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31年的春天,赣水边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争。
蒋介石纠集了重兵,对苏区发动了第二次大“围剿”,企图一举摧毁这个红色政权。
然而,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并没有被敌人的铁蹄所吓倒,他们坚定地选择了反抗。
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毛泽东运用巧妙的战术,指挥红军主力秘密埋伏在吉安县东固一带。
他们等待战机,秘密潜伏了整整二十五天。
直到王金钰部进入伏击圈,红军才出其不意地发起攻击,痛歼敌军。
随后,红军乘胜进击,直指富田,经过一天的激战,歼敌一整师。
接下来的十五天里,红军走过七百里路,打了五个仗,缴获了两万余支枪,打破了敌人的“围剿”计划。
这场胜利让人民欢欣鼓舞,也让敌人惊恐不已。
于是,毛主席写下这首词。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1931年春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在这场战争中,我们看到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正是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英勇的斗志,红军才能在艰苦的条件下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
回顾历史,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人民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保卫了自己的家园和亲人。
1、第三次“围剿”。
1931年的夏季,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大规模的“围剿”。
他调集了十万精兵,并聘请了英、日、德等国的军事顾问随军参与策划。
这次“围剿”,蒋介石采取“长驱直入”的方针,企图首先消灭红军主力,摧毁苏区,然后再深入进行“清剿”。
他的部署非常严密。
何应钦兼任左翼集团军总司令,指挥第1路进击军、第2路进击军、第3军团和第4军团从南城地区向中央苏区实施进攻。
陈铭枢任右翼集团军总司令,指挥第1军团、第2军团和第3路进击军从吉安、永丰、乐安方向深入苏区实行“进剿”。分驻南昌、樟树、吉安等机场的空军支援左、右集团军作战。
另以第10师和攻城旅为总预备军位于临川(今抚州)地区。
以第77、第28师和第12师第34旅位于吉安、泰和、万安、赣州等地担任“清剿”。
以第23、第79师和骑兵第1师位于南城、临川、樟树地区担任“清剿”。
以第49、第56师和新编第4旅位于闽赣边境防堵红军东进。
此外还将第53师从河南省调往江西吉安待机。
这次围剿,蒋的嫡系部队加上非嫡系,总兵力达30万人。
然而,就在这个看似无懈可击的部署下,发生了一个戏剧性的变化。
6月下旬,蒋介石将在宜黄、南丰以南地区活动的红军第3军第9师和第4军第12师,误认为红一方面军主力下令进攻。
7月1日,左翼集团军主力浩浩荡荡地从南城地区出发,几天之内就占领了黎川、樟村、康都等地,他们一路向苏区推进,气势汹汹。
与此同时,右翼集团军也从吉安、吉水等地出动,他们的目标是富田、东固等苏区核心地带。
红军决定继续用诱敌深入的战术,等敌人深入苏区中心,再集中兵力反击。
于是,红军主力开始迅速收拢,向苏区中心区回师。
2、决战。
7月10日前后,红一方面军的主力部队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从各地出发,冒着酷暑,紧急行军。
他们绕道瑞金以北,终于在22日前到达了雩都以北的地区,与从其他方向赶来的红军部队会合。
国民党军进入中央苏区20余日,却找不到红军主力决战,他们开始感到焦虑和困惑。
而红军则已经做好了准备,等待着反击的时刻到来。
7月底,红军得知国民党军主力正朝兴国方向移动,但富田、陂头、新安一带防守薄弱。
毛泽东和朱德决定,避开敌军主力,先打富田这个软柿子。
可当红军悄悄靠近富田时,发现敌军已经抢先一步进驻了。
毛泽东和朱德果断调整策略,决定返回高兴圩地区再寻战机。
此时,国民党军各路纷纷逼近,但其中第3路进击军战斗力较弱。红军决定集中主力,向东突进,先打第3路进击军。
8月5日晚上,红军主力悄悄从兴国、崇贤之间的空隙中向东急进,6日中午就到达了莲塘、官田地区,准备伏击。
国民党军完全没察觉红军的行动,他们的第1、第2路进击军,还被红军的小部队牵着鼻子走。
而第3路进击军则分两路向莲塘、城冈前进。
6日下午,第3路进击军的第47师先头部队走进了莲塘。
毛泽东和朱德一看机会来了,立即下令集中兵力歼灭这股敌军。
当晚,红军秘密接近敌人,7日一早突然发起攻击,只用了几个小时,就全歼了第47师的先头部队。
打了胜仗的红军乘胜追击,路上又碰到了从良村出来支援的第54师的一个旅,红军又打了一个胜仗。
接着,红军攻入良村,歼灭了刚从城冈撤回的大部敌军。
之后,红军用红3军假装攻打龙冈,主力则悄悄东进,包围了刚从君埠、南陵等地撤回黄陂的第3军团之第8师,准备再打一个大胜仗。
在红军进入黄陂附近后,他们成功歼灭了第8师的2个团。
随后,红军主力转到君埠以东地区休整。
这一胜利使红军从被动中夺得了主动。
然而,国民党军开始意识到红军主力的动向,并试图围歼他们在宁都以北地区。
面对国民党军的密集大包围态势,毛泽东和朱德决定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
红12军向乐安方向佯动,将国民党军主力向东北方向牵引,而红一方面军主力则秘密西返兴国县境内隐蔽休整。
在穿越国民党军之间的间隙时,红军成功地回到了兴国东北的白石、枫边地区。
红12军在东北方向采取了积极的行动,吸引了国民党军的注意。
蒋介石误认红12军为红一方面军主力,并判断红军将进攻宜黄,威胁临川。
因此,他急忙调其第10师返回临川,令其他部队追击红12军。
然而,红12军主力采取了一系列灵活机动的战术,成功地拖住了国民党军的主力近半个月的时间,掩护了红一方面军主力的西移和休整。
在红军主力完成西移并在兴国、万安、泰和之间的均村、茶园冈地区隐蔽待机之后,国民党军再次西进寻求决战。
然而,由于红军的积极调动和疲惫战术,国民党军在中央苏区内来回奔波已达2个月之久,士气急剧下降。
相比之下,红军经过连续三次的胜利和半个多月的休整,士气更加旺盛。
后来,广东、广西两省军阀利用蒋军主力深陷江西之机,正向湖南衡阳进兵,对蒋介石造成了很大威胁,蒋介石不得不下令结束“围剿”,实行总退却。
在第三次“反围剿”中,红军共歼灭了17个团的国民党军,俘虏了1.8万余人,缴获了大量的长短枪、机枪、迫击炮和电台等战利品。
同时,黄公略、曾士峨、邹平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这次胜利,为红军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81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