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励志女星: 为中风母亲攒钱治病进娱乐圈, 却凭实力成收视女王

曾琪说娱乐2024-04-24 18:40:21  115

《不够善良的我们》口碑爆表,主演林依晨的一段采访也上了热搜。

人们发现,她的演艺生涯恰好形成了一个人生三部曲:

袁湘琴(2005年《恶作剧之吻》);

程又青(2011年《我可能不会爱你》);

简庆芬(2024年《不够善良的我们》)。

每个角色,恰好对应着一位女性人生的不同阶段。

来源|微博@一条

其实何止林依晨。

伴随着台湾影视的发展与进化,台剧女主们都呈现出类似的“成长性”:

演员、角色、作品在共享的岁月里,一同走向成熟与丰满。

而对于我们,尤其是看台偶长大的一代来说,台剧女主的成长线也暗合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我们与那些曾活在自己梦里的主角的人生,竟然在完全不同的起点,经历了漫长的时光,最后悄悄重合。

回顾台剧女主的成长轨迹,可以明显看到她们这些年的变与不变。

首先人设上,从“善良”变得“不够完美”。

小时候看得最多的一类女主:灰姑娘、普通女孩,就给我们打下与人为善乃至有些圣母的道德教育基础。

袁湘琴,被一直视直树为假想敌的传津嘲讽甚至性骚扰,她还能反过来共情他。

《恶作剧之吻2》

陈欣怡,深度讨好型人格的便利贴女孩。

哪怕热脸贴尽全世界的冷屁股,依然热辣滚烫。

《命中注定我爱你》

设定再苦些的,便是梁慕橙,犹如一株开在悬崖边的清苦小白花。

在“世界以痛吻我,我仍报之以歌”的正能量叙事中,比起善良,人们更愿意用坚韧形容她。

《下一站,幸福》

再后来,《败犬女王》的“女王”单无双犹如一股清流横空出世。

最大区别不在年龄,而是她太现实了,以至有些刻薄的程度。

为了抢头条新闻,她以借之名抢了小朋友的单车但拒不道歉。

狠起来,直接当面对着一群孤儿讲起“这个世界没有圣诞老人”的鬼故事,成宝拉听了都得叫声姐。

而台剧女主演变到现在,就更超过了。

《不够善良的我们》里的简庆芬(林依晨 饰)。

颓唐,善妒,会当着男人面揶揄另一个女人,也会因嫉妒在夜里不断视奸那个女人的生活。

倒也谈不上什么雌竞不雌竞,这就是普通人表皮下血呼啦的真实面。

生活如死水一潭,本能的欲望又作祟不止,她只能靠这些幼稚的“作对”来填充内心的空虚,汲取一种掌握感。

结婚十几年后,简庆芬则成了一个“嘴里哼着变调的《天鹅湖》,手里又在熬着毒药的少妇”,充满猜忌色彩。

来源|微博@一条

事业型单身女性Rebecca(许玮甯 饰),四舍五入被简庆芬“三”了,却一不小心当了别人十几年情妇。

但就像这部剧的英文名翻译,比起“不够善良”,“不完美的我们”才更贴切。

她们不是经历了从傻白甜到恶女的强硬转变,而是因为不同年龄段理解的世界也不同,中间有一段不可忽视的成长过程中的灰色地带。

另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当过了做梦的年纪,台剧女主的偶像剧成分也随之减少,有了更多真实的焦虑感。

这些台剧女主几乎贯穿了一个女性成长过程中面对的不同命题,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焦虑,但她们总是很清楚我们在焦虑什么。

青春期的我们,就跟着她们经历了一场场隐秘而细腻的少女心事,因她的喜而喜,也因她的忧而忧。

同时我们也疑惑着,为什么30岁开始就会被称作“剩女”“败犬”。

直到奔三时,我们才从单无双身上看到女强人的年龄焦虑,和被“30+女性该有的样子”束缚的那些故作坚强:

