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的一天,远在延安的毛主席在一天上午,接到了一封来自哈尔冰的特别来信,信是自己已经六年没有再见一面,离开延安时才只有4岁的女儿李敏写的。那时候,李敏还在使用着“娇娇”这个乳名。
从警卫员手中接过那封信,当毛主席微微颤抖着双手,慢慢打开信件的时候,当上午的阳光柔柔照到白色的信笺上的时候。
当“娇娇”二字和温暖的阳光一起涌到毛主席的眼帘的时候,毛主席的眼眶一下子就湿润了,即使“娇娇”这两个字还只是俄语的音译,已经足以让毛主席感动温暖太久。
很快,警卫员找来了俄语翻译,当这封信被翻译成汉语,一字一句到达毛主席的耳边心上的时候,毛主席一只手夹着纸烟,一只手却在偷偷的抹眼泪,他心里只觉有无限悲凉和心酸。
因为他是一位父亲,可是,身为他的女儿,他曾经最爱的娇娇,写给他的第一封信,居然是询问他,自己是不是她的父亲。
毛主席:大家都说您是我的亲生爸爸,我是您的女儿,但是,我在苏联没有见过您,也不清楚怎么回事。到底您是不是我的亲爸爸,我是不是您的亲女儿?请赶快来信告诉我。
当俄语翻译将这封信的汉译内容完整读给毛主席听的时候,毛主席再次泪湿眼眶,一下子就回忆起四岁的娇娇从延安的保育院,历经无数辗转苦辛,其后竟是通过藏身在飞机机翼里。
然后在下飞机时,被伪装成一件行李,让人扛下来,最后,在经过三次转机之后,才终于千辛万苦来到苏联,和自己的生母贺子珍团聚,陪伴贺子珍在异国他乡一过就是六年整。
这异国他乡的六年,对于年幼无助的李敏,真不啻是一场又一场灾难,一次又一次人生的渡劫。
那一年,才刚四岁的娇娇,被送到苏联的时候,因为水土不服,刚到苏联,就患上了肺炎,后来就被安排住进了苏联当地的儿童院,直到贺子珍到来之后,她才算得到了悉心的照料。
然而,不久之后,苏德战争爆发,李敏和贺子珍被迫离开莫斯科,来到伊万诺沃市,住进了一家当地的儿童院。
因为不懂俄语,有一次,李敏生病,贺子珍与院方产生冲突,爱女心切的贺子珍与院方大吵大闹,后竟被当做疯子关进了疯人院,而刚刚得到母亲照顾的李敏,再次过上了如同孤儿一般无依无靠举目无亲的异国生活。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数年之久,直到1947年,王稼祥来苏联看病,意外发现了贺子珍母女的悲惨遭遇,这才火速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毛主席。获悉情况后,毛主席很快安排工作人员将贺子珍母女接回国内。
回到国内后,暂时居住在哈尔滨的李敏已经十周岁了,当一次次见到墙上的毛主席画像,她一次次在幼小懵懂的心里一遍遍问自己,这个画像上的伟人,真的是我的爸爸吗?我的亲爸爸?
