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国漫的又一个“千禧年”

让娱乐颖动而出2024-04-18 23:19:37  56

作者|卫解

动画市场最近很热闹。

截至4月18日,宫崎骏新作《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累计票房超过6亿。《排球少年!!垃圾场决战》定档6月,北影节宣布放映。

改编自同名韩漫的《我独自升级》,登上 IMDb 受欢迎电视剧top 100,台湾地区Netfliex前三。前有抄袭争议、后被查出是“N号房”主人公哥哥的劣迹“新人”朴泰俊,其作品《直播风暴》的播出也提上日程。

《小倩》《间谍过家家》加入五一档混战,等待好成绩的出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共计13部国产动画电影预定上线,包括但不限于《白蛇:浮生》《雄狮少年2》《哪吒2》《伞少女》,《诡秘之主》《长歌行》《哑舍》等大热IP迎来改编蜜月期。

很多人说听腻了“国漫崛起”,但2024对于国内市场,好像确实是重要的一年。是自身产量质量亟待检测的一年,是海外作品冲入自己“舒适区”的一年,是瞩目之下大热IP“战战兢兢”又破釜沉舟的一年,是技术席卷而来却未知成果的一年……

因此我们也有很多问题想跟从业者聊聊。行业人的为爱发电还能持续多久?被挤压的2D还有多少生存空间?全球市场的压力有多少?AI这个外来“神明”究竟给行业带来了什么?国漫的未来,到底该走哪条路?

东亚三国的动漫割据战

聊动画避不开日本。

从受到美法动画片的启蒙伊始,日本动画已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造就了手冢治虫、宫崎骏、鸟山明、庵野秀明、今敏等一众大师。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日本动画有着迅速发育的基因。人才上,北山映画制作所成为日本早期重要动画制作人的摇篮。阵地上,关东大地震后,日本电影工业转移至京都,开启黄金时代。大环境和教育层面,当时的日本政府规定,学校放映的电影中至少要有一部动画片,以动画来代替枯燥的教材,寓教于乐。多方因素刺激了日本动画工业的快速发展。

AI作图 by娱乐资本论

随后四十年,日本动画不可避免地受到大环境影响,被迫停滞。直到1956年东映动画株式会社成立,日本动画才迎来了大爆发时代,确定了行业的艺术风格和大致制作业流程。

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铁臂阿童木》《蒙面超人》 等一众极具影响力的作品持续出现。到了八十年代前后,为当下大众所熟知的《银河铁道999》《哆啦A梦》《犬夜叉》 《高达》系列更是为动画行业续上了热度,奠定了日本动画在行业的头部地位。

相较之下,韩国的动漫产业是从二十世纪真正疯长,在2020年前后才渐渐实现了从“寄生兽”走向“造物主”的转变

从早期的《浪漫满屋》《宫》《未生》,到如今的《超异能者》《梨泰院Class》《我爱你》,韩漫往往隐身于剧集、电影的身后,做着借助外力反哺自身的梦,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失望沉寂。

直到《我独自升级》出现。

这部主打“升级流爽文”的男性向漫画,上线两年就收入1.7亿元。其所在的app的Piccoma,2023年日本地区流水超过1000亿日元,位于日本手机APP中第一。23年其改编的动画,登上 IMDb 受欢迎电视剧top 100 。漫改游消息发布后一周,全球预约人数突破500万。

女性向内容上,韩漫套路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一边是重生、恶女、养娃三条线路并排走,用精致画风、复仇文学、女尊买股吸引受众,这一类别下,欧风、奇幻背景设定占比较高

一边是被嘲笑着“双开门” “保温杯”“矿工”“剧情拉垮”,主角永远欠着天价债务,却影响力越来越大的耽美。专攻耽美内容的网站bomtoon,已经在韩泰多次开启快闪活动。B站上,该网站的注册教程,就有近十万的播放。

(网友拍摄的韩国和泰国的韩漫地广)

今年1月,韩国文体部更是宣布,计划将漫画、网络漫画产业规模提升至4兆韩元(约合人民币215亿元),出口规模达到2.5亿美元。

不得不承认,还在喊着“国漫崛起”的我们,前有狼后有虎

中国动漫有辉煌的过去。1922年,以万氏兄弟制作的《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为起点,数部作品相继出世。

但国内动漫市场,似乎总是在经历起起落落。探索期后断档长达三十年,让国内市场被日漫冲击。好不容易因《宝莲灯》《西游记》兴起的市场,又在2005年前后被动落入沉寂。10年后网络动漫热度再起,还是高开低走,没能抓住黄金十年。