23岁哭是真性情

33岁的女人在大街上哭

可能会被警察带回去调查精神状况

30岁的时候喊痛

人家就会叫你去吃大便

忘记什么时候开始不喊痛了

以上种种,程又青则把它浓缩为十三条“初老症状”。

有人说这些女主总在制造年龄焦虑,其实制造年龄焦虑的,不是这些不堪其扰的女主,而来自社会对不同年龄段女性的定义。

相反,是这些女主通过造梦给我们抵抗年龄焦虑的信心。

所以熟女虽然比傻白甜更切实际,但本质依然是带有童话色彩的偶像剧。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程又青,能够遇到跟自己无缝契合的李大仁。

也不是都能活成单无双,在那个被嘲“败犬”的年代还能和一个虽然小自己八岁,但心智成熟的全能型男友美美谈起姐弟恋。

于是随着社会时钟的推移,女性有了新社会身份,则开始面临家庭和事业的选择。

《荼蘼》就以平行时空的方式,呈现郑如薇的Plan A和Plan B。

在面前摆着一个去上海工作的升职机会,同时男友爸爸突遭车祸的情况下,方案A是和深爱的男友分离,但在事业上实现自我价值;方案B则是留下来照顾老人,一起打拼到35岁再结婚,后来郑如薇意外怀孕,直接退到方案C,在家生孩子当家庭主妇。

当然,剧里郑如薇两种选择的结果是极端和被美化过的,但挣扎的心路历程却很有现实意义。

选择方案B的理由,是因为她的高道德感。

在男友曾面临同样的选择最后选择和自己在一起的前提下,郑如薇不敢承认自己的自私,于是真实想法被道德感绑架,选择留下和男友共患难。

回馈对方付出的“报恩”心态,这也是很多女孩选择家庭的原因之一。

选择事业的plan A虽然自带爽文感,但你仍能超前点映独自在外打拼的境况:忙到忘记孤独的忙碌期、以及生活渐稳后的空虚期。

内地编剧笔下的已婚女性往往是斗小三后重生,或是海清式精打细算的市井媳妇,总之生活得要够热闹。

但《不够善良的我们》里的简庆芬,总想给日复一日的普通日子掀起点波澜,但你又能感觉到她猜忌的背后,是因为对这种稳定生活的不安。

很多人也被内地剧职场女性模板洗脑严重,默认Rebecca这种工作能力还不错的单身美女就一定能轻轻松松活得很好,但Rebecca偏偏活出另一种40岁单身女性的版本。

一出场同样是焦头烂额的生活,边上厕所边哀求员工别辞职,还要对付虎视眈眈的房东。

虽然貌美但没什么配得感,做事也没什么计划,而且是自由职业的精致穷,生活不堪重负的时刻,你才能看到40+单身女性对现状的麻木和未来的不安。

四十不惑之年,还是会对人生充满困惑。

看看《俗女养成记》里40岁辞职退婚,把人生重新归零的陈嘉玲。

40岁的人生,又焦虑啥?

看着身边的同龄人突然离世。

审视自己不上不下的事业,外人看来还不错但自己做不了主的伴侣和家庭。

若两者皆可抛,还要担心自己不符合社会期待的“任性”选择,给家人带来应对外界的压力。

但时间在她们身后追赶的同时,也顺势推了她们一把。

所以当她有勇气放弃一切重新归零,也就有同等勇气敢跟一切让自己不舒服的东西说不。

思考在有限时间里什么是自己想守护和珍视的东西。

这个逐渐意识到“自我”的过程,便是成长的一大步。

不变的是这些台剧女主的内核。

不完美的她们,却都有自己思考、感知和觉醒的能力,而这无形中也对我们起了指引作用。

在那个三十岁就会有“剩女危机”的年代,单无双就让我们看到了独活女子也可以混得很好。

“软柿子”陈欣怡,也可以自己捏成喜欢的样子。

离开纪存希后,她努力让自己有能力接触更大的世界,而他却在走她曾经走过的路。

哪怕不够完美的简庆芬,也是个勇于向机会招手的主儿。

写实的是,这些台剧女主都多多少少栽过跟头,但又能自己爬起来。

程又青曾用一个包包告诉我们,绝不把自己想要的生活寄托在别人,尤其是男性身上。

尽管在面对自己的感情问题上,程又青一度迷失过自己。

但跟罗子君那种需要丈夫出轨作为她觉醒的推力不同,前任出轨只是一个契机,并非程又青正视自己的关键。

最后的觉醒,是靠她程又青自己完成和承担的。

不变的,还有女性在不同关系中的相对位置

从以前偶像剧里的性缘关系放大到整个更大的环境去看,女性一直处于被动位置。

一个个看似是独立女性,但她们从来不是真正赢家。

两性关系里,轻易被喜欢的男生的一举一动牵动情绪。

脱离两性关系看,永远拼第一的单无双,曾经在事业和身边好友身上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分量。

