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行业标杆万科,如今却深陷“举报门”的泥潭,股价一泻千里,重回九年前低点。这对于一向以儒雅示人的万科掌舵人郁亮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为了重振市场信心,郁亮频频发声,并带领万科高管团队四处奔走,试图挽回投资者信心。然而,舆论的质疑和市场的恐慌却如滚滚浪潮奔涌而来,将万科推向了风口浪尖。
4月12日,正值舆论风口浪尖的万科董事长郁亮,高调现身成都,参加了一场万科与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合作二十周年的庆典活动。在活动现场,郁亮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称赞GIC是万科“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并表示万科将继续深化与GIC的合作,共创美好未来。郁亮此番举动,被外界解读为万科在寻求国际投资巨头的支持,以渡过难关。GIC作为全球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之一,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强大的市场影响力。与GIC保持紧密合作,不仅可以为万科带来急需的资金支持,而且还有助于提升万科的国际形象和市场信誉。
然而,郁亮的努力似乎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就在万科与GIC高调庆典之际,万科可谓是负面消息缠身,短短一周内,万科可谓经历了至暗时刻。先是烟台合作方联名举报万科涉嫌非法设立类金融机构发放高利贷、欺瞒股东挪用项目建设资金等问题,接着是万科济南公司负责人肖劲被公安机关带走协助调查,随后又有传言称万科多名高管被边控。这些消息犹如一枚枚重磅炸弹,接连引爆舆论,导致万科A股股价暴跌,市值蒸发近7000亿元。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危机中,万科引以为傲的职业经理人团队首当其冲,成为了众矢之的。要知道,万科一直以其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著称,而这套体制正是由以郁亮为首的职业经理人团队一手打造,多年来,万科凭借着高效的管理和稳健的经营,在房地产行业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也被誉为房地产行业的“三好学生”,郁亮带领下的万科管理层,更是以现代企业管理之术,将万科送上了行业巅峰。
然而,这一系列突如其来的负面消息,让投资者对万科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产生了严重质疑。在真相还未明朗的情况下,由合作方举报等事件引发的恐慌情绪,犹如阴霾般笼罩在万科的上空,投资者们纷纷抛售万科股票,导致万科股价大幅下跌,一时间,万科的债务偿付能力、评级下调等问题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面对这场危机,万科郁亮不得不站出来回应,他表示,万科与国际合作伙伴依旧携手共进,并强调万科的财务状况健康,债务可控。然而,郁亮的话似乎并没有打消市场疑虑,投资者们依然在担心万科到底会不会爆雷,市场对于万科的疑虑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消解,郁亮恐怕还需要拿出更多实质性的举措才能稳定市场信心。
郁亮出生于苏州,我们都知道,苏州是以精致园林和悠闲生活著称的江南古城,然而,这位在商海中叱咤风云的企业家,却有着与家乡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他精力旺盛,思维敏捷,行事果敢,身上显现出的开拓创新精神却是深圳这座城市独有的。
1990年,郁亮怀揣着对商业的憧憬,加入了彼时还只是初创公司的万科。从一名普通的公司董事,到财务负责人、公司总裁,再到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用34年的时间,在万科这个舞台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瞬息万变的房地产行业,郁亮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精准的风险预判能力,带领万科一次次躲过暗礁险滩,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郁亮果断决策,带领万科收缩战线,逆势布局,成功地为万科规避了巨大的风险。
2017年,郁亮正式接任万科董事会主席,执掌万科至今已有7年时间。在这7年间,房地产行业经历了多次危机,但郁亮总能带领万科化险为夷,一次又一次地渡过难关。然而,商海沉浮,谁也无法预料命运的走向,如今的万科股价暴跌、负面缠身,万科和郁亮的命运似乎再一次来到了新的十字路口。
近段时间以来,万科可谓是风波不断,先是深陷流动性困境,后又遭遇多家合作方的接连炮轰。这些前来“揭短”的企业,也并非泛泛之辈,而是与万科合作多年的伙伴,其中包括烟台百润、烟台创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烟台本地的知名企业。
烟台百润成立于2017年8月,同年10月便与万科合作成立了烟台创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万科持股51%,烟台百润占股30%,双方合作期间,共同打造了多个地产项目,为烟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如今昔日合作伙伴却反目成仇,烟台百润更是成为万科此次事件中反应最为激烈的“揭露者”排头兵。他联合多家企业,对万科涉嫌挪用资金、偷税漏税等问题进行了举报,并直指万科董事长郁亮的管理问题。在这些联名举报的企业背后,隐藏着一位名叫李军的烟台企业家。
