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关于中国的高楼,
金茂大厦一定是不可缺席的传奇。
从90年代起傲立于上海黄浦江畔的金茂大厦,既是经济崛起和改革开放精神的重要标志,
也以421米的高度,和462米的东方明珠,成为伴随上海迎来千禧年“双子塔”。
时隔25年后,第二座金茂大厦即将启幕,
新的时代地标,作为城市进程和中部崛起的重要标志,成为长沙新地标。
金茂大厦背后的缔造者,是即将三十而立的金茂。
传奇金茂的背后,
有关于30多年前在魔都上海的故事,也有20多年前在帝都北京的故事,更有10多年前在中部城市长沙的故事。
三个故事,代表着三个十年属于金茂的三个大事件,也记录着金茂的三个选择,以及三次超越。
故事,30年前的上海讲起:
01
你听过浦东新区吗?
你听过东方明珠吗?
你听过金茂大厦吗?
相信这是整个90年代,上海对上海人和外地游客,最重要的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也代表着上海,从十里外滩走向世界视野的三个世纪经典。
1990年,上海浦东新区正式开放开发。
接下来的1991年,代表普通乃至上海的东方明珠,正式开建。
两年后的1992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成立浦东新区。
同年收到立项批复的,是位于陆家嘴世纪大道88号的一宗土地,准备筹建一个和东方明珠并立的超高层地标。
在那个国内几乎没有超高层大楼的时代,建多高,做什么风格,包括未来的定位,就成为了摆在当时的开发商面前,最大的选择题。
从规划方案到设计单位比选,再到项目高度以及建筑外形的论证,经历了两年的时间。
时间到了1994年,
世界顶级建筑设计事务所SOM主导设计的我国第一个超高层建筑,在这宗土地上破土动工。
与建筑规划同步进行的,还有这总土地开发商的筹备与面世.
于是接下来的1995年,由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出资创办的中国金茂(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金茂集团”)成立。
于是在1999年竣工的这个超高层有了属于它的代表一个时代的名字:金茂大厦。
金茂大厦也以421米的高度,成为当时我国大陆的最高楼,成为刚刚拉开的浦东新区开发的旗帜和标杆。
出生即巅峰,金茂大厦从此成为与东方明珠并立于黄浦江畔的浦东地标,也承载了一个时代的奋发向上的浦东精神。
那些年去过上海的游客,可以不记得豫园城隍庙这些上海老底子,也分不清外滩百年建筑群的哪家是哪家,
但是一定都在外滩,或者浦江游轮上,拍下过以金茂大厦为背景的留影。
作为上海乃至中国的标志性超高层建筑,金茂大厦的写字楼成为国内外知名机构在沪办公的首选场所之一,开业后的3年时间,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就超过30家,
位于88层的观光厅作为全国首批4A旅游景点,20多年前就卖40的门票让人肉疼,但是依然接待了一年100多万的游客。
第一次伴随城市发展的选择,金茂就用金茂大厦在上海插上一面旗帜。
若干年后,无论当时的亲历者还是金茂的后来人,
都会以金茂在开发领域的的第一次选择,深以为傲。
迎接千禧年的上海浦东双子塔
02
如果说第一次的选择,
让金茂大厦作为传奇,树立在上海许多年,也成为高端商办综合体的标杆作品。
接下来的许多年,
中化在布局另一盘区别于金茂大厦的大棋。
就在金茂大厦建成10年后的2009年,
一场抢地大战在北京激烈上演。
据说当时风头正盛的SOHO中国老板潘先生,对当天下午拍卖的一块地志在必得。
但是经过97轮竞价,当天手持3号牌的中化方兴,击败了SOHO中国、保利、华远、远洋等一众名企,以40.6亿元的总价,1.6万元/㎡的楼面单价,竞得广渠门15号地块。
广渠门15号地,也创下北京市土地出让以来,总价和楼板单价两项纪录,成为名副其实的“北京地王”。
据说拍卖会结束后,铩羽而归的潘老板,还好奇的问了中化方兴的人:“你们是哪家公司啊?”
