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0年,一份来自中共中央的名单被送到了王光美的手中。
面对着这份印满人名的冗长名单,王光美没有一丝的诧异与懈怠,如同捧着稀世珍宝一样,从头至尾,一个字一个字的审阅着,生怕漏掉某一个名字。
而王光美之所以对这份名单如此的上心,就在于名单上印着的都是即将出席他的丈夫刘少奇追悼会的人选,换言之,这是一份追悼会的名单。
对王光美来说,这个追悼会不仅仅是让自己挚爱的丈夫得以平冤昭雪,含笑九泉,同时,也是党和国家对他半生革命的一种认可,其中的分量可比千斤重。
怀着极其庄重而严谨的心态,王光美不厌其烦的将这份超长的名单看了一遍又一遍,看完之后,只见她随手拿起一旁的钢笔就将上面的几个名字坚定的划去,思索片刻之后,又添上了一个意想不到名字——陈士榘。
那么,王光美为何要将名单上的几人划掉?又为何会加上陈士榘呢?
一份名单
1978年12月22日,对于王光美来说,这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
在邓小平,陈云等人的努力下,这一天,在秦城监狱度过了12年监禁生涯的王光美终于重获了自由。
亲人团聚,一家人不由得抱头痛哭,尤其是当看到母亲两鬓那斑白的头发时,刘家的儿女们更是不由得想起了已经含冤去世的父亲,止不住的悲从中来,愈发的心酸起来。
但悲伤归悲伤,一家人能够再次相聚总归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为了表示感谢,出狱后没过几天,王光美就带着儿女们去拜访了陈云,感谢他为自己恢复名誉,并救自己出监狱。
面对王光美的致谢,陈云却显得无比的谦虚,他不仅没有以恩人自居,反而还主动的提出了给刘少奇平冤的事情。
听到陈云这样说,王光美顿时感动的无以复加,眼睛里早已蓄满了泪水。自从1966年丈夫遭受江青一伙迫害,被撤销职务后,她也很快被关押进了秦城监狱里。十余年来,没有一日她不盼望着组织上为丈夫平反,盼望着家人团聚,尽管丈夫刘少奇此时已经离世,但王光美的这种信念却丝毫没有动摇。
很快,在陈云、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人的牵头下,中央纪委正式开展了对刘少奇的平反工作。
一年以后的1980年初,中央正式通过了为刘少奇恢复名誉的决定,推翻了过去强加在他头上的不实之词,当看到这一决定时,王光美感到了莫大的欣慰与喜悦,而更让她欣慰的是,中央还决定为刘少奇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一场隆重的追悼会,为了表示尊敬,参加追悼会的人选将由王光美定夺。
手捧着长长的参会名单,王光美一遍又一遍的仔细斟酌,当看到其中的几个名字时,她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提笔便将这几个人的名字划掉,而原因也非常简单——她忘不了丈夫刘少奇所遭遇的不公,更忘不了这些人在她丈夫落难时的所做所为。
划去了几个人之后,王光美又突然想起了一位故人,当发现此人竟然不在名单上后,王光美毫不犹豫的将他加了进去,此人便是陈士榘。
和王光美划去那几个人的名字一样,王光美选择添上陈士榘的名字也是出于一样的原因。她对在十年特殊时期从未伤害过丈夫刘少奇的陈士榘,始终心怀一份敬意。更何况,她与陈士榘在私人关系上也算得上交情匪浅。
细说缘由
陈士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开国上将之一,更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同志。
他出生于1909年湖北武昌的的一个贫穷家庭,因为家贫,在很小的时候,他就不得已辍学,给人当学徒为生,受尽了冷眼与虐待。
在那个年代里,武昌可以算得上是一个革命老区,大名鼎鼎的辛亥革命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因此,当国民大革命进行的如火如荼之时,受到革命思想感染,不堪忍受旧社会黑暗的陈士榘也就和当时的很多人一样,选择了参加革命队伍,并在之后参加了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是名副其实的老同志。
之后,陈士榘便是参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又历经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再然后便是理所当然的跟随中央红军参加了长征,不仅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中锻炼了自己,也因此一步步的从普通战士成为了指挥官。
这样的人生经历在开国将帅中可以说是屡见不鲜,极为普遍和寻常,毫无新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仅仅只是针对于那一代的将帅们而言的,如果与本故事的主人公王光美女士相比,这样的人生完全可以说跌宕起伏,或者说是天差地别。
与出生贫寒农家的陈士榘不同,王光美出生于旧北平的一个豪门大族,她的父亲在晚清时期便留学于日本的早稻田大学,还在北洋政府中做过部长级的高官,代表中国参加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等,王光美的名字便是其父在华盛顿参会时所取。
大家闺秀出身的王光美从下便接受了精英式的教育,而她本人也确实是天资过人,尤其是在理工科方面。