据了解,李军在烟台房地产市场颇有名气,许多人都听过他的名字,但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他本人,江湖上传说其颇为厉害。李军与万科的合作已近10年,10年间双方共同开发了7个项目。
2023年8月,一纸举报信将万科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烟台百润等10家企业联合举报万科涉嫌挪用资金,为这起风波拉开了序幕。此后,举报内容不断升级,从最初的财务问题延伸到偷税漏税,直至近期直指郁亮的管理问题。
在近期针对郁亮的举报信中,烟台合作方的问题主要聚焦于以下三个方面:指控郁亮团队成立影子银行:据举报信称,郁亮团队利用职务便利,违规设立影子银行,进行非法融资活动,谋取私利。以体外循环方式搞财务运作中饱私囊:举报信还指出,万科存在虚构收入、转移资产等财务造假行为,目的是为了掩盖利润下滑、债务激增等经营困境,同时为郁亮团队输送利益。涉嫌偷税漏税:此外,举报信还提到,万科通过各种手段偷逃税款,严重违反了税收法规。
这些指控,桩桩件件,都指向了万科管理层治理不规范、内部控制失灵等问题。如果举报内容属实,那么这恐怕对郁亮及其团队的打击是致命的。
为什么会闹到如今这样的局面?这背后应该与万科曾经引以为傲的项目跟投制度密不可分。2014年,由郁亮一手推动的项目跟投制度横空出世,彻底改变了万科员工与企业的传统关系。在这项制度下,万科员工不再是单纯的雇员,而是摇身一变成为项目的合伙人,与公司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项目跟投制度的实施,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它打破了传统员工与企业的雇佣模式,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为万科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在项目跟投制度的加持下,万科的业绩一路飙升,成为房地产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项目跟投制度的成功,也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许多房地产企业纷纷效仿,推出了类似的合伙人制度。一时间,项目跟投制度成为行业风潮,催生出了不少的财富神话。
商场上,风云变幻,利益交织。当市场顺风顺水之时,合作共赢,其乐融融;可一旦遭遇逆境,利益冲突,情谊难测,反目成仇的案例屡见不鲜。房地产行业,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市场环境的持续变化,不少房企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合伙开发的项目更是频频爆出纠纷。万科,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未能幸免。
2021年以来,万科与烟台合作方联合开发的多项目销售不及预期,利润无法达到指标。万科就发文称,烟台合作方曾提出16亿元的赔偿诉求,后遭拒绝。双方也因此陷入僵局,最终闹到如今这个地步。
这场纠纷的背后,是利益分配的矛盾。在市场顺畅的时候,双方合作愉快,共同分享着丰厚的利润。然而,当市场进入下行周期,项目利润大幅缩水时,利益分配的矛盾便凸显出来。烟台合作方认为,万科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存在问题,导致项目销售不及预期,要求万科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万科则认为,项目销售不佳是市场环境所致,并非自身原因,拒绝了烟台合作方的赔偿诉求。
值得注意的是,烟台本地市场规模较小,房企销售额几个亿就能排进前十。这意味着,参与到万科项目的合作方,大多都是中小房企。在市场顺畅的时候,这些中小房企乐于与万科合作,借助万科的品牌和渠道优势,拓展自己的市场份额,那个时候的万科与各地的合作方可谓是“蜜月期”,大家携手共进,共同分享着房地产市场的红利。
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逐渐变化,房地产行业也逐渐进入了下行周期,曾经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下滑的利润空间,这些中小房企便开始盘算着自己的利益,与万科反目成仇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于万科而言,和合作伙伴的纠纷原本只是一桩普通的商业纠纷,并非什么大事。然而,此时正值万科面临债务偿付的关键节点,这封举报信的出现,无疑是雪上加霜。
要知道,举报信矛头直指万科董事会主席,这一指控,立刻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投资者们纷纷担忧万科的财务状况,抛售万科股票,导致万科股价大幅下跌。更糟糕的是,国际知名金融服务公司摩根大通在举报信发布的第二天,将万科企业的A股和H股评级均下调至“低配”。此举意味着,摩根大通认为万科的违约风险上升,建议投资者减持万科股票。摩根大通的评级下调,犹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此后,惠誉、标普、穆迪三大评级机构也纷纷下调了对万科的评级,一时间,万科的信用评级可谓一落千丈,笼罩在债务违约的阴影之下。
针对举报信中的指控,万科迅速做出简短回应,称举报内容严重失实,并已启动司法程序维护自身权益。然而,这番强硬表态却未能平息市场质疑,万科A股股价应声而跌,一度跌破7.5元/股,创下历史新低。