可当好友身边有了男人,自己对朋友而言就仿佛贬值了。

明明事业上是妥妥的“冠军犬”,却因为身边没有男人被打上“败犬”标签。

婆媳关系里,婚前博得未来婆婆的喜爱,看似赢了,婚后也可能尝到“远香近臭”的苦果。

自强如Rebecca,努力养活自己,到头来才发现自己活成反面教材。

就因为单身,去餐厅吃饭连个座位都没法做主。

被动,其实是因为评判标准不在她们自己手上。

而自己定制评判标准,本身也并非易事。

她们能完成社会化,成长为能独立生活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女性,但不能奢求和默认她们具备解决一切问题的能力。

虽然这些台剧女主对咱有指引作用,但不等于要用说教来实现教育意义。

反而是通过呈现她们的不完美,让我们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每个阶段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所以可贵的是这些台剧女主挣扎的痕迹。

即便个人已成长为社会标准意义上的独立女性,但正视自己,也得经历一段摸索期。

骄傲的单无双,独立惯了,也会缺乏共情力,不懂体谅别人。

30岁还是会拎不清。

曾因为寂寞花钱买男人,为了迎合外界眼光改变穿着让自己看起来和小男友登对,甚至想过为了男友的学业放弃自己的事业陪他出国。

同样骄傲的程又青,在重遇前任后不自觉失去自己的阶段也挺不讨喜的。

她曾陷入前任丁立威用自身魅力布下的幸福陷阱里:

吵架就用亲吻逃避问题,擅长实施以爱为名的操控。

这也给程又青造成“她爱他”的错觉,因此说服自己改变自己,不再计较他吃李大仁的醋,甚至放弃升职机会。

同时她的本能反应又能意识到不对劲并做出抵抗,所以才会有三番五次来回拉扯。

即使在30岁的年纪她也无法正视自己的感情。

虽然男女主都不敢戳破好友的窗户纸,但她和李大仁是不同的。

全世界都知道李大仁喜欢程又青,只有程又青不敢承认自己喜欢李大仁,不断自我否定,所以李大仁只是缺乏对当事人表白的勇气,程又青是缺乏正视自己的勇气。

这样的纠结被一句“精神出轨的渣女”概括未免太粗暴,谁又能保证自己在每个阶段都能保持清醒呢?

某种程度上,这些台剧女主是很多大陆剧女主的B面,她们呈现了各种不同形态的女性,不会给我们具体的解法,但无形中又给我们一个坚定的暗示:

我们不是一定要讨喜,也不是一定要成为无坚不摧的女强人。

为了尝尝自由的味道,四十岁的人生也可能依然是一团捋不顺的线团。

我们总以为没选的路更好走,实际上无论哪种选择都不会完全让自己满意。

真正地释怀,是从接受自己的平庸,对未知祛魅开始的。

就像陈嘉玲长大后才发现,小时候怕得要死的鬼屋其实也没那么恐怖。

虽然我们不是和这些台剧女主的经历同步,但心境却可以同频,所以无形中也在回望我们自己的成长轨迹。

在不同的年龄段看,也会有不同的体悟。

好比以前觉得袁湘琴教会我们勇敢,长大后看才发现再爱也不能丢了自己。

抛开角色,林依晨,许玮甯、杨瑾华、刘品言……这些一路从台偶演过来的台剧女主们,也在借角色跟我们同步成长。

不断在新作品中做着我们的“领路人”,未必完美,但总能提醒着我们观照自己眼下的生活。

只可惜,台剧女主的故事都能拍出一部《我的前半生》,回头看看咱大内娱,却还凑不齐一组陪伴我们成长的女主。

也不知是观众之幸还是不幸。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25937.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