日思夜想,一次次凝望墙上的毛主席画像,一次次因为思念和孤独而流泪的李敏,最终用从苏联学来的俄语给毛主席写下了第一封稚嫩的信。
此时的李敏,大概不会想到,天底下竟然还有比写信问自己的爸爸,是否真是自己的亲爸爸更痛苦残酷的事,那就是有一天爸爸去世了,自己连为爸爸守灵都不能够,都不可得。
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想起这件伤心事,李敏总是恸哭不止,任谁也劝不住。
母女分离
1936年正是遍地烽火,国难方殷之时,李敏就是在这一年,诞生在陕西省志丹县一孔普通的窑洞里。
那时候的延安,生活条件极其艰苦,走完伟大的长征之路,此时的贺子珍,因为自身身体本就十分虚弱。
在长征路上,又为了保护战友钟赤兵,不幸身中十七处弹片,从此后,这些残留在身体里的弹片,给贺子珍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因此,当瘦弱的贺子珍生下更加瘦弱不堪的李敏的时候,毛主席说:“就像是老母鸡生了个大鸡蛋一样。”
邓颖超心疼地抱起这个瘦弱的女婴,爱怜地说道:“主席啊,这孩子真瘦小啊,看起来真像个小娇娇。”从此,娇娇就成了李敏的乳名。
生下娇娇之后,在娇娇只有四个月大的时候,性格倔强的贺子珍坚持要去往苏联治病,同时她想出国留学一次,好让自己回国之后,不但有了一个好的身体,还可以学得更多文化知识。
这一次,她下定了决心,任谁劝也没有用。在无数个寒冷的深夜,伴着丈夫,拥着娇娇,耳听毛主席一遍遍的劝说:“孩子还小,你身体也弱,再等一等吧”,贺子珍始终不为所动。
1937年初秋时节,贺子珍义无反顾离开延安,取道西安,最终踏上了去往苏联的漫漫长路。
此时的娇娇因为没有了母乳,只有用米汤来代替奶水。加上延安生活条件艰苦,被送到延安保育院之后,娇娇十分瘦小。
在保育院,每逢休息日,当看到身边的同伴一个一个陆续被爸爸妈妈接走之后,娇娇伤心极了,因为在她幼小的记忆里,从来没有出现过妈妈的身影,至于爸爸,他太忙了,她要和他见上一面,也是太难了。
1940年,在娇娇四岁的时候,为了陪伴孤寂生活在苏联的贺子珍,毛主席决定将娇娇送往苏联。
父女不相亲
历经千辛万苦,在1941年年初,娇娇终于顺利到达苏联。
而在这之前到苏联之后,贺子珍想象中的美好生活并没有出现。先是医生告诉她,她体内的弹片已经和身体长到了一起,再也取不出来了。
来到苏联以后,贺子珍发现自己怀孕了,数月后,她在苏联诞下一名男婴,取名小廖瓦。
按说,在异国他乡,有了新生的孩子相伴,贺子珍的情感上应该能得到很大的慰藉,怎奈,天意弄人,小廖瓦在十个月大的时候,竟因为患上肺炎,不久竟夭折了。
小廖瓦夭折之后,贺子珍陷入到巨大的痛苦中。身体的创伤还没有治愈,此时,她又一次因为因为痛失孩子,陷入到双重的痛苦之中。
恰在此时,从国内又传来毛主席再婚的消息,更让贺子珍陷入到巨大的绝望中。
虽然,此时也在苏联生活学习的毛岸英、毛岸青兄弟俩时常来看望她,一口一声“贺妈妈”叫得她内心温暖,然而,这终究取代不了身体之伤、失子之恸和情感的折磨,带给她的巨大伤害来得深重。
就在此时,毛主席才决定将只有4岁的娇娇送到苏联,陪伴身处孤寂绝望之中的贺子珍。
自从娇娇来到苏联以后,每逢节假日,毛岸英、毛岸青兄弟俩又经常来看望贺子珍,贺子珍甚至还找到了一份工作。此时的贺子珍,在苏联度过了一段短暂却相对幸福的日子。
谁知好景不长,随着苏德战争的爆发,贺子珍又被迫带着娇娇离开莫斯科,辗转来到了距离莫斯科市300公里之外的伊万诺夫市国际儿童院生活。
后来,因为与院方发生冲突,贺子珍竟被关进了疯人院,自此之后,又与娇娇分别长达三年之久。
在异国的儿童院,娇娇又过上到了当年延安保育院的生活,只不过,此时的她,对于爸爸的印象,在一次次的生病和颠沛流离之中,在不断淡去和忘却,她已经不能回忆起和爸爸短暂相处的点点滴滴,甚至记不起爸爸的样子。
这时的娇娇,只对在苏联的妈妈印象深刻,每当妈妈搂着她又亲又抱的时候,每当她发着低烧,妈妈细心体贴给她喂药的情景,她记忆犹新,一回回泪湿枕袖。
在孤独的儿童院,娇娇想不起爸爸,又看不到妈妈,孤独忧伤极了。
有一次,看到校园内高高悬挂的各国共产党领袖的照片,其中有一幅毛主席的照片,毛岸青手指着那幅毛主席的照片,悄悄告诉娇娇:“你知道吗?他除了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他还是我们的爸爸。”
