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中国以3000万美元的价格从澳大利亚买回了一艘名为“墨尔本号”的退役航母。
澳大利亚“墨尔本号”航母
当时这一消息令西方各国幸灾乐祸,它们一致认为中国花费重金却买回了一艘废船。
然而,到了中国专家登舰打开舱门的那一刻,西方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看走了眼,真正赚了大便宜的是中国。
厄运缠身的“墨尔本号”航母
事实上,西方之所以对中国采购“墨尔本号”的行为冷嘲热讽,是因为这艘航母早已“恶名远扬”——有人说它可能是世界海军史上最倒霉的航母。
正在航行的“墨尔本号”航母
“墨尔本号”航母起初是由英国建造的,下水于1945年4月,以“庄严号”的身份在英国皇家海军服役。
不过,它前脚刚下水不久,二战就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宣告结束。
此时,“墨尔本号”的身份就显得有些尴尬,毕竟战争已经结束,英国皇家海军不需要太多的航母加重负担。
于是,战后财政吃紧的英国将“庄严号”航母转手卖给了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海军“墨尔本号”航母
其实“庄严号”的作战性能并不差,满载排水量约2万吨,最大载机量40余架,对于澳大利亚海军来说已经足够了。
1955年,经过改造的“庄严号”航母抵达澳大利亚悉尼港,它得到了新的名字——“墨尔本号”。
然而就在短短一年半后,“墨尔本号”航母就闯了祸,它在阿德莱德港与“蓝卡号”运输舰发生意外碰撞,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此后,“墨尔本号”航母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接连和澳大利亚海军的其他军舰发生碰撞事故。
“墨尔本号”航母发生碰撞事故的漫画
其中最出格的一次,当属1964年与“航海号”驱逐舰发生的碰撞事故。
当时“航海号”正在为“墨尔本号”航母护航,不料意外突发,“墨尔本号”航母庞大的舰身直接将“航海号”驱逐舰拦腰截断,导致舰上82名官兵全部身亡。
但令人无奈的是,事后调查显示“墨尔本号”并无责任,是“航海号”自己偏差了航线。
中国买回“厄运之船”
在发生这起严重事故后,“墨尔本号”航母在澳大利亚国民的心目中已经不再是自豪和强大的象征,反而成了一艘“厄运之船”。
澳大利亚“墨尔本号”航母战斗群
在西方文化里,如果一艘船在出海后意外频发,那么就说明这是一艘被大海“诅咒”的船,水手们是断然不敢登船的。
虽然这是一种迷信,但“墨尔本号”依然成了一艘充满非议的航母。
在每隔一段时间就和其他舰船发生碰撞事故的情况下,“墨尔本号”终于被澳大利亚放弃了。
在1979年,随着“墨尔本号”的锅炉室发生意外爆炸,澳大利亚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原地退役,并拆除了舰上的所有武器设备与动力系统,至此“墨尔本号”航母就成了一个空壳。
碰撞后受损的“墨尔本号”航母
不过,澳大利亚还是希望能发挥这艘航母的最后余热。
在1982年,澳大利亚宣布对“墨尔本号”航母进行售卖,叫价3000万美元,此事吸引了中国的关注。
当时中国海军的实力并不强大,为了尽可能追赶世界一流海军,中国就必须建造自己的航母;但要想建造航母,最好有现成的航母供国内专家进行研究。
为了吸收航母技术,中国最终决定买下“墨尔本号”航母。
“墨尔本号”航母的背影
对于信仰唯物主义的中国人来说,“墨尔本号”航母虽然有过不堪的服役经历,但我们只是为了吸收技术,自然对此不需要有顾忌。
1985年,“墨尔本号”航母在拖船的牵引下抵达广州,随后中国便组织船舶专家对这艘航母进行拆解研究。
原来是中国赚大了
得知中国以3000万美元买回一艘“厄运之船”后,西方各国的反应都是幸灾乐祸,认为中国这次当了冤大头。
澳大利亚“墨尔本号”航母
不过,当中国专家们登上“墨尔本号”航母进行研究时,发现这艘航母上居然还存在一个大惊喜:当初澳大利亚在拆解武器和动力系统时,不知是疏忽还是偷懒,竟保留了一套蒸汽弹射装置和航母阻拦索设备。
对于中国来说,航母甲板的起降技术几乎是一片空白,国内专家已经做好了为其攻坚克难的准备。
但谁也没想到,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一艘已经被澳方拆解处理过的退役航母上居然就有现成的技术。
航母甲板的起降技术
保守估算,这次至少为中国节约了上亿元的研发经费。
然而,当西方得知这一消息后,简直气得暴跳如雷,美国更是直接致电澳大利亚海军,在电话里劈头盖脸地对着这个“猪队友”一通痛骂。
弹射技术和阻拦索技术一直都是航母的核心技术,美国多年来都对这两大核心技术严防死守,结果没想到澳大利亚海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就连基本的拆解工作都做不好。
无论美国有多恼火,但木已成舟,中国海军已经距离自己的“航母梦”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在此之后,中国又从乌克兰引进了“瓦良格号”航母,并最终成功改造出了辽宁舰航母,实现了航母数量从零到一的历史性跨越。
后来中国从乌克兰引进的“瓦良格号”航母
如今,中国最新的福建舰已经可以和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掰手腕,这体现了中国海军这些年极其惊人的进步速度。
参考资料
【1】1985年中山港迎来退役航母墨尔本号 兵器百科
【2】中国的“废船”背后的传奇故事:墨尔本号航空母舰的坎坷历程 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