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叠加价格战, 锂电负极企业钱难赚, 货难出

时代财经2024-04-23 14:04:25  74

在全球新能源市场增速逐渐放缓的背景下,锂电产业链在2023年呈现出一种“内卷”态势,相关企业利润空间普遍收窄。

截至4月18日,A股上市公司中,负极材料企业贝特瑞(835185.BJ)、璞泰来(603659.SH)、翔丰华(300890.SZ)已披露2023年年报,报告期内,三家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6.54亿元、19.12亿元、0.8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8.42%、38.42%和48.39%。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上述企业均解释道,主要系行业周期性变动、终端需求增速放缓、上游原材料价格下降及行业供需变化等多重因素导致。

盈利空间明显收窄

2021年起,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负极材料作为锂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一度享受着行业增长的红利,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百川盈孚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负极材料价格平稳上行。天然石墨低端价、中端价、高端价分别从2021年初的1.65万元/吨、3.15万元/吨、5.05万元/吨上涨至2022年5月的2.7万元/吨、4.2万元/吨、5.95万元/吨,涨幅分别为63.6%、33.3%、17.8%,之后一段时间内呈平稳运行趋势。

受此影响,各个负极材料厂商的业绩水平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贝特瑞、璞泰来、翔丰华为例,2021年—2022年,贝特瑞实现归母净利润14.41亿元、23.09亿元,同比增长191.39%和60.27%;璞泰来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7.49亿元、31.04亿元,同比增长161.93%和77.53%;翔丰华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00亿元、1.61亿元,同比增长119.65%及60.89%。

在这一阶段,尝到了“甜头”的企业接连扩产,更有大量资本涌入,据鑫椤资讯统计,截至2022年末,中国锂电负极材料产量141.5万吨,同比增长74.5%。

然而,进入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降温”,市场需求未能跟上整个产业链产能的持续增长,负极材料市场产能严重过剩,加之新玩家增多,负极材料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价格战”不断升级,进一步挤压了相关企业的盈利空间。

贝特瑞在2023年年报中直言,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挑战和压力;璞泰来也表示,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下游整车厂商持续向上游传递成本压力。

从已经披露的2023年报可以看出,即便是对于贝特瑞、璞泰来这样的龙头企业,赚钱也不是一件易事。具体来看,2023年贝特瑞、璞泰来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6.54亿元、19.12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8.42%、38.42%,与此同时,处于第二梯队的翔丰华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0.83亿元,同比下降48.39%。

具体分析来看,2023年,贝特瑞负极材料销量超36万吨,较上年的33万吨有所增长,然而,公司2023年负极材料对应收入达122.96亿元,相较于2022年的146.33亿元,同比却减少了15.97%。折算价格可以看出,2022年贝特瑞负极材料价格约为4.43万元/吨,2023年约为3.42万元/吨,价格下降较为严重。

璞泰来同样如此。年报显示,璞泰来2023年负极材料销量同比增加11.35%,收入却不及上一年,2023年璞泰来将负极材料及石墨化融合管理,两项产品收入合计为66.11亿元,而2022年负极材料单项产品的收入就达76.5亿元。

产能利用率下降

新能源终端市场需求放缓,负极材料市场整体上出现产能供应结构性过剩,企业则面临着库存积压及跌价的压力。

2023年贝特瑞已投产负极材料产能为49.5万吨;璞泰来现有产能15万吨,在建产能主要包括四川三个项目,28万吨产能,分别有望在2024年投产、2024年2季度完成施工、2025年投产;硅基负极的1.2万吨项目有望在2025年逐步投产。

而另一方面,企业的出货速度也在变慢。记者从历年年报得知,2022年璞泰来的负极材料的销量增速为43.45%,而到2023年增速降为11.35%;贝特瑞负极材料在2021年销量为16万吨,2022年销量超33万吨,而到2023年销量超36万吨,增速也从106%降至9.09%;翔丰华锂电池材料销量增速则是由2022年的71.70%,到2023年同比减少9.48%。

据了解,贝特瑞2023年资产减值损失较上期增长223.53%,公司称主要系本期计提存货跌价损失及非流动资产减值损失增加所致。至于报告期内具体库存量,4月18日,时代周报向贝特瑞发送了采访提纲,截至发稿,对方尚未回复。

璞泰来2023年存货跌价损失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损失达10.50亿元,较上期增长960.61%。与此同时,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璞泰来负极材料的库存量达到2.67万吨,同比增长了70.48%。翔丰华2023年锂电池材料的库存量达到0.73万吨,同比增长12.19%。

不过,相比于中小企业来说,头部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或许相对较强。4月16日,时代周报致电璞泰来证券部,其工作人员表示“公司负极材料整体的减值风险已经基本完成释放及消化。”

此外,从产能利用率来看,贝特瑞2023年负极材料产能利用率达78.93%,上年同期为103.80%;翔丰华2023年石墨负极材料产能利用率为82.69%,上年同期为109.78%。

4月18日,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认为:“事实上,负极材料去库存的主力仍然是中小企业,极低的产能利用率和高额的设备折旧成本促使中小企业继续生存的空间极为有限。”

屈放进一步称,目前负极材料行业总体产能利用率在60%左右,由于前六大公司占据市场份额接近80%,导致中小企业整体产能利用率甚至只有不到30%。

市场等待“触底反弹”

整个市场都在等待“触底反弹”,隆众资讯分析师王莉莉表示,“自2024年3月开始,下游电池厂需求开始复苏,给负极材料市场带来了回暖的信号。”

3月15日,尚太科技(001301.SZ)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今年)3月起,部分电动车开启降价策略,同时新一代智能化电动车持续推出,下游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回暖,复苏态势明显,带动对负极材料需求有所增加,对市场供方压力有所缓解,预计2024年内负极材料价格水平将随着市场波动,逐渐呈现‘触底反弹’的态势,行业整体价格在2024年有望得到一定修复。”

4月15日,璞泰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中表示,“目前,部分负极材料产品的价格上涨,能够部分缓解负极材料企业的盈利压力,但行业整体仍处于阶段性供过于求的状态,在未来行业格局中具备差异化产品优势、研发技术优势产能布局能力的头部企业有望迎来新一轮机遇。”

杉杉股份在近日投资者互动平台中也表示,“2023年负极行业产品价格已显著下滑;随着产能逐步出清以及上游原材料、石墨化加工价格止跌企稳,预计2024年负极价格进一步下降的空间较小。”

对于后市负极材料供需关系及价格走势的变化,百川盈孚分析师认为,一方面,终端新能源汽车市场日益向好,储能市场、消费电子市场有所回暖,下游电芯企业需求增加,部分中小型负极企业开工情况也随市场回暖不断回升,负极材料市场供应进一步增加,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市场竞争加剧,场内订单抢夺不断。另一方面,终端车企价格战较为激烈,整条产业链降本诉求明显,且因负极材料同质化现象明显,下游多比价议价,企业让利促销现状仍存。

“虽然部分电池企业近期提高了负极材料价格,但整个行业去产能仍不及预期。”屈放表示,在负极材料的技术路径上,目前主流选择为硅基负极和下一代锂金属负极。一旦纯固态电池实现市场化,将带动新一代负极材料产能的扩张。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313056.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