如今,国漫市场不乏《时光代理人》《雾山五行》《一人之下》等优质作品,但这其中真正能称得上“现象级”的作品,确实少之又少。被给予厚望的《镖人》动画化,也没冲破市场,影响力远远逊于漫画。

国漫的当下,有困惑、有无奈。

国漫的2D基因,被什么“吃”掉了

大环境的竞争愈发激烈,国漫的内部“矛盾”也从未消失

如今的动漫市场,总有微弱的声音,在表达着自己的抗拒和不满——“国漫苦3D久矣”

一个很现实的结论是,国漫的趋3D化并不会停止

当下的网播动漫,只靠播放变现对于无法维持生计,除了个别头部作品,基本都还未达到成本持平。目前行业对于变现模式的探索,更多的是在后端衍生,也就是“IP”逻辑。典型如《一人之下》和《非人哉》的多点开花。

《一人之下》IP的短剧、电视剧、电影、手游

盈利压力之下,就更不难理解,3D动画以低成本、高效率、稳定产出霸占着市场。

而当3D国漫占据各大榜单前位,有影响力的作品持续出现,就能自然而然地培养起观众的新习惯。在路行动画刘敏看来,现在的很多受众,或许并没有特别意表现形式。

一个正面的例子就是《熊出没》。

“它的票房如日中天,靠的是故事和内容,系列的内容越来越完整,越来越精彩,而不是单纯靠审美。好的内容,用3D、2D都能做,甚至用舞台剧、电视剧、电影都能展现,我们总说,《寻梦环游记》就是这样一个作品。”堃动漫的负责人王琦解释。

2D动画仍然需要解决老大难,资金、人力、效率。动画行业的人才缺失早已不是秘密。漫长的培养周期、拮据的生活引力、其他行业的成长、高薪等等现实因素,再加上年轻人工作流动越发频繁的大势,难免会让梦想怦然落地

路行动画负责人刘敏用“慢产业”,来形容2D动画。

“培养一个普通的原画师,最少需要三年,如果按传统的日式流程,可能需要花5年时间。”这个时间,大多不包括学校学习。

刘敏有过一段不算短的教师经历。因此她也更清楚地认识到,从学生到一个成熟画师的距离。

“动画是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在进入到生产环节后,相对不依赖创意,工业性比较强。学校里学习的案例多半来自欧美教材经典,而我们现在都追求新国风,每个项目都是新尝试,熟悉造型、风格,老手都要花不少的时间。学生们在大学里受的训练,99%都不太可能达到这个强度。”

“未来,我们的人才流出一定多于流入,这是一个客观现实。”这不是中国范围的问题,和日方公司合作时,刘敏接触的主力工作人员,很多甚至到了国内的退休年龄。

从弥补职业素质的角度出发,2维和3维,更不会是非此即彼

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三维辅助都是十分普遍的。尤其在人员流动相对偏高,基本功训练不足的客观条件下,“三维帮我们补足了很多缺失”。

2003年时,刘敏就开始用3D做辅助了。那个时期的一个典型案例,是2011年上映的《魁拔》。

“里面的部分人物做了三维建模,在这个基础上去做2D创作,避免了走形、转变不顺畅等等问题。除此之外,不少动画中的场景搭建,以及镜头的运动和旋转,也都有3D的辅助,以便丰富作品的层次。”

人才和技术相对“固定”,控制其他变量,成了适应行业发展的选择。

王琦告诉娱乐资本论,18年的时候,她的团队大概有七八十人,20年前后,整个团队变得更灵活,从“全操”转向了“阶段性”。

“比如这个阶段需要三个人,我们下个阶段需要增员,我就会根据作品阶段性的需求,进行适时调整。在制作上,则是确定风格之后,再去找合适的团队合作,省去整体创作人员的磨合期。这更像传统的影视制作流程。”

“精简”的意义不仅在效率。王琦认为这更是抓住了主动性

20年开始,王琦就开始新电影项目《虞美人》的跟进。今年,第一版完整分镜后,王琦邀请业界开启了小型看片会。

“得到大家的反馈之后,我们在修改第二版,完成之后改动就不会很大了,整个的内容线都已经梳理的很清楚了。做之前的作品的时候,这一块的时间都是缺失的。”

在动画行业,“反复”是个常态。曾经和庵野秀明一起工作的分镜导演樋口真嗣,用更具EVA色彩的形容,解释了这种行业人刻咽吸肺的习惯——“在反复的试错和否定里,被否定的东西横尸遍野啊。最后正确的东西是尸体堆出来的,所以必须先用碎片去填满深坑”。

但之前的王琦,不仅要在反复修改中反复,还要在反复的同时赶进度。“现在,我们开始把前期创作尽可能的控在自己手里。”

对于国漫,“逃避”不可耻且有用

ai、国风,2D国漫的前路?

