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先楚临终前反复交代子女: 死后不进八宝山, 那里有不愿见的人

璟言看历史2024-04-16 18:22:19  154

1986年10月,韩先楚将军病情突然恶化,陷入弥留之际,临终前他握着儿子的手,反复叮嘱道,死后千万不要安排他进八宝山。

此话一出,妻子和儿子直接愣在原地,韩先楚将军只好轻声解释道,那里有我不愿见的人,我还是想回到红安,和战友们同眠。

韩先楚将军不愿见的人究竟是谁,两个人之间有何过节?他想要埋骨家乡的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

“旋风司令”韩先楚

1913年2月14日,韩先楚将军出生于湖北红安县的一个贫困家庭。为了养家糊口,他小小年纪便开始干活,做过放牛娃,当过篾匠,还在同乡的带领下,去武汉打过零工。

1927年,14岁的韩先楚迎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这一年11月,黄麻起义爆发,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就此打响。

这场发生在黄安(今红安县)、麻城的农民武装起义,为我军吸纳了大量优秀的军事人才,其中就包括韩先楚。

他先是加入了家乡的农民协会,接着又做了苏维埃土地委员,最后于1930年加入孝感游击队,并很快入党。

1933年,党中央对各地游击队进行整编,韩先楚所在的独立团被编入了红25军。

在之后的反围剿作战以及长征过程中,韩先楚多次率队完成冲锋突击、破阵歼敌的任务,一路从副连长升至营长。

长征结束后,韩先楚在东征山西的作战中,以一个营的兵力牢牢牵制住敌人的5个团主力,成功为指挥部提供了掩护。

此战过后,韩先楚被提拔为红78师副师长。

之后他作战依旧勇敢,却常常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因为较低的文化水平限制了他对战场的理解,而理论知识的匮乏,让当时的韩先楚难以完美驾驭一个师的兵力。

因此,当得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招生开始后,韩先楚毫不犹豫地报上了自己的名字,随后顺利通过考核。

在这里,韩先楚阅读了大量的军事书籍,并掌握了很多先进的作战指挥技巧。

至此,一代名将补齐了最后的短板,令日军和国军闻之变色的“旋风司令”正式登场。

抗日战争期间,韩先楚先是率领689团在平型关大捷中立下大功,接着又跟着129师一路南下,期间取得了多场战斗的胜利,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简单休整后,韩先楚又率部参加了漳南战役,此役共歼敌7000余人,为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诞生打开了局面。

解放战争开始,韩先楚调任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多次率部取得胜利,打得国军节节败退。

一时间,“旋风司令”之名响彻国军内部,负责国军东北战局的国军统帅杜聿明更是对他闻之色变。

当然,韩先楚真正的高光时刻,还是1950年初的海南战役。

据悉,当时全军上下对跨海作战信心不足,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应该等到6月份以后再打海南岛。

但韩先楚将军却坚持必须在4月20日之前发动战役,因为他发现解放军的渡海工具是风帆船,必须依赖谷雨之前的季风完成跨海。

一旦拖到6月份,渡海难度将大幅提升,必然得往后再拖一年。考虑到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以及美军的蠢蠢欲动,错过这个窗口期,解放海南岛很可能将遥遥无期。

最终,党中央认可了韩先楚的判断,于1950年4月正式发动海南战役。不到半个月,海南全境顺利解放。

让人疑惑的临终遗言

拿下海南岛后,韩先楚将军原本打算带着40军休整一段时间。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仅仅一个多月后,朝鲜战争便爆发了,随着美军的下场,我国最终也拉入战局中。

当党中央作出支援朝鲜、派遣人民志愿军的决定后,韩先楚将军主动请缨,加入战场。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韩先楚彻底展现出名将之姿,他先是率领40军三战三捷,获得了全军的通报嘉奖。

随后,韩先楚又在第二次战役中,带领之前表现不佳的38军一雪前耻,出色地完成了阻击任务,赢得了“万岁军”的赞誉。

到了第三次战役时,38军一举攻入韩国首都汉城,志愿军的威名至此响彻全球。

遗憾的是,因为夜以继日、不辞辛苦地指挥作战,韩先楚将军最终积劳成疾,无奈于1953年退出前线、回国休养。

这场重病让他元气大伤,虽然后来调理好了身体,但整个人还是憔悴了不少。

休养半年后,韩先楚继续参与到军事和政治工作中,他先是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接着又长期担任福建军区司令员。

在他的领导下,福建军区的发展蒸蒸日上,对内完成了部队建设,对外有效地威慑了敌人,维护了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1983年6月,韩先楚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从一线工作中退了下来。

