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线上流量的Keep关闭了部分城市线下业务。
3月25日,南都记者注意到,Keep线下健身运动空间Keepland的小程序显示,广州无法预约课程,仅北京一地可约课。针对这一问题,Keep回复南都记者时表示,属于正常业务调整。Keepland近期暂停了广州9家合作门店的运营。不过,“广州是Keep长期战略目标,后续Keep将持续探索在广州的业务模式。”
北京一家线下门店本月底也将关闭
Keepland是Keep于2018年开设的线下运动空间。成立之初,Keepland以自营模式进行探索,在北京、上海一度开出了近20个网点。但因自营模式运营成本较高,2022年,Keepland发布“Keep优选健身计划”,向轻资产转型。
轻资产模式下,Keepland选择与传统健身房合作,由后者提供团操课场地,前者负责提供团课教练和课程代运营,线上给予流量支持。消费者可单次付费约课。Keepland打响知名度的方式即性价比,用“全城团课49元”吸引消费者尝鲜。
基于线上积累的用户,手握流量的Keep去年初仍对Keepland有着清晰的规划,且看好疫情之后的线下健身业务。
去年2月,Keep发布线下业务目标和2023年运营策略,Keepland在北京完成百店计划,北京五环内基本实现每5公里就有一家。2022年10月,Keepland将业务拓展到新城市广州。开店方面,2023年,Keepland计划新增80家门店,开启规模化扩张。
规模化扩张开启后,Keepland却被曝出关店消息。在北京,Keepland此前主要围绕望京、三元桥、常营等朝阳区热门商圈布点。一北京用户告诉南都记者,或因房租问题,Keepland常营华联自营店3月初发布公告称,将于本月底关闭。对此,Keep告诉南都记者,北京现有仍有6家Keepland自营店,108家合作店。
在广州经营健身房的小邓告诉南都记者,健身行业整体不景气,疫情后更艰难,去年至今身边不少健身房关店,健身教练转为自由教练。广州与Keepland合作的健身房中即有一家已闭店。
此外,单次付费的团课市场竞争激烈。广州既有发展多年的连锁品牌也有新入局的本土品牌,且门店数量远超Keepland。
目前来看,与Keep去年2月定下的线下目标相比,Keepland尚未进入规模化扩张阶段。有业内人士表示,线上引流效果不及预期、Keepland教练队伍的稳定等均影响线下业务的发展。
虚拟体育赛事驱动收入
Keep去年7月12日登陆港交所,被称为“运动科技第一股”。上市不到一年,股价由去年8月的42.4港元暴跌至目前的4港元,市值仅21.08亿港元,较高点时的超200亿港元相去甚远。
股价暴跌的原因之一是核心股东进入解禁期。今年1月,Keep首发股东中的26位股东迎来解禁,涉及42745.43万股,占总股本81.32%。紧接着,1月12日,又有两位股东解禁,股数约8873.04万股,占总股本16.88%。
股价不理想与其盈利状况、商业模式有一定关系。去年上半年,Keep收入9.85亿元,同比下降2.7%。净利润11.95亿元。非国际财报报告准则计量下,经调整净亏损达2.23亿元。2019年至2022年,Keep累计亏损19.8亿元。
根据财报显示,Keep的收入来源于自有品牌运动产品、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广告及其他。收入下降主要由于健身产品收入下降导致。Keep自有品牌运动产品收入4.66亿元,同比下降9.5%。占总收入的比重由上一年同期的50.9%降至47.4%。Keep在财报中提到,自有品牌收入的减少是健康食品产品的销售额减少。
三大收入中的广告及其他也出现下滑。财报显示,去年下半年的广告及其他收入为6943.7万元,同比下降21.4%。仅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收入4.49亿元,同比增长10%。占总营收的比重为45.6%,上一年同期为40.3%。
拉动Keep收入增长的是虚拟体育赛事。Keep在财报中提到,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的增长,主要由虚拟赛事驱动。据财报,Keep与热门IP合作,推出跑步、骑行等系列活动。用户需支付29元到139元不等报名费,完赛后可获得奖牌。每名虚拟体育赛事付费用户平均收入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约30%。值得关注的是,去年上半年,每名月活跃用户的每月平均收入为5.6元,2022年同期为4.5元。
社交平台上,与热门IP联名的奖牌受年轻人追捧。卖奖牌成为Keep收入的新驱动力,但虚拟赛事的热度能持续多久,能否持续吸引年轻人,外界有所担心。
采写:南都记者黄培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8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