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本军队的编制是独树一帜的,特别是他的各级组织名称,由于中日文太过相近和翻译上的一些问题,造成与各国通行的名称不一致。有人因为抗日战争早期鬼子强悍的战斗力,神化了鬼子的编制,说得天上有地上无,好像鬼子的战斗力全凭其独特的编制似的,特别是推崇联队这一建制。
据说,日本的联队成军时,都是由其总司令——“天蝗毙下”亲自检阅,然后授予军旗,拥有无上的荣耀,地位也是超然出众,不要说比大队、中队、小队厉害,甚至比旅团、师团也毫不逊色。联队真有这么离谱的厉害吗?
旧日本军队的固定编制由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组成,其初始的设定谈不上有多么科学或者说远瞻性。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天蝗虽然掌握了实权,但地方藩镇实力仍然强大,于是在全国设立了6个镇台,负责镇守地方。
后来出于统一军令和强化军队机动性的考虑,将镇台改为师团,变成了野战军战略单位,师团以下的旅团至小队的各级建制也逐渐建立,至于各级上下单位之间包含的数量、编制等等都是依据技术条件和作战任务需要逐渐完善起来的,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并非老早就设计好的。
联队作为鬼子军队的一个中间建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重要,但也仅此而已,并不能成倍增加现有的战斗力,更谈不上不可或缺。对照其他国家的标准,他就是一个团级单位,作用地位也十分类似,都是在师级指挥下,有一定的独立完成战斗任务的能力。
联队在满编状态下大概有3800人左右,之所以远超当时的中国团级军队人数,是由于其特殊情况决定的:一是旧日军的重武器较多,因此各级单位都配备了较多的技术和后勤兵种;二是鬼子的大队下辖4个主力中队,超出了一般的3单位建制,兵力达到了1100人左右,远超普通的中国营级单位。
至于为何要“天蝗毙下”亲自授旗,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这只是表明一种态度,即达到联队这一级别的军队,已经属于比较重要的了,因为这种量级的军事实力,如果驻扎在腹心地区是足以发动一场叛乱的,所以名义上是必须属于最高司令官直接指挥和控制的(当然实际是不可能的),这里强调的是“天蝗毙下”的权威,而不是联队有多么特殊。
联队作为单一兵种里最大的建制单位(再往上的旅团、师团合种兵种较多),享受这种待遇也正常。同样,一般国家军队里的团级番号都是全国统一编号的,而营级则只是在本团内从1编到3而已。中国古代的七品以上官员,都自称天子门生、朝廷命官,也是一个意思,表明自己的地位重要和决定权归属在哪里而已。
而鬼子之所以要这么组建大编制,还是有其历史缘源的。日本历史上由于国士狭小、人口偏少,作战时都是强调勇猛冲锋而少计谋,所以历来注重一线突击力量,近代日军成军后,也延续了这一习惯,着力强化一线战斗兵力量,希望通过正面对决,一战决任务,所以搞出了大编制单位。
鬼子的这种做法并非独有,同时期的美军、德军都是这种大编成的实践者,美军的团级单位甚至达到4000人以上,比鬼子联队还多,这也是因为美军技术兵种多、火力强大的反映。
在抗日战争初期,日军能以联队为单位四面出击,所向披靡,甚至一个联队击破中国军队几个军,并非是其编制的功劳,而主要是因为其指挥得力、士兵精锐、武器精良,并且能够得到师团、旅团的直辖兵力加强;而国民党军普遍缺编严重,有的一个军甚至只有几千人。
这并不说明,联队就种编制就一贯正确,放之四海而皆准。除了抗战前期的几场大型会战,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日军的联队就很少有特别出彩的战术表演了。一方面是因为精锐的鬼子老兵耗损严重,而新补充兵员的战斗素质普通下降;另一方面则因为联队这种大编制单位,缺乏灵活性,已经不适应相持阶段的战斗规模小但频发的战场特点。敌后抗日力量
敌后抗日力量
于是鬼子就改编了既有的军队编制,组建了大量的混成旅团作为战略单位,有的旅团干脆取消了联队编制,直辖4-5个步兵大队。后来为了应付中国军队可能的反击,又组建了大量的治安师团,撤销了旅团编制,而改设步兵指挥群,步兵指挥群下也是直辖若干步兵大队,以增强军队的快速反应能力。连联队这个编制都没有了,还能说他多么厉害、不可或缺吗?
由此可见,联队完全没有什么可以神化的,也就是个承上启下的普通编制而已,在特定的环境下可能发挥出一定的作用,换一种环境,可能不仅没有正面作用,反而会影响军队战斗力的发挥。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45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