令人无奈的是,韩先楚将军还没来得及享清福,便被查出患上了肝癌,之后一直与病魔作斗争。

1986年10月,韩先楚的病情忽然加重,陷入弥留之际。临终前,他紧紧攥着儿子的手,反复叮嘱:“我死后不进八宝山。

面对亲人们不解的目光,他又轻声解释道:“那里有我不愿见的人,我还是想回到红安,和战友们同眠。

看着父亲坚定又渴盼的眼神,长子韩战平重重地点了点头,韩先楚将军这才缓缓松开了手。

1986年10月3日,韩先楚将军在北京病逝,享年73岁。次年5月,红安县举行了隆重仪式,将他的骨灰葬入当地烈士陵园。

过了一段时间,韩先楚将军的临终遗言慢慢流传开来,于是有不少人好奇,那个“不愿见”的人究竟是谁。

人们议论纷纷,其中黄克诚将军的名字被反复提及,因为他确实与韩先楚闹过矛盾。

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2月,担任344旅687团团长的张绍东叛变革命,旅长徐海东被气到生了大病,被迫去后方修养。

徐海东离开后,黄克诚接替了他的工作,对部队进行整顿。在此期间,黄克诚对344旅的老干部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和筛选,引起了很多人的强烈不满,其中就包括韩先楚。

韩先楚年轻时脾气火爆,连彭老总下的命令都敢违抗。他对黄克诚产生不满后,并没有丝毫掩饰,因此两个人的矛盾很快变得人尽皆知。

但事过境迁后,韩先楚将军也意识到自己当时的想法有偏差,与黄克诚将军一笑泯恩仇。

据悉,两个人后来私交不错,甚至黄克诚将军在1977年正式复出后,第一个赶来探望的,就是韩先楚。

最重要的是,黄克诚将军的去世时间其实在韩先楚之后,因此他显然不是后者口中那个“不愿见的人”。

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

韩先楚将军的真实想法

事实上,包括韩先楚将军的子女在内,大部分知情者都倾向于并不存在那个所谓的“不愿见的人”。

韩先楚将军之所以这么说,主要就是为了打消儿子将其葬入八宝山革命公墓的想法。

按理说,八宝山公墓是很多革命先烈的埋骨之地,死后进入这里,也是一种荣耀的象征,代表得到了党和国家的认可。

但事实上,有不少国家领导人并没有被葬入这里,他们最后还是选择了埋骨家乡,韩先楚将军也是其中一员。

他对于自己的故乡——红安,有着特别深厚和浓郁的感情,每次午夜梦回时,都会忍不住想起在家乡生活的点点滴滴。

据悉,新中国成立后,只要有了空闲时间,韩先楚将军都会回老家看一看,对于家乡的发展和建设他更是出力不少。

尤其60年代初,全国都很困难,韩先楚更是经常回家乡探望。每次回乡,都和当地老百姓同吃同住,嘘寒问暖。

在看到有人吃不上饭,连葛根粉都当成宝的时候,他痛心不已,赶忙把省吃俭用存下来的粮票都拿出来,接济乡民。

不仅如此,韩先楚还把回乡过程中的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并写成材料。随后将其寄给中央和省市,为家乡争取更多的资源。

比如韩先楚将军走访后发现,家乡的村民很多都有视力问题,原因是长期使用没有烟囱的灶台,受烟雾熏染。

为此,韩先楚将军多方奔走,最终为他们争取到省柴灶,有的地方甚至还用上了沼气。

不仅如此,韩先楚将军还为家乡的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命人收集了当地荒山的各项资料,将其寄给了研究机构,在专家的帮助下,找到了最适合家乡种植的苗木。

可以说,韩先楚将军对生养他的土地爱得深沉,因此无论如何,他都要落叶归根,和家乡永远在一起。

事实上,除了对故土的眷恋,韩先楚将军之所以坚持要回到红安,还有和老战友“团聚”的想法。

前面提到过,韩先楚将军是受到黄麻起义的影响,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

事实上,红安县是我军的重要人才基地,单单上将就出了8位,更别提还有12位中将和52位少将。

而除了这些活到建国后的佼佼者,还有不少战士革命初期便牺牲在了这片热土,这些人后来大部分都葬在了红安县烈士陵园。

其中,有不少都是与韩先楚将军一起拼杀过的战友,他们之间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

据悉,韩先楚将军曾妥善保存了一张战友们的戎装照片。从中南到东南,从西北到北京,这张照片一直伴随着他,从未遗失。

如此看来,韩先楚对那段并肩作战的岁月极为怀念。所以,他想要在百年之后,回到这些老战友的身边,是再正常不过的。

如今红安县的发展蒸蒸日上,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还在2018年彻底从贫困县的序列中退出。

家乡人民过得幸福安康,就是对韩先楚将军的最好回馈。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58513.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