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狠心抛弃发妻蒋碧薇, 成民国渣男之一, 女儿: 母亲出轨在先

夏柳风云2024-04-21 11:49:00  76

小时候不知从哪本杂志上见到写蒋碧薇的文章,似乎是刻意将其写得淫奔无耻。

等到翻阅那段历史时,其中的隐情让人深思,似乎徐悲鸿才是两人苦难的根源。

一个富家小姐抛弃豪门生活,义无反顾地跟着落魄画家离开,二十年同甘共苦,却只换来“非法同居”四个字。

甚至于徐悲鸿再婚时又非要两次登报与蒋碧薇撇清关系,从相濡以沫到相爱相杀,两人究竟走过了怎样的20年?

豪门大小姐私奔

蒋碧薇出生于江苏宜兴的大家族,父亲蒋梅笙给她取名为棠珍,字书楣,蒋碧薇这个名字来自于徐悲鸿。

当时,快要成年的蒋碧薇自幼跟随父母饱读诗书,才名远播,很快与蒋家的世交江苏查家定亲,许配给查紫含。

查紫含与徐悲鸿同为复旦大学的学生,徐悲鸿家境贫困,但因为是江苏宜兴老乡,所以很受蒋梅笙的赏识,常常邀请他到家里做客。

一来二去,徐悲鸿渐渐认识了蒋碧薇,并且对对方心生爱慕。

他为此专门刻了一枚钻石戒指钻石上写着碧薇两个字。

好友们问起这是什么意思,他总是故弄玄虚地说:“这是我未来妻子的名字。”

两人虽然互生情愫,却因为家族婚约不敢表白。

直到1917年的一天,未婚夫查紫含为了考得好成绩,派人在考试之前找在复旦大学教书的岳父要试卷。

蒋碧薇因此对这个素未谋面的未婚夫心生厌恶,自此戴上了刻有“悲鸿”两个字的戒指。

然而,很快,母亲在给她梳头时,透露了明年就要嫁入查家的消息。

这让蒋碧薇暗自神伤,等到母亲离开后便趴在桌上大哭起来。

在一旁的徐悲鸿看到爱人如此悲伤,知道她对这桩婚事不满意,于是大胆地拿着手帕递给她说道:“如果现在有一个人,要带着你去国外,你愿不愿意去?”

于是,蒋碧薇就趁着父母外出看戏留下一封遗书,跟徐悲鸿先后去了日本和法国留学

父母看到遗书后,心知女儿是对包办婚姻不满,只好在棺材里装上石头,给她办了葬礼,对外称女儿突然暴毙,两家借此取消了婚约。

甘愿清贫,苦尽甘来

自古对私奔有着不同的看法,在梁祝等故事中,私奔是浪漫与爱情的代名词。

但在更多的古代故事中,私奔的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如果男女始于爱情终于爱情,那这场私奔,倒也算得是一段佳话。

可如果私奔始于激情终于滥情,那确实算不上是什么好声名。

刚刚成年的蒋碧薇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类,但她最初对爱情的态度是坚定而忠贞的。

刚到日本半年,两人就因为缺乏收入来源过得十分清贫。

当惯了大小姐的蒋毫无怨言,改掉了旧日的生活习惯,变卖了首饰,还当绣工补贴家用。

为了攒钱给心上人买一块怀表,她可以半个月不吃晚饭。

随后,因为没钱继续留学,徐悲鸿留妻子在日本,自己暂回上海和北京筹钱。

当时,徐悲鸿得到蔡元培的看重,被聘请到北大做导师。

随着名气提升,还有商人出高价求他作画。

徐悲鸿一下子就赚取了一笔够夫妻俩生活两三年的资费,结果他却全拿来买了自己喜欢的字画。

自从私奔以后,蒋碧薇可谓是历尽艰苦,有时候甚至要为了生计厚着脸皮去跟朋友借钱

两人的事情也很快在圈子里传开,被蒋家和查家得知,两个大家族颜面尽失。

这让蒋碧薇委屈到了极点,常常躲在家里大哭。

可即便如此,她也从未想过背弃自己的选择。

当时,夫妻俩在法国的好友张道藩给她写信,信中含蓄地表达了爱意,但却被蒋碧微拒绝了。

此后,张道藩就在巴黎和法国姑娘苏珊订了婚。

1927年,结婚将近10年后,徐悲鸿再次独自前往新加坡筹钱。

没过多久,他就写信给妻子:“钱没筹到,你来新加坡找我吧。”

