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郑理
来源 | 独角金融
地处河北邯郸、资产规模达2310亿元的邯郸银行,担任7年的老行长离任后,新行长张海红的任职资格获批。
4月22日,国家金管局河北监管局(下称“河北监管局”)核准张海红邯郸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邯郸银行”)行长任职资格。更早之前的2月28日,邯郸银行召开第三届董事会,审议通过聘任张海红为邯郸银行新任行长。
担任行长前,2021年12月至2024年2月,张海红担任邯郸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前行长刘刚在任邯郸银行行长的2023年,该行经历了资产质量的下降、资产减值损失的增加,种种阴霾笼罩,共同牵连业绩一般的邯郸银行向上的阻力。
1
人事变局
上一任邯郸银行行长刘刚,其任职是从2016年12月30日开始,距今已经差不多7年半时间。
前行长刘刚的离任,或与监管规定有关。
根据2019年12月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对银行的关键人员和重要岗位员工严格实行轮岗要求,其中轮岗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7年,而刘刚的任职时间恰好刚满7年。
近两年来,银行中因“超过关键人员任职期限相关规定”而辞职的高管有所增加。例如吉林九台农商行董事长高兵辞去董事长等职务,广州农商行原行长易雪飞、青岛农商行原董秘隋功新也因任职期限问题辞去相关职务。
虽然此轮新行长张海红取代了服役7年多的前行长,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邯郸银行现任董事长郑志瑛自2014年7月11日被河北银监局批复核准邯郸银行董事长任职资格至今,在该职位上任职9年9个多月,已接近十年。
之前,邯郸银行掌舵人倡导不要把指标分给员工,这种倡导也引起了银行人的共鸣。
对于一家企业而言,高管团队承担着引导巨轮驶向何方的重任。而高管任职期限长与短,虽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但也各有优劣。
较长的任职期限,可能会增加高管团队的稳定性和经验积累,以及持续的影响力。但过长的任职期限,也可能存在缺乏创新,难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和行业环境。而较短的任职期限,除了对银行的了解有限,可能还影响战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
大幅计提减值,贷款不良率升至2.24%
从邯郸银行2024年度同业存单发行计划中可以看到,邯郸银行拨备覆盖率下行,不良贷款率有所抬头。
截至2023年末,邯郸银行资本充足率13.07%,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92%,不良贷款率由2022年的1.9%升至2.24%。
大公国际资信出具的《邯郸银行主体与相关债项2023年度跟踪评级报告》也指出,截至2022年末,邯郸银行不良贷款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关注类贷款规模增幅较大,资产质量下行压力加大。
邯郸银行持有的一些资产也出现过违约。
“和讯网”此前曾援引大公国际的报告,邯郸银行持有两亿元“17永泰能源CP004”。永泰能源2018年债务违约,其重整方案不容乐观:对于债券持有人,一次性的现金清偿率较低、仅对50万元以下的债权现金清偿,剩余债权延期12年清场+债转股相结合。
另外,华夏幸福2018年的公司债募集书也透露,邯郸银行对华夏幸福的授信为5亿元、且全额使用。2021年初,华夏幸福正式宣告违约。上述5亿元的贷款是否已及时收回,也不得而知。
图源:和讯网
近年来,邯郸银行信用减值损失计提波动较大,2020年-2022年末,该行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5.7亿元、12.69亿元、5.49亿元。2021年,信用减值损失支出较前一年增长122.55%。
从邯郸银行2023年三季报来看,该行前三季度信用减值损失支出5.55亿元,同比增幅54.6%,已经有加快核销脚步的趋势,如果第四季度信用减值损失增长,也是影响该行净利润因素之一。
图源:三季报
而拨备覆盖率也是多年持续下滑,其中2021年、2022年、2023年分别为182.26%、154.73%、136.84%,越来越接近120%的监管红线。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分析认为,拨备覆盖率持续下降,这意味着银行对潜在贷款损失的覆盖能力较弱,如果不良贷款增加,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盈利能力也会造成压力;此外,拨备覆盖率较低,可能表明该行对风险抵御能力不足,如果经济环境恶化或贷款违约率上升,银行则可能面临较大的损失。
柏文喜建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贷款损失准备金来提升拨备覆盖率,更好地覆盖潜在的贷款损失。其次,在风险管理方面,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提高贷款审批标准,减少对高风险贷款的依赖,以降低不良贷款的产生。在资产质量提升方面,可以通过资产重组或不良资产的积极处理,提高资产质量,减少不良贷款率。
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称,近年来邯郸银行拨备覆盖率一直不佳,2023年跌破了150%,后续要加速不良的核销速度,尽快达标。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银行在采取措施时应综合考虑自身的财务状况、市场环境、监管要求和长期发展战略,以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同时,银行应定期对风险管理措施进行评估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和监管环境。