4月以来,万科A股价走势可谓是跌宕起伏,不仅回落至9年前“宝万之争”的起点,更频频刷新公司2015年以来的股价低点。在如此敏感的关键时期,多位万科高管相关的传闻却如同导火索般,一次又一次的拨动着投资者们敏感的神经。4月10日,万科济南公司总经理肖劲被警方带走的消息不胫而走,这一事件瞬间引发了公众对万科管理层状况的担忧。此后,有关万科高管的传言更是愈演愈烈,其中包括万科高管蔡平赴美不归、集团高管被边控等消息,引起了市场和投资者们集体恐慌。这些毫无根据的传闻,犹如一颗颗定时炸弹,不断冲击着万科的股价。截至4月12日收盘,万科A股价跌至7.1元/股,市值仅剩767亿元,较2018年市值巅峰4524亿元已大幅缩水八成。
昔日A股巨头万科,如今却深陷市值蒸发的泥潭无法自拔。曾经31.92元/股的高光时刻,如今只剩下7.1元/股的黯淡,总市值更是从2018年的巅峰8310亿元跌至如今的1248亿元,蒸发了近7000亿元。这一幕,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要知道,彼时万科A股与H股总市值一度突破8000亿元大关,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房地产企业。然而,短短几年间,万科却从巅峰跌落,市值蒸发近八成,令人扼腕叹息。对于万科的股价下跌,不少股民记忆犹新。2021年,当万科A股价跌破30元时,曾有投资者高呼“珍惜30元以下的万科”。然而,如今这样的声音早已经消失不见。
投资者信心的受挫,是万科股价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曾经,万科凭借着稳健的经营和良好的口碑,赢得了投资者的一致青睐。然而,近年来,万科却频频陷入负面舆论,再加上房地产行业整体低迷,投资者信心逐渐减弱,最终导致万科股价大幅下跌。
万科的困境,并非个例,放眼整个房地产行业,曾经的“招保万金”时代早已远去,曾经的金字招牌们纷纷褪色,市值都在大幅缩水,早已退出了千亿市值阵营。碧桂园、恒大、融创、华夏幸福等昔日房企巨头,如今都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比如碧桂园市值从2018年巅峰的3000多亿人民币,跌至如今的140亿港元(1港币 ≈ 0.9248 人民币),蒸发了超过70%。恒大更是陷入债务危机,市值从4000多亿人民币跌至如今的22亿港元(1 港币 ≈ 0.9248 人民币),令人唏嘘不已。
如今的A股市场,房地产板块可谓是哀鸿遍野,曾经傲视群雄的千亿市值房企,如今纷纷跌落神坛,万科也未能幸免。一家长期关注万科的债券交易人士表示,“房企出现不行的典型征兆是,偿付违约或大面积停工,可万科目前还没出现这个局面,然而它的股价走势却已经提前进入了爆雷阶段,可见市场恐慌程度有多深。”
万科股价的持续下跌,不仅引发了投资者的担忧,也给公司的债券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债券价格作为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重要指标,往往对股价波动敏感。万科股价的暴跌,也导致其债券价格出现异常波动,进一步考验着债权人的信心和耐心。
债券市场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企业偿还债务的重要保障。对于万科来说,债券市场的稳定至关重要。一位从事万科债券交易的分析人士陈斌表示,“当下的万科最需要保刚性兑付的就是债券,债券的舆情传播性比股票更广,负面更容易被放大,因此,保证经营节奏的稳定预期,对万科来说至关重要”。
4月14日,万科A股股价盘中一度跌破7元,创下近9年新低,与此同时,有关万科高管被边控、公司财务造假等传言也甚嚣尘上。面对股价和舆论的双重压力,万科郁亮终于坐不住了。4月14日下午,万科紧急召开投资者交流会,郁亮亲自上阵,就近期市场传言一一作出了澄清。
针对烟台合作方举报万科偷逃税款一事,郁亮表示,税务机关已经对烟台万科进行了稽查,并未发现任何拒不交账或偷逃税款的情况。为了进一步打消投资者的疑虑,万科总裁祝九胜、朱保全等高管当日更是在微信群、朋友圈晒出了自己的地理定位,向外界表明他们并未受到任何限制。祝九胜定位在万科香港的楼盘,朱保全则位于日本东京周边的千叶县。
在投资者交流会上,郁亮坦诚承认,万科目前确实遇到了阶段性的经营困难,流动性也面临短期承压。这番表态也体现在了万科发布的会议纪要中。万科的澄清和表态似乎取得了一定效果,至少在短期内稳住了市场情绪。4月14日,万科A股股价有所回升。然而,利好消息往往只是昙花一现。截至4月18日午间收盘,万科A股价再度下跌1.55%,报收6.99元。
长期以来,万科都被外界冠以“危机驱动型企业”的标签。这家房地产巨头,似乎总能敏锐地察觉市场风向,并及时调整战略以应对挑战。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万科却似乎在疾驰中迷失了方向,踩下了急刹车。
在投资者交流会上,万科管理层坦诚剖析了此前战略失误的根源,将问题归结为“太依赖惯性”和“在部分城市投资冒进”。经历过动荡起伏和市场不确定性,万科如今急需稳住阵脚,聚焦主业,确保经营业务的持续稳定。
为此,万科加快了资产处置的步伐,郁亮还定下了今明两年公司债务规模将下降1000亿元的目标,以期有效化解债务风险。万科首席运营官刘肖亦则透露,今年万科还将加大资产交易力度,特别是大宗资产交易。这预示着万科将进一步盘整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释放新的发展活力。
近期,关于万科资产处置的传闻也在市场上不断发酵,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针对这些传闻,万科方面近日做出官方回应,表示正在从战略角度出发,对旗下资产进行分类与结构优化。