2024年,对于动画行业或许是个重要的年份。开年,《大雨》上映,也引发了一场国内动画人的自来水安利和支持。

一个不得不说的关键词,也持续波动着行业的思绪。有人避如蛇蝎,有人争相实验,有人趁机换血,有人两耳不闻窗外事。

在关于动画行业的讨论里,小娱曾经看到这样一条评论。“动画师把自己活成了填海的精卫,可神灵Sora低头一看,就把崇山撕裂成新海。”

有些无奈,满是遗憾。

那么,AI之于动画行业到底是什么?是“机遇”,也是“未知数”。

刘敏直言,目前在实际应用层面上,AI的效果并不明显。

“AI辅助实现单张的、静态的图很容易,一旦开始进行动态创作,出错的几率就非常大。有些时候,重新生成或调整错误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可能比手绘一遍还要长。”

更多的适用,在灵感获取上

在做设计的时候,输入关键词就能快速补充几十个不同的图,质量不一定高,但总有创作者没有注意到的good idea。

“但是画画的人会比较在乎知识产权,如果拿别人的成果拼拼凑凑地‘创新’,所有人都会很受伤,所以我们都是只喂自己的作品。但是我们还是挺拥抱这种技术变化的。”

王琦在制作新作品《虞美人》的期间,也正在尝试与AI技术的深度结合。

理论层面看,王琦认为这个事情是可行的,所以在4月中旬,她和团队的人也会在固定时间学习AI技术。

“但我觉得AI对前期专业人员的冲击力和影响力并不大。短时间内,AI完全代替他们是不太可能的。”王琦感慨道。

另一个需要面对的现实是,被质疑了十几年的“日漫风”,在国漫仍然常见。无数人喊着“开启原创,走出代工”的口号,却无法阻止无锡作为“日本动画的耶路撒冷”继续生长。做出《一人之下》第三季的大火鸟文化,仍然出现在了《电锯人》的制作名单。

行业人迷茫至今的问题是,国内2D动画,怎么才能做出差异化?

“国风确实是个大趋势。”

这并不难理解

“新中式”的风吹了快一年,洛阳、开封、苏杭等古韵城市旅游风渐起,汉服爆改在社交平台成爆款内容,《繁花》《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热映,都在印证着当下国风的审美趋势。当下的受众,越来越强大的民族自豪和中式审美,在广泛地影响不同行业。

刘敏团队正在制作一部国风二维动画电影, 在各个平台的先导PV之下,无数人放出了自己珍藏的画集,以此来例证作品的“国风”和美学。于刘敏本人而言,2D动画与大众的连接,是美学,是文化背景,是故事主题,更是大众情绪。

她也始终相信,在表现形式上,2D的创意性

刘敏举了《猫和老鼠》的例子。

在动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场景。气哄哄的汤姆猫冲着墙跑去,它会被撞成纸片,软趴趴地掉下来,再重新“弹”成一只猫。“如果用3D,这样的表现实现起来代价非常大,二维就容易很多。所以在我们看来,2D动画的路在发挥想象力,探索表现的边际。”

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是,2D作为创新者,3D完成后续的工业化。

和从业者们聊到最后,小娱没有忍住问了那个问题——有没有考虑过转型做3D赛道?

刘敏的回答很肯定。她说,没有。

“我经常会开玩笑,说我不求上进。我学的是游戏3D动画,最后却做了2D。作为制片人,我可以努力去创造环境,我更多还是想让喜欢2D的人,有自己的发展空间,让大家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活得更好,而不是换一条赛道。”

或许很多人听腻了那句喊了十几年的“国漫崛起”,但在反抗情绪的底层,我们仍然希望看到,来解决“困境”的超级英雄,下一个《狐妖小红娘》,下一个《哪吒》。

国漫或许还有迷失,但正如《海底》唱着的那句,“春日雨 夏蝉鸣 明天又是个好天气”。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61008.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