力等等,其在AI侧的进化,其代表的不仅是腾讯对于SaaS产品重构和服务模式的新思考,也更对应的是腾讯基于混元在产业AI模型方面的不断完善和真实的路径选择。
从模型到产品,从底层到上层,以SaaS为出击点,腾讯TO B正在打造出一个真实有价值的新AI服务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