万科此次资产优化行动,并非盲目抛售资产,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决策。据了解,万科将对旗下资产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评估,并根据不同资产的性质和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处置方案。对于核心资产,万科将继续持有一并加大投入,以增强其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对于非核心资产或经营不善的资产,万科将果断剥离或出售,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负债水平。
对于万科的资产优化策略,业内人士普遍持积极态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金融机构人士表示,万科此次资产优化行动是化危为机的战略举措,有助于公司盘活存量资产,提升运营效率,增强抗风险能力。另一位资深房地产分析师则认为,万科的资产优化将有利于其聚焦主业,轻装上阵,为未来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在万科资产优化传闻发酵的同时,也有部分市场人士担忧万科是否面临资不抵债的风险。对此,上述金融机构人士表示,万科当前面临的危机属于流动性危机,而非资不抵债。他指出,万科拥有雄厚的土地储备和优质的资产,其核心竞争力依然强劲。随着资产优化策略的落地实施,万科的流动性问题有望得到有效缓解,并逐步重焕生机。
郁亮定下两年内削债千亿的目标,听起来雄心勃勃,但想要实现可并非易事。毕竟,房地产行业仍然处于低迷期,融资渠道收窄,回款困难,万科想要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实现千亿削债,可谓任重道远。
作为最早涉足资本市场的地产企业之一,万科可谓是融资手段的集大成者。配股、发行可转债、增发等各种融资手段,万科都曾玩得炉火纯青。然而,在当前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即使是万科这样融资能力强劲的企业,也难逃资金困局。
近年来,万科更是成为行业内唯二家建立起来“总对总”融资模式的房企。这种模式下,万科可以将多个项目的融资需求打包在一起,进行统一融资,从而降低了融资成本。然而,随着预售监管制度的实施,万科的“总对总”融资模式被打破,融资成本也随之大幅上升。
好在,万科的债务集中到期日相对集中,主要压力集中在今年第二、三季度,合计金额约为224亿元。对于即将于5月、6月到期的56亿元境外债券,万科也已经提前启动了相关置换和还款准备工作。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万科就能够完全化解债务危机。毕竟,万科还有大量的其他债务需要偿还,而且房地产行业仍然处于低迷期,万科未来的经营状况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为了实现千亿削债目标,万科可谓是背水一战。除了积极寻求市场化融资渠道之外,万科还得到了大股东深圳国资的支持。深圳国资承诺将以市场化和法制化方式帮助和支持万科,包括帮助万科处置流动性较低的资产、认购万科旗下盈利的消费基础设施等,在行业寒冬的背景下,万科的千亿削债之路注定充满挑战。
此前在万科业绩会上,祝九胜透露了万科两大新增融资渠道:白名单输血和经营性物业贷。这新增的融资渠道,无疑为万科在当前流动性收紧的环境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白名单输血”,是指符合监管要求、财务状况良好、经营稳健的优质房企,可以优先获得融资支持。这对于万科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作为A股市值最大的房地产企业,万科的财务状况一直保持稳健,在行业内享有良好的口碑。因此,万科有望成为首批受益于“白名单输血”的房企之一。
“经营性物业贷”,是指以经营性物业为抵押获得的贷款。这对于万科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补充融资渠道。近年来,万科大力发展物业管理业务,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优质经营性物业。这些物业可以为万科带来稳定的租金收入,同时也为其提供良好的抵押资产。除了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之外,万科也在积极调整组织架构,以应对市场变化。近期,万科陆续对北京、南京、上海等关键地区进行城市合并,重组管理区域,并任命新负责人。据了解,上述区域尚未出现大幅减员现象。这说明万科在进行组织调整时,注重了对员工的安置,避免了过度裁员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直以来,郁亮对中国未来房地产市场规模的判断都十分坚定。他认为,9万亿-10万亿是正常的市场规模水平,当前房地产市场只是处于暂时性的低迷,长期来看依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在房地产行业的一轮深刻变革下,真正能活下来的企业必将是少数,对于万科来说,要想穿越这场行业风暴,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在刚刚结束的一季度,整个房地产行业销售行情依然低迷,数据显示,2024年1-3月,万科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579.8亿元,同比下滑42.8%,面对行业下行压力和舆论风波,万科一方面积极调整策略,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寻求新的增长机会,万科能否成功穿越这场风暴,值得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