读中小学时,王光美便以数学成绩见长,被人称为“数学女王”,长大后的王光美又在辅仁大学攻读了理工科的研究生,成为了我国第一个原子物理的女硕士。
倘若不出意外的话,王光美大概率会出国留学,继续在科学领域钻研,最后成为一代物理学家,与陈士榘完全不可能有交集,但命运有时往往是难以捉摸的。
1945年,获得辅仁大学研究生学位的王光美申请了去美国攻读博士,在此期间,她在学校领导的推荐下意外的接到了一个任务,为北平军调部担任英语翻译。
这个组织设立的目的是调停国共冲突,争取和平,当时,我方派出的代表有叶剑英、李克农、罗瑞卿、耿飚、陈士榘等人,王光美的任务便是为我方担任英语翻译,而她也正是由此结识了陈士榘。
尽管北平军调部存在的时间不长,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后便解散了,但这段时间的相处还是让王光美与陈士榘结下了较为深厚的友谊,多年之后,王光美还对儿子刘源说起,当年给陈士榘当过英语翻译的往事。
这也是王光美会邀请陈士榘的另一个原因,因为,如果不是出于敬重,王光美是绝对不可能随便邀请人来参加丈夫的追悼会的,要知道,为了举办这场追悼会,不管是党中央还是王光美都是煞费苦心,可以说是颇费一番周折。
隆重的葬礼
为刘少奇举行追悼会的想法不止一个人提到过,但是真正落到实处却远没有提出那样简单。
1966年,十年运动一开始,江青、康生等人就将枪口对准了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在他们的栽赃污蔑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刘少奇就被撤销了所有的职务,受到了所谓的隔离审查。
两年的时间里,刘少奇的身体极度恶化,到了1969年,受“中央一号作战命令”的影响,重病中的刘少奇被转移到了河南开封,一个月不到便病逝在了这里。
刘少奇去世之后,由于他此时还是“犯了错误的人”,对他的后事处理也是相当的草率,负责看管的监护人员将刘少奇的遗体放到担架上拍了一张照片,然而便匆匆将其送往了火葬场火化。
出于保密措施,看管人员并未透露刘少奇的真实身份与姓名,而是用了“刘卫黄”这个刘少奇年少时曾使用过的姓名,并声称此人的身份是无业游民。
触目惊心的是,即便是遗体火化之后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安排,火葬场的职工们用最低等的三合板当做骨灰盒,盛放了“无业游民刘卫黄”的骨灰,之后就将其顺手放在了某个不知名的角落里。
直到1976年,江青集团被粉碎,刘少奇的骨灰盒才终于引起了河南省委的重视,得到了妥善的保存。
1978年,在邓小平,陈云等老同志的努力下,被关押在秦城监狱多年的王光美被释放出狱,作为刘少奇生前的至交好友,陈云与邓小平又立刻着手对刘少奇冤案的平反。
由于刘少奇生前的地位高、影响大,因此,这个案子也被称为“建国以来的最大冤案”。
为了冤案的平反,还刘少奇同志一个清白,中央纪委专门抽调了一批干部,又会同中央组织部的成员一起,联合调查刘少奇的案件。
在中央领导的亲自过问,以及各方人马的努力调查下,1980年2月,中央终于正式下发了为刘少奇平反的决定。
为了扩大事件的影响力,彻底而全面的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中央决定在人民大会堂的万人大厅为刘少奇举行一场隆重盛大的追悼会。
追悼会前夕,在组织的特意安排下,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乘专机飞往河南开封,迎接刘少奇的骨灰,此时距离他们夫妻分别已经过去了13年。
13年前两人分别的那一幕,王光美记忆犹新,一切都恍如昨日,但转眼间,记忆中的人就成了一堆冰冷的骨灰,这样的现实落差让王光美悲痛欲绝,一路上,她始终一言不发,只是将丈夫的骨灰盒紧紧的抱在怀里,悲伤的神情令所有人为之心碎。
5月17日,刘少奇的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的万人大厅举行,这里是中央高级会议举行的地方,也是党和国家最为庄严隆重之所在,在这里举行追悼会,可以说是前无仅有的。
不仅如此,追悼会举行那天前来参加的人数达到了万人,令人难以相信的是,这些人选都是经王光美一一审阅过的。
望着丈夫的遗像,王光美几乎泣不成声,前来悼念的邓小平看着王光美悲伤的模样,耐心的劝解道:“不要哭,这是喜事,是胜利!”
此时,王光美的耳畔不由得又响起了多年前,刘少奇告诉他的那句话“好在历史是人民书写的”。
是的,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任何的是非曲直、黑白对错终将会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历史将会告诉所有人最终的答案。
看完王光美在刘少奇追悼会名单上添上陈士榘的故事,屏幕前的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参考资料:
王光美——百度百科
陈士榘——百度百科
《刘少奇冤死始末》——光明网
《刘少奇平反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央视网
《国家主席刘少奇的特殊葬礼》——央视网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77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