此时,蒋碧薇已经怀胎6个多月,但她还是一个人踏上了旅途。

可是,等到了新加坡后,徐悲鸿却又已经回国了,并且再次写信让她跟上。

好在回国后,徐悲鸿的名气越来越大,不仅获得了大学的聘用,还通过绘画和社会活动,结交了不少名人,一家人的生活条件这才有了好转。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蒋碧薇觉得苦尽甘来的时候,他们的婚姻却遭到了致命的打击。

始于爱情,终于滥情

1930年是徐悲鸿的高光时刻,他不仅完成了著名的作品《田横五百士》,还在法国里昂和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了画展,一时间风头无两。

然而,对于蒋碧薇来说,这一年却是迈入中年的至暗时刻。

弟弟和姑母先后去世,她在悲痛中回老家奔丧,此时丈夫却突然来信称“你再不回来,我就要爱上别人了”。

一开始,蒋碧薇只以为这是徐悲鸿的托词,是思念她的表现。

至少,在她看来,两个人的感情历经考验,堪称情比金坚。

然而,她不知道的是,只有自己经历过考验,而徐悲鸿却没有。

等到姑母落葬,回到南京的蒋碧薇很快听到了各大媒体的风言风语。

关于徐悲鸿爱上学生孙多慈的传言甚嚣尘上,人尽皆知。

而徐悲鸿追求对方的套路,也和当初追求她的如出一辙。

孙多慈原名孙韵君,比徐悲鸿小17岁,多慈正是徐悲鸿给她起的名字。

他将“大慈”和“大悲”几个字分别刻在两个红豆戒指上。

徐悲鸿亲口向妻子解释了与孙多慈交往的这些细节,引得蒋碧薇崩溃大哭。

他这才委婉地表示:“你现在回来了,我不会爱上她的。”

蒋碧薇没办法再相信他的话,她知道这段爱情变质了,徐悲鸿的真心已经转移到了另一个18岁的姑娘身上,

失望的她把徐悲鸿画的孙多慈画像偷偷藏了起来,而徐悲鸿则因此怨恨妻子,很少再回家。

各大报纸陆续编写了各种徐悲鸿与孙多慈的偷情故事,真假难辨。

在多年的纠葛中,蒋碧薇开始扮演着“疯子”的角色,“拆散”着徐悲鸿和孙多慈。

而孙多慈只需要买来几棵枫树苗送给徐,就能让他意乱神迷。

蒋把枫树苗全部烧毁,徐就将自己的画室改名为无枫堂做纪念。

抗战开始后,徐悲鸿将蒋碧微和两个孩子扔在战争区,自己则护送孙多慈一家到广西避难。

也有说法认为,徐悲鸿不只是为了护送孙多慈,也是为了响应广西军民全体抗日的要求。

而此时,蒋碧微则开始与张道藩频繁书信往来,倾诉自己悲哀的婚姻生活。

张道藩在国民党内担任高官,鉴于国民党当时消极抗日的态度,三人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常微妙。

一别两宽

1938年,被畸形的婚恋关系折磨得苦不堪言的两人,终于迎来了一个了结。

徐悲鸿主动在报纸上刊登启事,“和蒋碧薇脱离非法同居的关系”。

二十年婚姻,当初不顾一切选择爱情,甘愿同甘共苦,如今却换来这样的结局。

一句“非法同居”让蒋碧薇在大家族中间成了笑话,也让徐悲鸿在文艺界成了渣男。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孙多慈的父亲才会制止这段师生之恋,让女儿分手。

此时的徐悲鸿也想过回头,想与蒋碧薇复合。

事实上,早在1937年,徐悲鸿就知道蒋碧薇与张道藩写信互诉衷肠了。

徐悲鸿提出复合时的心态想必也是极其复杂的,但他将婚姻想得简单了些。

他们俩经历了多年的失望,早已没有破镜重圆的可能了。

蒋碧薇深知,答应复合无异于打自己的脸,意味自己成了孙多慈的“替补”,这让这个曾经的大小姐怎么甘心?

