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米知时捷”,听着还挺有意思。
小米汽车跑在路上,回头率堪比保时捷。
雷总给小米车主开车门,也火出了圈。除了收获热度,听说销量不错。
小米汽车背后,离不开供应链体系。当下,相关供应商,快马加鞭搞生产。
40余家汽车产业链巨头齐聚,再次见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实力。
当仔细研究,有不少企业来自“县域制造”。其中,广东和江苏纷纷“亮绝技”。
事实上,小米进入汽车赛道将会加剧行业的重构。
01
佼佼者 东莞先制造
新能源汽车圈历史上,热度最高的车之一:小米SU7,大家都见到了吧?
3年造车、27分钟大定5万台,雷布斯号称的最后一次创业。
国产高端化,不仅是国产品牌迈向全球高端的过程,也是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一次大考。
起底小米布局的汽车产业版图,先看广东县域制造里的企业。
在小米产业链中,东莞企业映入眼帘,主要在企石镇、长安镇、松山湖、南城、滨海湾新区。
不完全统计,除了猎声电子、宇瞳光学、美信科技等东莞企业,还有在东莞有重要布局的企业。
比如,欧菲光、蓝思科技,都是小米汽车供应链生态体系中的核心企业。
美信科技是专精特新“小巨人”,来自企石镇本土上的高技术企业。企业的通讯用网口变压器、共模电感,属于磁性元器件头部位置。
猎声电子成为最早一批小米生态链企业,位于东莞南城。这家企业是“广东制造业500强”,主要从事“智能穿戴设备”研究和应用。
还有业内报道,SU7摄像头由欧菲光供应。
欧菲光,在东莞滨海湾新区建有欧菲光湾区科创中心项目。在光学光电领域有技术优势,深度布局智能驾驶、车身电子和智能座舱。
欧菲光湾区科创中心,是广东省重点项目、东莞市重大项目,滨海湾新区第一个投产运营的“工业上楼”M0产业园项目。
依托于欧菲光的龙头带动效应,招引高端半导体元器件、工业数字化设备等领域的企业,已有12家企业入驻,形成以欧菲光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区。
除此之外,德赛西威、华阳集团、TCL华星等多家惠州汽车电子龙头企业,也深度参与小米汽车供应链。
其中,涉及座舱域控、无线充电、中控生态屏等多个领域,高品质的“惠州制造”正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展拳脚。
03 尖子生 苏常扬三地
提到县域制造,哪能少得了“尖子生”江苏。在小米产业链巨头中,有苏州、常州、扬州的身影。
先说苏州,苏州企业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智绿科技、炯熠电子等企业的加入,为小米汽车的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这些企业不仅是供应商,更是小米汽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展现了苏州企业在汽车产业中的领先地位和实力。
比如,小米SU7 ABS制动系统采用了位于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的ESP10,这是博世最新一代控制系统产品。
苏州智绿科技,是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气与配电管理供应商,2022年两获小米集团投资,当前小米集团持股比例约8.28%。
今年1月,智绿科技总部基地开工奠基,建成后将作为总部基地运营,达产后可满足500万辆电动汽车的高压配电和充电接口产能,实现产值超20亿元。
小米汽车的背后,常州的企业也榜上有名。
经过不完全统计,电池、传感器、气弹簧等核心零部件均是“常州造”。
其中,单电机标准续航版本,采用来自江苏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组。
江苏时代位于溧阳市,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推广,每天生产的电池组件可装配2000多辆新能源汽车。
去年12月,江苏时代工厂被麦肯锡评选为“灯塔工厂”,这一荣誉代表着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的最高水平。
其实,小米汽车和常州的渊源,远不止如此。
早在宣布造车之前,小米已经在汽车领域,进行了大量的产业投资布局,搭建起了庞大的产业生态链。
据了解,有8家常州企业获得小米注资,涵盖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动力电池汽车供能装置、液晶仪表、电控系统等各类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产业。
这些被小米看好的企业,有行业龙头也有细分赛道佼佼者,有上市公司也有初创企业。
不止如此,扬州企业也隐匿在小米汽车产业链中。
当小米汽车SU7系列揭开神秘面纱,其备受瞩目的智能座舱配备了5块屏幕,包括16.1英寸触控大屏、56英寸HUD、7.1英寸翻转仪表屏和两块后排座椅拓展小米平板。
其中,56英寸HUD,便是出自扬州企业——江苏泽景科技之手。
这家企业,成立于扬州仪征,是国内最早一批布局AR-HUD的智能座舱显示技术及产品供应商。
如今,先后获得蔚来、吉利、北汽、奇瑞、一汽、长安、比亚迪、红旗等多家国内主流车企项目定点。
当你开车时,不用再低头看仪表盘,而能在视线前方的挡风玻璃上就能看到重要驾驶信息,HUD无疑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HUD技术最早应用于战斗机,在上世纪90年代,国外就开始尝试将其应用到汽车上,该项技术在欧美中高端车型里较为常见。
03 产业链 小米造汽车
除广东、江苏以外,浙江台州也有小米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小米首款汽车SU7的热管理部件供应商。
如今,连续21年在换热器行业产销量国内领先,逐渐成长为汽车、工程机械及内燃机零部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民族品牌。
在这些默默无闻的县城里,看到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韧性所在。
从这段时间看,小米造车的热度创下了记录。
可以说是,中国新能源单车型热搜次数、持续时长、被研究深度等多个维度的第一。
据了解,由于订单量持续增长,小米汽车已要求供应商增加供货,以保证车厂产能迅速提升至月产1万辆。
小米定居北京的话题,之前讨论非常火热。(北京政府夺下小米汽车,打一场“地区翻身仗”)其实,想说的是现在各大车企,都在不同地方建厂。
诸如“蔚小理”,他们在西安、合肥、成都、重庆有自己的工厂,造车新势力们对城市不会过度依赖。
从另外一点,也印证了车企都在“分散风险“或者”优化供应链”。
现阶段,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加速合并重组,既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应对激烈竞争的重要手段。
2018年,上海引进特斯拉后,真正开始完善产业链,大部分的零部件都要来自于国产。
从电池、电机、电子信息系统发展起来,虽然制造加工设备大多是进口,但是整体上已经完成了铺垫。
三年后,小米汽车宣布成立,另外一条大鲶鱼入场了。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企业,开始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他们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具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这么看,确实是一件好事。不仅提高整个产业链运作效率,还降低生产成本,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优质、实惠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对高品质、智能化汽车的需求增加,科技公司有机会通过创新技术和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并参与到汽车产业竞争中。
小米汽车快速生产,预示汽车正在向供应链和产业链配套的完善模式转变。
这需要更多像小米一样的中国科技企业,肩负起“链主”责任,发挥做大、做强本土产业链供应链“压舱石”作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用科技赋能带动国产供应链高质量崛起。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54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