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咱们常看的抗战电视剧当中,抗战胜利后,在接收沦陷区之时,国军的形象往往相当正面。
受降之时,日军怯懦、惶恐不堪,而国军以庄严的姿态,坦然地接受着战败者的投降。
仿佛历史就是如此,也本该如此。
然而,在一则地方史料当中,我们却从老百姓的口述回忆当中,从另外一个角度,窥视到了当年,国军接收沦陷区时的一幕另类情形。
虽然与电视剧有些出入,但或许更接近当时那段历史的真实模样。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向全世界宣告战败,无条件投降。
龟缩在运城之内的日军,却在收到消息之后,开始封闭各个城门,随后在城内大肆劫掠商肆、放火焚烧存储在城内的战略物资,滚滚的浓烟,在城头飘逸着,一直持续了五天左右。
随后,城内的日军全副武装,向着太原方向有秩序地撤离而出,只留下了一个连的日军,驻守在城中,等待国军前来接收。
又过了两天,到了八月二十二日早晨,“阎部”(阎锡山所部)三十四军一个先遣团,抵达了运城西门外,面对紧闭的城门,此团的长官并没有前去叫开城门,收缴城内日军的武器,而是在观望了一番城墙上的日军岗哨之后,选择就地驻扎,原地等待。
城外的老百姓们,得知国军到来之后,都很兴奋,在日军铁蹄之下苦熬了七个半年头,望着这群抗战劳苦功高的“抗日英雄”们,大伙儿当时无不打心眼里,感到欣喜万分。
该团在城外安营扎寨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派出军人找到当地的地方保长,给附近的老百姓们派饭。
派饭,在当时就是指派负责管饭的意思。
“当时我们家有四口人,按照人头算,要管四个兵的饭。虽然我们家当时过得也挺苦,但一想到要慰劳这些为了国家、人民抗战八年的英雄们,大伙儿谁不是拿出家里最美味可口的饭菜,前去驻地慰劳军队。”席瑞卿回忆道。
然而,当大伙儿挎着饭篮、端着好容易做好的饭食送到驻地之后,随后发生的一幕,却让大伙儿原本怀着的满腔热情,一下子跌到了冰窟之中。
饭菜送到驻地之后,这些国军士兵才吃了几口,便纷纷站起身骂了起来。他们嫌弃饭菜做得不好吃,还骂骂咧咧地说沦陷区人民对不起他们,更有甚至直接踹盘子踢碗,当着众人的面,大声痛骂起来。
前来送饭的老百姓们,顿时面面相觑,尴尬不已。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对老百姓如此蛮横的国军方面,第二天,对日本人的态度,却如同转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反而变得“彬彬有礼”起来。
第二天,团内的几名军官,先是到西门外的村公所内,找到村长,让对方给他们买了五条金枪烟(买烟的钱,最终没有付),然后揣着烟,晃悠到了西门门洞处。
走到门洞跟前,这几名军官先是向日军卫兵敬了军礼,然后从门缝里面送上了礼物——香烟,隔着门缝,低声细气地向里面说明了来意,在经日军同意打开城门后,这些军官们还不住地向对方点头哈腰示好。
“他们对战败者毕恭毕敬的姿态,就像一只大虾米,这时候,不知道他们对老百姓们的那种盛气凌人的威风,又跑到哪儿去了。”
四天后,第十四专署专员谢克俭率众入城,进驻原日伪河东道公署之内,随后宣布阎锡山令,委任日伪河东道公署道尹李文荣为山西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所辖各县警备队,一律整编为保安大队。
一纸令文,使得日伪、阎军立马合二为一,先前的伪军汉奸们,摇身一变,继续压榨着灾难深重的运城人民。
当时在运城的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的一首民谣:
“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八年赶走了日本鬼,谁知又迎来阎罗王!”
管窥蠡测,当年的一瞥过往,便可以看到民心的最终所向,国军以胜利姿态收复沦陷区,却只是收了失地,没有收回民心。
难怪最终会被历史的车轮,碾入长河的过往烟云之中......
参考资料:《运城文史资料》,席瑞卿回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14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