内控隐忧,还反应在合规层面。
2023年11月,因存在“虚报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数据”问题,邯郸银行被罚款50万元,时任授信审批部副总经理、普惠金融部总经理的施晓东作为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并处以5万元罚款。
邯郸银行还曾触犯过“未按照规定报送统计数据”的红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国家外汇管理局邯郸市中心支局对邯郸银行责令改正、警告、罚款4万元。
2021年1月,邯郸银行违规办理票据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邯郸银监分局责令其改正,处以罚款210万元。
接下来,如何实现邯郸银行资产的提速增质,考验管理团队的管理及业务水平。
3
净利润“腰斩”,推出创新贷款产品
邯郸银行的前身是邯郸市城市信用合作联社,2002年10月成立,2008年获准成立邯郸市商业银行,初始设立时注册资本约为2.13亿元,2010年获批变更为邯郸银行。
截至2023年末,邯郸银行持股5%以上的股东分别为:邯郸市财政局(持股比例9.44%)、河北新武安钢铁集团东山冶金有限公司(持股比例9.31%)、河北美食林商贸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7.48%)、邯郸阳光新世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7.44%)、利达重工有限公司(持股比例7.41%)、河北邯郸世纪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83%)、河北樱花矿业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57%)。
图源:罐头图库
数据显示,2023年,邯郸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4.03亿元,同比下降0.98%;净利润为6.21亿元,同比大降58.51%,且净利润已远低于5年前。
而在2023年前9个月,该行净利润还是8.18亿元,也就是说,该行第四季度亏损了近2亿元。
拉长时间线来看,邯郸银行近年来的营收净利同比增速整体变化较大。
营收方面,2019年至2022年末,该行分别实现营收29.61亿元、25.82亿元、35.09亿元、34.37亿元,营收增速分别为6.88%、-12.81%、35.92%、-2.04%。
同期,邯郸银行分别实现净利润9.26亿元、8.47亿元、10.1亿元、14.97亿元,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8.53%、19.31%、48.18%。
图源:罐头图库
数据显示,2023年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2.4万亿元,同比增速3.2%,较2022年增速下降2.2个百分点。盈利增速的下滑受净息差、中间业务收入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2023年,该行的净息差由2022年的1.4%回落到1.23%,下降了0.17个百分点。1.23%的净息差,低于2023年商业银行净息差1.69%的平均线。
从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情况看,2023年是艰难的一年,有业内人士分析,如果今年继续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银行息差缩窄压力将加大,压降负债成本刻不容缓,因此将可能降低存款利率。
所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若要稳定可持续,还需紧跟市场步伐,积极求变。
从过去一年业务发展看,邯郸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上做大文章,在贷款总量、贷款结构、减费让利等方面实现了更大突破。
截至2023年末,邯郸银行总资产达2310亿元,增长85亿元,存款1948亿元,增长99亿元,贷款1252亿元,增长67亿元,成为邯郸市和中原经济协作区唯一贷款超1000亿元的商业银行。
该行存、贷款规模细分数据2023年年报并未对外披露。从2022年该数据看,个人贷款方面,截至2022年末,邯郸银行最大客户的贷款余额为14.95亿元,占资本净额的比例为8.75%;最大10家客户贷款余额为106.05亿元,占资本净额的62.06%,相比前一年有所上升。
根据监管规定,同一借款人和最大十家客户贷款余额分别不能超过资本净额的10%、50%。从2022年的这一数据看,邯郸银行的最大十家客户贷款集中度,超过监管红线,这也让邯郸银行的贷款质量受大客户的信用水平波动影响较大。
变则通,通则久,变通让邯郸银行迎来新转机。
一是支持省市重点项目89个,2023年末贷款191亿元,增长9%;
二是创新推出了“科创贷”“普惠贷”“绿色贷”“数金贷”“养老贷”金融产品。其中,2023年绿色贷款40亿元,增长100%;
三是涉农贷款386亿元,增长15%,对6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52亿元,增长30%;
四是向实体经济让利6.1亿元,其中贷款平均利率下降0.45个百分点,让利4.7亿元;此外,金融服务免费1.4亿元,相当于拨备前利润的7.5%,提高0.5个百分点。
无论监管多强,都阻挡不了银行追寻“上市梦”的步伐。
据《时代周报》报道,郑志瑛上任之初曾公开表示,邯郸银行正在谋划上新三板。如今距离这一目标已经过去9年,邯郸银行仍未在任何市场递交招股书或上市申请材料。
郑志瑛曾公开强调,银行应当用“普通企业”的思维做强做优金融服务。从关键指标看,邯郸银行确实在2023年走的举步维艰,这也对高管团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接下来,这家银行如何在2024年逆转,交出一份业绩令股东与投资者满意的答卷,考验管理者的智慧和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