2009年广渠门15号地王诞生现场
得知当时的中化方兴,是中国第一高楼“金茂大厦”的开发商之后,吃惊和好奇,转化为认可。
但在金茂的发展历程中,
在2007年实现登录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HK.00817的方兴地产,已经在拿地的2009年当年,已经完成对金茂酒店业务的重组整合。
或许,谚语里说的:十年不鸣,一鸣惊人,
当天将这个双料地王收入囊中的方兴地产,早已经做好了冲击头部开发企业的充分积累。
只是这些低调潜行的整合,没有被当时意气风发的潘老板了解到罢了。
潘老板在拍卖会后,略带酸味的对媒体说起了地王的成本,面粉比面包贵的现实。
但是怎么做地王项目,或者说怎么做成地王项目,成为摆在摘得地王的方兴地产面前的,又一道选择题。
带着在上海做成第一的经验和豪气,迎接广渠门15号地的,必将也会成为在北京的又一个新标杆。
03
面粉贵过面包的地王,
具体怎么做,就成了摆在面前的选择题。
做传统的通过建筑立面的差异化,比如当代MOMA或者NAGA上院,
或者通过对产品品质和细节的加分,超越当时的另一个地王富力城,以及用细节征服当时北京市场的星河湾。
这种做加法的超越,能否实现板块乃至城市的价格引领,其实是个未知数,毕竟方兴没有更多的品牌加持和高端消费市场认知。
那就需要通过做加法之外的弯道超车,实现品牌的塑造、溢价的实现、高端消费客群的认可与选择。
难度和压力,不亚于十年前那个421米超高层方案的反复推敲。
这一次的推敲,同样用了两年的时间,做出选择。
十几年前的北京,春天沙尘四起,秋冬雾霾横行。不管什么样的富豪显贵,住在什么平层别墅,都不堪天气的烦扰。
当主打毛细管网、全置换新风、地源热泵等十二大科技的“广渠门15号地”,用着代表最先进“恒温恒湿恒氧”科技,亮相市场,一下就牢牢占据了高端消费者的心智。
无论是户外沙尘、还是雾霾阴冷,拥有良好室温、湿度和清新空气的室内生活,成为高端改善客群高度认可地王产品理念的认知锚。
金茂府,也作为广渠门地王的名字,也牢牢被消费者认知和记住,在追求品质的购房者心中一举封神。
金茂府也通过及其差异化的产品策略,在入市后获得市场热烈追捧——单套200㎡起步,一套千万打底的科技住宅,连续两年夺得北京市场销冠。
高端改善购房者对于“金茂府”的认知,也不仅停留在广渠门豪宅的层面,而是通过科技健康的弯道超车,成为高端住宅领域的开创品牌。
广渠金茂府实景
04
科技住宅,成为金茂府的独门秘籍。
金茂府,成为中化方兴的金字招牌。
就像碧桂园成就了当年开发碧桂园的碧桂园,雅居乐花园成就了当年的开发商雅居乐。
金茂府,作为金茂大厦之后的另一个金字招牌,成就了方兴地产以及中化集团。
从此以后的好多年,每一座布局在一二线城市的金茂府,都成为当地高端改善领域和改善客群的认知标杆。
这也为后面的方兴地产的更名,埋下了伏笔。
毕竟对于方兴地产来说,
通过一个横扫市场的项目品牌,产生弯道超车的加速度,并成为进入头部的房企巨头的金字招牌。
方兴地产于2015年正式更名中国金茂,
既获得了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也获得了高端消费客群的认可。
一座金茂大厦的选择,为金茂启序;
一座金茂府的成功,书写了半部金茂史。
金茂的前两次选择,既正确也成功,还都成为了加分题,考出了更高分。
05
选择的故事如果继续,
金茂从最高的超高层,到叫好叫座的金茂府,
接下来的选择,就会是城市综合体级别的造城的选择,
用一次次的选择和做对的选择,一次次新的站在成功的山顶。
接下来的金茂确实也是这么做的,金茂用一二级联动的方式,进入中部城市长沙。
十年时间,一座金茂联手长沙打造的梅溪湖新城,拔地而起。
长沙有了顶级的,很多消费者都不知道隶属于哪个酒店品牌的豪华智选酒店,
梅溪湖有了区域商业中心和代表性商业的金茂览秀城,
还有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建筑大师同时也是曲线女王的扎哈·哈迪德,献给长沙的最后一个流动的曲线。
流动的曲线-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
整个区域因为金茂府、金茂梅溪湖和金茂悦的全体系产品布局,以及二级联动引入的中海、中建、万科、建发、合能等众多一线开发企业,成为整个长沙的改善人居高地。
金茂从造高楼,到高端人居,再到打造产业居住大城,
金茂大厦之于上海,金茂府之于北京,金茂梅溪湖之于长沙,都成为所在城市的标杆和传奇。
这三个评价,无论是作为行业的认知、消费者的认可,还是城市的评价,应该所言不虚。
06
这是关于三十岁金茂的三个故事,
第一个,关于从无到有的故事
从无到有的事,那就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试想一下,
如果当时的金茂大厦只是一个200米左右的普通超高层,那就不会有后来梳理在黄埔江畔,比肩东方明珠的代言浦东以及上海的旗帜意义和标杆影响力。
第二个,关于困难和突围的故事
对于首次拿地即地王,
困难的事,如果正面很难实现突破,就从侧面迂回和弯道超车。
科技住宅定位的广渠金茂府,从生活方式上颠覆和改变了北京高端改善客群的认知,也成就了金茂绿金科技的上乘武功。
第三个,关于与时间共成长的故事
与时间共成长的事,需要时间得到答案,要精耕细做。
从产业的引入,到住宅的生活氛围营造,包括商业配套的逐步完善。
梅溪湖用十年的发展历程等来了它在长沙的绽放,从人居到商业再到板块的影响力,
带着梅溪湖的成长,长沙也在25年后,等来了中国第二座金茂大厦,也迎来了它的318米的城市新地标。
第二座金茂大厦概念图
07
关于选择,
会有关于勇气的笃定,以及关于答案的执着
三十年的三个选择,让金茂变成被行业和消费者熟知的金茂。
金茂用这三个故事,走过属于金茂的三十年的历程。
无论行业,还是企业,
没有完全正确的选择,金茂也在选择的同时,收获掌声也走过荆棘。
三十而励,三十而砺,
金茂正迎来属于它的新的选择和新的成长。
下一篇,讲一讲关于金茂的选择的启程。
行业下行的时候,需要祝福,也需要信心和期待。
祝福金茂,也期待金茂。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