对4岁之前的记忆几近消失的娇娇,完全不敢相信这个事实,她大哭着说道:“不是的,你骗人,我没有爸爸,没有爸爸······”
眼见娇娇反应如此强烈,毛岸青吓得再也不敢多说一句话了。可是,自此之后,画像上的毛主席就是我们的爸爸这个记忆却永远留在了娇娇的心中。
这才有了1947年回国后娇娇的主动写信询问。
永远的遗憾
接到娇娇的来信后,毛主席立即写了回信,以电报的形式迅速传到了娇娇的手中。
娇娇:看到了你的来信,很高兴。你是我的亲生女儿,我是你的亲生父亲。你一定长大长高了吧?爸爸想念你,也很喜欢你,欢迎你来,希望你赶快回到爸爸身边来。
可是,当时解放战争形势严峻,要回到延安,谈何容易。娇娇这一等,又是两年,直到1949年5月,在北京双清别墅,13岁的娇娇才终于如愿以偿回到了毛主席的身边。
近十年不见自己的亲生女儿,延安一别,在北京再见女儿时,她已经长成了一个大姑娘了,激动不已的毛主席紧紧抱着女儿,流泪道:“我的娇娇啊,你终于回来了。”
自此之后,娇娇便陪着毛主席住进了北京,住进了香山别墅,她还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李敏,并且在北京师大附中上学读书了。
在学校读书期间,毛主席一再叮嘱李敏,“不要把我挂在嘴边唬人,要夹着尾巴低调做人。”毛主席甚至让李敏在入学家长栏中写了一个“王鹤滨”的家长姓名,让她又多了一个“王爸爸”。
1957年,在八一学校读高中的李敏认识了同校学长孔令华。1958年,李敏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化学专业,1959年8月29日,在毛主席的见证下,李敏与孔令华结婚。
在女儿的婚礼上,毛主席喝了很多酒,紧紧拉着李敏的手,感叹道:“我的娇娇怎么突然这么长这么大了,这么快就嫁人了。”
此时的毛主席和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万般不舍女儿出嫁,离他而去。
在毛主席的印象里,李敏还是那个爱在他怀里撒娇的女孩,在每天的晚饭后默默跟着他散步的小机灵鬼,在每天的饭桌上都要把学校发生的趣事一件不落告诉他的活泼可爱的女孩。
可是,仿佛眨眼间,他的女儿就要嫁人了。毛主席是多么舍不得啊。
李敏婚后就搬出了中南海,她的中南海出入证也被收回,从此后,她要想见父亲一面,必须按级请示报告得到批准后,才能如愿见到自己的父亲。
最让人无比伤心的是,自1974年毛主席病重,到1976年毛主席去世,三年间李敏只和毛主席见了三次面。最后一次是在1976年9月7日,此时的毛主席身体已经十分虚弱,面无血色,时常陷入昏迷中。
然而,当看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女儿站到他面前的时候,毛主席的神志清醒了过来,他用尽力气拉着李敏的手,轻轻说道:“娇娇,你来看我了······”,顿了一顿,又轻轻埋怨道:“娇娇,你怎么不常来看我啊?”
面对父亲的询问,此时的李敏,除了默默流泪,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9月9日,当中央办公厅突然派车来接李敏去中南海的时候,一路上心脏一直剧烈跳动的李敏凭预感知道,她的爸爸永远离开她了。
因为毛主席身份地位特殊,因此,在毛主席的葬礼上,当李敏提出为爸爸守灵时,被拒绝了,这成为留在李敏心中永远的遗憾和心痛。
2012年4月30日,当李敏回乡祭祖,又在女儿女婿的陪伴下,来到毛主席铜像前瞻仰,凝望高大遥远的父亲,李敏又想起了当年父亲去世,自己不能陪在身旁,甚至连为父亲守灵都不能够,不禁又一次潸然泪下。
“爸爸,女儿来看您了······”
隔着久远的时空,隔着无数人世生离死别,李敏轻轻呼唤着爸爸,回答她的,只有春日浩荡的春风,只有猎猎红旗飘飞,只有她心底深处再也得不到回应的一声声泣诉。
结语
“作为毛泽东、贺子珍的女儿,今天的我是普通老百姓中的一个。无论过去还是将来,我都为此而骄傲。”这是李敏在《我的童年与领袖父亲》中写下的句子。
从出生到成长,再到白发婆娑,李敏的一生都离不开毛主席的光环。
在全体中国人的眼里,毛主席是共和国的领袖,是一代伟人,可是,对李敏而言,毛主席最大的价值与意义只有一个,他是父亲,而她,是依偎在他膝下永远的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