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的出现与发展,有两位杰出的医者做出巨大贡献,他们就是华佗与扁鹊。作为神医的典范,他们不仅为医学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更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典故。其中,扁鹊的故事尤为流传,例如《扁鹊见蔡桓公》的典故,起初由韩非子载于《喻老》之中,后来更被教育工作者精心改编,成为众多小学生的必修课文。
这篇故事虽然篇幅不长,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韩非子借扁鹊之口,旨在告诫统治者应防微杜渐,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做到防患于未然,并巧妙地讽刺了统治阶级对百姓的迁怒与无情。然而,如今这篇文章已从教科书中移除,原因是一些专家对扁鹊这一人物的存在表示怀疑,认为他可能是后人虚构的角色。专家提出了有力的论据:看看扁鹊都在什么时期看过病人就知道。
除了《韩非子·喻老》中的记载,扁鹊的事迹还出现在《史记》中,太史公特地为他撰写了《扁鹊传》。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史记》中扁鹊的病人与《韩非子》所描述的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在《扁鹊见蔡桓公》中,扁鹊活动的年代大致为公元前400年到公元前357年,而这段时间内蔡桓公去世时,扁鹊是活着的。可《史记》的记载,扁鹊是给赵简子看病,而赵简子此人生活的时间是在公元前519年前后。这表明扁鹊可能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就已出生。
最后,《史记》还记载扁鹊在公元前310年出现在咸阳,此时的扁鹊专门对儿科的病症进行治疗,故有了“小二医”的称呼。从这里的时间就可以发现,扁鹊从公元前500年就出现,一直到公元前310年还有他存在的故事,这中间有近200年的跨度。考虑到古代的生活条件和人们的平均寿命,即使扁鹊精通养生之道,也不太可能活到如此高龄。
基于上述线索,专家们推断扁鹊可能是个虚构的人物,即便真实存在,也不太可能拥有如此众多的事迹。出于避免误导学生的考虑,扁鹊这一角色最终被专家从教科书中移除。
然而,无论扁鹊是否为虚构人物,他在我国古典名著中的出现已足以证明其具备成为教学课本中角色的资格。毕竟,韩非子都曾用他作为论述的例证,那么专家们又有何依据去否定扁鹊的存在呢?更何况,而有些专家让 “华盛顿砍樱桃树”、“地震中的父子”、“爱迪生借光”等一些国外完全不存在的事实,这种别人虚构的故事还出现在课本中,却对中医的代表人物扁鹊持否定态度,这难道不正是学术上的“崇洋媚外”吗?
从鲁迅到狼牙山五壮士,从岳飞到“最可爱的人”,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课文和人物逐渐从课本中消失,这不禁让人深思:如今的教材究竟还保留了什么?是那些外国记者虚构的报道,还是某些崇洋媚外的专家捏造的故事?在笔者看来,真正有价值的课文,是能够启迪学生思考、促进学术进步的;而优秀的文章,则应当能够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情怀。至于专家们费尽心思去探究扁鹊是否真实存在,这种行为似乎有些偏离了教育的本质,显得有些舍本逐末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19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