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玥甥
编辑|t
引言
1583年,努尔哈赤得到了13副盔甲,敲响了大明王朝的丧钟,可以说大清王朝300多年的国祚也由此而来。
努尔哈赤建国故事,不仅仅是对草原各部的征伐,背后更是涉及到了复仇,放到现在,是妥妥的大男主爽文。
一、努尔哈赤的13副盔甲的来历
关于努尔哈赤这13副盔甲的来历,有两种说法,无论怎么说,开头一定会讲到努尔哈赤的祖父。
努尔哈赤出生在一个小部酋长家里,他的六世祖是猛哥帖木儿,永乐三年接受了朱棣的招抚,入京朝贡,成了建州卫指挥使,建州位于现辽宁省内。
万历二年,努尔哈赤的外祖父王杲因为背叛了明朝,被辽东总兵李成梁所杀,而祖父觉昌安侥幸逃脱。
王杲已经背叛了大明,李成梁决定对他的子孙后代赶尽杀绝,于是带兵杀到了草原。
(李成梁)
觉昌安是个小部落的酋长,人少势弱,早年便是倚靠王杲这个亲家起家的,但亲家被杀了之后,他自觉得没有足以对抗大明的力量,所以就选择投靠明军,给李成梁带路,他们一路赶到了王杲的地盘,杀了不少人和畜生,一个强大的部落说没就没。
不曾想,王杲的儿子阿台图没死,后来他起兵为父报仇,多次骚扰边境,李成梁再次出征。
觉昌安和他的儿子,也就是努尔哈赤的父亲,再次为明军带路,结果,在战乱中被明军误杀,而努尔哈赤便是在这时候决定为父报仇,而努尔哈赤的13副铠甲是他祖、父的遗产。
(草原战争)
另一种说法,只是说抚顺姓佟佳的大户为了躲避徭役,从小吏手里高价买了一个快要倒闭的官办当铺,开业后,有个士兵拿了14副盔甲来死当。
努尔哈赤来这家当铺打工,因为能干活,这家人便把女儿嫁给了他,不久后,他祖、父死讯传来,努尔哈赤想要为父报仇,他的岳父就把死当的盔甲给了他,而其中一副盔甲坏了。
显然,后一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努尔哈赤毕竟是部落酋长的孙子,怎么可能打工?
(明朝当铺)
打造一副盔甲,要投入的银钱、材料都不在少数,普通棉甲一般在4到5两,而铠甲需要钉钢片,平均下来就需要10两,13副铠甲就是130两。
明末的一两银子可以换140公斤的大米,按现行米价来算便是10万多人民币,更何况草原上多游牧民族,普通人家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
再者,士兵穿的盔甲是军队的财物,清扫战场时会有专人去拿回铠甲,怎么可能会有士兵拿着盔甲去死当呢?
(清圣祖努尔哈赤起兵的地方)
二、后金建国的十三遗甲起兵史
努尔哈赤势单力薄,对抗不了大明,他就去骂建州左卫图伦城主尼堪外兰,说他教唆明军害死自己的亲人,要求尼堪外兰去跟大明要回自己亲人的遗体,毕竟是在打仗时,是尼堪外兰一句“李太师有令,杀阿台的人可当未来古勒城城主”,这才害死了自己的亲人。
可这一行为直接惹恼了明朝边将,他们不理他,还让尼堪外兰做了建州国主,因此有一段时间,大明给女真族人取了一个“建民”的蔑称。
尼堪外兰威望大起,直接逼着努尔哈赤和他弟弟舒尔哈齐“往附”,于是二人就被软禁了起来。
李成梁看不惯尼堪外兰一家独大,利用草原各部之间的矛盾相互制衡,掌控草原局面,是李成梁一贯的手段,他让妻子悄悄放走了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根本想不到他这个做法,是在放虎归山。
(尼堪外兰影视形象)
回到草原后,努尔哈赤靠着13副盔甲起兵,开始了他的征伐,统一了建州女真各部,这一次,他再次问大明为什么要杀了他的亲人,大明总算是归还了他祖、父的遗体,还给了他“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封龙虎将军,复给都督敕书”。
努尔哈赤的传说确实要从13副盔甲说起,但在他征伐和建国的过程中,显然是那三十道敕书起了大作用,在女真地区,敕书才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接受敕书便是臣服于大明,有了敕书,他们可以到边疆地区和汉人互市,还可以拿着人参、鹿茸等东西去朝贡,朝贡不是白给,能得到价值更高、更有用的赏赐,可以说,努尔哈赤是靠着敕书赚来了他的第一桶金。
(大明敕书)
他征服建州,统一女真各部,因为和汉人接触的时间多,他本人也喜欢《三国演义》,于是便想到要建国,后金也因此而起。
后金建立起来后,努尔哈赤决战萨尔浒,席卷整个辽东,早已为自己的亲人报了仇,他人生的最后,病死在了沈阳,享年68岁。
在他死后,他的第八子皇太极登基,入关后,改了国号,便是清朝。
(清兵入关)
三、清兵入关后发展起来的八旗制度
清兵入关后,十三遗甲起兵的故事广为流传,可以说,铠甲在清朝所代表的意义非凡,这才有了后来的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中铠甲被分成了三等,分别是出征的红甲、守城门的白甲和拿补助的蓝甲。
宗亲手上的蓝甲越多,每月所得的钱粮也越多,这些是宗亲的主要收入来源。
清朝的蓝甲制度是到乾隆时期才真正确定下来,哪怕是亲王,也只能得到60副蓝甲,普通宗亲犯罪,只有蓝甲不会被追回,每月依旧能领钱粮,由此可见,蓝甲是一项非常稳定的收入来源。
(八旗包衣)
宗亲通过随爵分封、加恩赏赐和贴补缺额三种方式取得蓝甲,每月补助可以养兵、养家,蓝甲还能用以借贷抵押,称得上是硬通货了。
宗亲对于蓝甲甚是重视。乾隆元年,就有一位亲王把54副盔甲分给了长子,他的大孙子袭爵后成了贝勒,有了24副盔甲,后来这个孙子被革爵,爵位和铠甲都到了叔父的孙子手里。
后来,这个亲王的二孙子把小孩过继给了小孙子,没曾想家里不再添丁,孩子只能带着小孙子的10副蓝甲归宗,新贝勒以为小孩归宗之后就不该继续管着这些蓝甲,跟宗人府说这10副蓝甲应该归自己,宗人府驳回了他的要求。
(宗人府)
在经历过几代之后,满清宗室基本上每个人手里也只有几副蓝甲了,远远达不到13副的水平。
努尔哈赤的铠甲若是13副蓝甲的话,在乾隆以后的朝代,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骑绝尘的水平。
当然,努尔哈赤能凭13副铠甲起家,便远胜于他的后世子孙,毕竟他的子孙都是靠着他打下来的经济基础,得以入关。
参考链接:
努尔哈赤“十三副遗甲起兵”雄起[J].兰台世界,2021,(12):2.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26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