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B站一直有很多审判《如懿传》的,其实我没看过这个,倒是看了不少了子,当然同类型的高峰《甄嬛传》我也没有看过。每次在想着要不看一下,可是我一想到刷到华妃的那个结局,实在不能忍受。
现在大家不是都流行一句话吗?像是被夺了气运的女主角,看华妃的时候我也这么想。早些年因为我不喜欢宫斗剧,后面这个剧已经很火了,我还是看不下去。每次看的时候,心里都涌出一股后世之人的YY感,对原本的年妃嫉妒而不能替代,谁不想成为像年妃那样的人,受到专宠独爱。那可是皇帝的独爱啊,历史都承认的偏爱,怎么会真有这样的人呢?
大部分的人对真爱、对帝王之爱都求而不得,所以把雍正写的很渣,写他周旋于各个女人之间,写他对深爱自己的女人是利用,写他所爱之人已成过往永失所爱。虽然我没那么爱历史,可有时候会觉得这样有些亵渎吧。
其实这个剧本身肯定是非常优秀的,否则也不会被大家惦记多年,这么多年也没有超过的作品。可是最大的问题应该就在于把空构的朝代嫁接在真实的历史上。真实的历史和改编过后的故事在很多逻辑上是相悖斥的。我们可以对历史进行猜测,毕竟谁也不是亲历者,哪怕你是亲历者,站在不同的角度也会有不一样的结论。
可明明是史书都记载着的偏爱,为何在一个传播甚广的娱乐电视剧中,她却变成了被利用,被制衡!华妃不仅被剥夺了真正的宠爱,而且剥夺了作为母亲的资格,她的死也显得滑稽可笑。对比真实的历史会觉得感觉像被扇了好几巴掌。
毕竟史料记载,在专宠她12年间,只有她为雍正生了三位皇子、一位公主,其余皆无所出。这可是皇帝呀,现实中比想象猜测的话本野史专情多了,还有雍正对年氏一族的宽待处理,是不是比那些所谓的专一人设更实际。站在这个角度来想,其实不仅仅是对华妃这个历史人物的强行抹上悲剧的色彩,也黑了雍正。
这个剧还涉及到另一个领域我不喜欢,就是皇帝的妃子出轨这个事儿,甚至说生下了别人的孩子以此来凸显皇帝的失败,女性的报复。怎么现在小说里知3当3就被骂的体无完肤,在这个剧里面怎么就没有被骂得体无完肤了?因为皇帝制衡,皇帝不专爱某一个人,没有得到皇帝全部的爱,所以为了报复,为了一些其他的原因,就可以这样去绿了皇帝吗?很可笑呀。
大家族的子女怎么会不知道皇宫是什么样的地方,在这个地方求纯爱就很很庸俗。明明更多的是相互的利用、相互的制衡,家族的需求,才把自己的女儿送到皇宫,这些从小就锦衣玉食的女子难道会不知晓吗?
这就不得不提另外一部宫斗剧的鼻祖《金枝欲孽》,这个才是真正的讲出了所有宫斗剧的悲欢难平。为了家族利益进入不见天日的紫禁城,数个女性为了争夺一个男人的“爱”的可悲,是爱也是权利还有自由。
所以一个将真正历史黑得体无完肤,又披着像正剧一样的壳,我怎么能喜欢的起来?有人会说要是这点娱乐性都没有,那就去看史书看什么电视剧。可是像这样大范围流传的一个剧,如果不是仔细去探寻它的缘由,对历史有喜好,是不是就会相信这是一段真正的历史呢?当年的大玉儿与多尔衮也是影响深远被误导以为是正剧。
从电视剧的热度来说肯定成功了,从文化娱乐性质上也是极为成功的。
在历史误导这方面,我觉得也很成功。
其实我能理解为什么现在的广电禁止这种宫斗剧,还有就是披着历史的外衣胡编乱改,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花很多心思在这些上面。当一个剧广为流传的时候,它所承载的责任不仅仅只是这个剧的娱乐性,它甚至还包含着文化的传播性、传导性,甚至一些优良内容的输出。
假作真时真亦假,假的传播多了,被人相信的多了,也就变成了真的。就像我们小时候对有一些文字的多音判断,我们当时学的和现在书上教的其实是不一样的。原因就是在于一个错别字音被10个人读错,它是错别字;被1000万个人读错,它就变成了值得考究的字;当十亿人都读错,它就应该变成正确的读音。
历史也是如此,当10个人说他是历史的时候,没人相信;1000万个人说是历史的时候,会被误以为是历史,但是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已经发生的便是既定的事实。
小说虽然是架空的朝代,但是电视剧的改编嫁接在了真实的雍正时期,有了那些真实的历史人物做“背书”,增强了厚重和真实性,就必须接受会有像我这种完全不能接受真实历史胡编乱造的观众。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68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