所以,她必须要离开这个让她伤心又丢脸的男人,为了自己的尊严,她坚决不愿意再复合,哪怕是当张道藩的情人也在所不惜。

徐悲鸿因此在1940年,趁着泰戈尔的邀请去印度讲学,恐怕也有逃避婚姻的缘故。

直到3年后,他才再次回国办画展,并且遇到了另一个走进他生命的女子廖静文。

当时徐悲鸿和蒋碧薇的一双儿女,徐伯阳和徐静斐由母亲抚养。

女儿对母亲并不满意,她曾表示母亲与张道藩1925年就在一起了。

两个孩子十分厌恶张道藩,一来认为是他破坏了自己的家庭,二来讨厌他国民党高官的身份。

两人不仅拒绝乘坐他的汽车,甚至在学校的报纸上对他破口大骂。

甚至徐伯阳愤然离家出走,参加了远征军,女儿因为被母亲斥责而吞药自杀过。

直到徐悲鸿将他们接回来后,两人才从后妈这里得到了母爱。

不过,即使对母亲的态度不好,当徐悲鸿第二次在报纸上发声明,与蒋碧薇断绝关系时,女儿还是十分不忍心。

她还专门给徐悲鸿写信说:爸爸,我要问您,为什么您每次追求一个女人,就要登报跟妈妈脱离一次关系?假如您还要追求十个女人,您岂不是还要登十次报吗?

大概也是这个原因,让蒋碧薇彻底心寒,决定结束这段名存实亡的婚姻。

1945年12月1日,蒋碧薇与徐悲鸿在重庆大学宿舍里,正式签字离婚。

但蒋碧薇要求徐悲鸿给她100万赡养费和100幅画作,40幅古画作为赔偿。

或许是心中有愧疚,徐悲鸿对于这些要求都一一答应了。

据廖静文说,徐悲鸿为了尽快赶制完这些画作,常常深夜创作。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他经常生病,47岁时就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和慢性肾炎。

此后,他虽然出院了,身体却一直很虚弱,年仅58岁便离世了。

而蒋碧薇则选择彻底做张道藩的情妇,与之一起去到台湾,两人公开同居。

张道藩则将妻女送到了国外生活,自由地享受着二人世界。

虽然蒋碧薇每个月都会寄给张道藩的妻子一笔生活费,来弥补自己的愧疚,但仍然遭到了外界的不满与谩骂。

当然,蒋碧薇的第二段感情同样没有好结果。

她还记得张道藩曾经许下的承诺:“等你到60岁时,我就娶你。”

然而,在她公开做了10年情人时,也就是59岁那年,两人分手了。

有说是张道藩的妻女闹到了老蒋那里,张道藩为了自己的官位才选择重归家庭。

也有说,是因为蒋碧薇年长色衰,两人再没有了曾经的激情。

结尾

79年的人生,蒋碧薇将20年给了父母,20年给了徐悲鸿,20年给了张道藩,最后20年留给了孤独的自己,最终将自己的一生总结成了《我与悲鸿》和《我与道藩》两部书。

在蒋碧薇的晚年生活中,她身边没有儿女的陪伴,只有两个互相照料的姨孙。

虽然对母亲颇有微词,但她的去世依旧给了徐静斐沉重的打击。

这时她才开始重新审视父母的关系,并试图用临摹父亲的画感受两人的感情。

本以为自己会记恨母亲一辈子,没想到往后的日子只有对母亲无尽的思念。

如今,岁月变迁,谁对谁错似乎都已经不重要了。

至少对徐静斐来说,如果不是当事人,如果不是亲历过其中的酸甜苦辣,是无法了解父母那一代的爱恨纠葛的。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22116.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