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4月23日布林肯访华前一天,有记者引用新闻报道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提问。其指出,预计布林肯将向中方表明美国及其盟国对中俄合作、中国支持俄工业重建的不满。有消息人士表示,美国正考虑对中国金融机构发起制裁。中方如何评论相关消息?汪文斌对此指出,美国一方面推动对乌克兰大规模援助法案,一方面指责中俄间的正常经贸往来。美方做法虚伪且不负责任,中方并非乌克兰危机制造方及当事方,不接受美方的甩锅推责。
汪文斌阐明中方态度称,基于平等互利前提,中国有权同俄方在内全球各国展开正常经贸活动。中方基本权益不容侵犯。
汪文斌同日指出,美方在自身对俄乌冲突火上浇油的同时,对中方实施甩锅推责动作。中方与俄方在内的各方进行正常经贸合作的权利不容侵犯,中方将坚决保障自身权益。
布林肯访华时间为4月24日到26日,距离其上次访华间隔10个多月。此次访华前半个月,美国财长耶伦刚结束访华行程。可见,美方在金融、经济、中美关系整体框架等方面有着寻求中国配合的需求。不过美方动辄展示姿态、发出威胁的做法,让人难以对中美关系持有正面预期。审视美国策动、加剧的俄乌冲突及中、美、俄三国关系时,有几点值得关注。一,俄乌冲突的爆发及扩大,是冷战期间美苏交锋的延续。冷战期间美苏针锋相对,彼此对对方存续构成威胁。双方全方位对抗的局面,并未随冷战结束而结束。
美国在后冷战时期,先后从两个方向进攻俄腹地。首先是对俄社会基本盘的裂解崩塌,经济上的休克疗法及文化上的去中心化,直指俄罗斯赖以存在的政治框架。普京的上台及长期执政,保证了俄主体区域的延续性。拥护普京是俄社会在西方全面围攻下的求存之举。其次是对苏联原加盟国的转化、利用,将原本苏联的外围加盟国,转化为对俄腹地实施进攻的棋子。形成苏联各加盟国间的“内战”,美西方在支出较低成本情况下从中获利。乌克兰的去苏联化、激化的对俄仇恨及最终爆发的俄乌冲突,是美西方相关策略的推进结果。
形式上的冷战结束于1991年,实质上的冷战延续至今,并在当下再度对全球形成阵营撕裂。俄方1991年-2008年对西方的迎合并未能得到西方的从轻发落,一个横跨欧亚、面积巨大的俄罗斯本身,构成了西方眼中的原罪。
二,美国意图对中俄经贸联系发动的次级制裁,在加速中国金融体系的建设进程。金融手段是工具与路径,而非实体经济本身。经济、贸易的演变过程中,其先后顺序为,先有不同人群、个人间在物资上的互补互利性,后有相关交易媒介的产生。
这一媒介可以是贝壳、白银、黄金,可以是丝绸、粮食及其他具有公认价值的实体。随着贸易量的增多,以政府信用背书为支撑的纸币开始流通。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过程中,需要几点要素作为基础。包括中国全球性影响力的建立、中国与其他国家间互利互补的实物基础、能够适配当代贸易需求的技术工具。随着中国成为全球工业生产中枢、中国商品对美国在内各国形成刚需性,中国在量子技术、通信及计算机等数字货币相关技术上形成引领,中国构建新的全球结算体系的条件基本具备。
美方如果对中国部分金融机构同西方金融体系的合作进行限制,将难以避免进一步对美元体系根基形成反噬。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20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