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在意大利米兰ADI设计博物馆内,2024米兰设计周中国周的重点活动——“面向未来空间的空间创新与更新”主题论坛举办。中意两国建筑设计领域的高校、院所、企业代表,围绕“重生”主题,探讨未来可持续空间更新与创新的趋势和方向,并发起《未来可持续空间发展倡议书》,呼吁世界各国同行们利用设计的智慧和力量,将环保、节能、低碳、循环经济等理念深深植根于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照明设计、产品设计等多个维度,共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体系。
发起人合影
论坛由北大规划光环境艺术研究中心、VKSKY艺术有限公司、米兰设计周中国周组委会主办。中国周起人孙群介绍,米兰设计周是中国设计走出国门的重要一步,未来需要更多务实创新,推动米兰华人街项目的更新与提升,并为米兰市政府的城市更新与夜景定位提供建议。
论坛上,多位中国设计师结合他们在中国广袤大地上的成功作品,向欧洲同行阐释自己的理念。北大规划光环境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王志军阐述了“友好光环境空间营造”理念。他结合北京湾、中国化学等项目,阐明“更新的本质是自然规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过程,光与人、自然、社会之间是矛盾又统一的”。意大利著名建筑设计师米迦勒·布鲁内洛介绍,目前正在实施的米兰市政府办公楼更新项目将推进大楼所在区域的照明更新,并计划与北大规划光环境艺术研究中心的专业设计团队合作。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马泷结合北京小米总部、北京798_FLC、上海美的全球创新中心等项目实践提出,好的建筑必须面对当代中国超速城市化与城市性匮乏之间的矛盾,同时希望这种设计生长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社会反思之中。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杨金鹏强调“重生”的目的是让新创造的城市、建筑、空间环境与已有环境达到一种状态——共生之境。这种共生之境包括建筑共生的环境、各方对话的语境和体验交会的意境。他向欧洲同行们介绍了基于这些观点展开的大同机场新航站楼、雄安高铁站、厦门新机场、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济南电视塔等项目。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倪阳提出,城市更新中,现代建筑创新要回归到基本出发点,在“此时、此地、此人”中寻找答案,发现建筑与这些要素之间的关联,并用最直接的建筑语言来回应。只有重视这些关联,才能找到动人的“支撑点”。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66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