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决死刑犯,这算不上什么奇怪的事情,但当时正处于我国解放战争的重要时期,而这名被枪决处死的犯人,他的身份却是冀中军区的一名参谋长。
这名参谋长其实已经在晋察冀军区的军阀处关押了一年多的时间,关于如何惩处他的问题也拖了许久。
这一次将他判处死刑,并依法枪决,其实还是毛主席亲自批示的。据说,在得知了毛主席的批示后,此人很快就镇定下来,表示希望能够在阜平执行,因为他曾在那里战斗过许多年。
因为这个人在抗日战争年代曾经立下过许多功劳,组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且还允许他的旧部去为他送行。
这个人是谁,他做了什么,竟然让毛主席在大战前夕处决一名军队指挥官?
从军入伍
黄寿发,出生于1911年,老家在福建省新泉县。小的时候,黄寿发的家庭十分困苦,父母都是本分的农民,给地主家种地,换取一些生存的物资。
那个年代,农民的命运总是充满了苦难。他们没有自己的土地,一年辛辛苦苦的劳作,所得的收成,却大部分都要被地主搜刮去,他们始终处于饥饿状态,更加拼命的劳作,让地主能够剥削到更多的价值。
黄寿发就是在这样一个穷苦的家庭中长大的。他深切体会到劳动人民穷苦的境地,可是却无法改变自己的贫穷面貌。
黄寿发小的时候给地主放过牛看过山,在地主的欺压下生活,还常常会受到地主和其家人的虐待和欺凌。半大孩子,不要说有什么收入了,连活下去都很艰难。
年纪大一点之后,他就和其他贫苦人家的孩子一样,开始四处做一些小工。他曾经做过泥工,一边忍受主家的苛待,一边赚取微薄的薪水,以贴补家用。
童年时期经历过的困苦生活深深的烙印在了他的心中,黄寿发希望自己永远也不要再过上那样的日子。或许是怀着这样的心情,黄寿发参加了革命。
我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一直在农民群体中宣传革命思想,发动广大无产者,推翻旧社会的压迫。黄寿发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的革命思想,并且于1929年加入了赤卫队。
加入赤卫队以后,他就常常会参与一些武装革命斗争,在这期间,黄寿发积累了许多战斗经验,渐渐磨砺出了一套自己的战斗思路。
这时候的黄寿发才18岁,还是一个小年轻,我党在组织革命群众,发动武装斗争的时候,也从来不落下对革命工作者的教育工作。
黄寿发在红军开办的学习班里,学习文化知识,可是这个时候的他就已经展现出了一定的顽固个性,在学习上不努力,让学习班的教员都很头疼。
1930年,黄寿发参加了红军,正式成为了一名革命战士,加入到战场中。
黄寿发的战斗生涯其实是比较精彩的,在战斗中他也不断的积累经验,并且屡次立下战功,一路升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在抗日战争期间,曾经受到我军将领杨成武的看重。
1937年的时候,黄寿发在做三营营长,杨成武就特地在工作总结里提到他,称他能够灵活的使用部队,创造了不少模范战例。
战争年代,我军的将领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从各种军事学校出来的专业人才,比如参加过黄埔军校的,又或者在苏联学习过军事课程的。另一种就是像黄寿发这样,依靠一次又一次的战斗积累经验,逐渐成为出色的指挥官。
他当时的上司杨成武其实是前者,但却很欣赏作为后者的黄寿发,也多少可以看出他确实有一些战斗天赋。
1939年的时候,黄寿发又被调到晋察冀军区做参谋长,给我国开国十大元帅之一的聂荣臻做助手,两人之间配合也相当不错,为晋察冀军区的建设做了不少贡献。
思想变化
无论是杨成武将军还是聂荣臻元帅,他们都是深受党中央信任的高级将领,黄寿发先后得到他们的赏识,在许多人看来,他的前程是相当值得羡慕的。可能黄寿发自己也这样觉得。
更何况在战场上他也的确立了不少功劳。比如抗战初期,他还在当营长的时候,就曾经阻击日军带有百余辆汽车和10多辆装甲车的一个连队。不但顺利击溃了敌军,还毁掉了敌人20多辆车,更是乘胜追击,打下好几个据点。
在给聂荣臻做助手的时候,黄寿发还曾经靠着计谋剿灭了敌军近百人的后勤部队,从日本人那里缴获了一大批物资,不但有效的削弱了敌军的有生力量,还为我军提供了不少补给。
但是在日军对我方根据地再次进行“清乡”的时候,黄寿发接到任务,要他带队剿灭一支日军。
在现场勘测过地形地势以后,黄寿发认为,日军想要进乡应该只能走两条路。巧的是,这两条路中有一条地形很险要不但路窄,而且一侧就是悬崖峭壁,非常适合对敌军设置埋伏。
为了逼敌军走上这条险峻的道路,黄寿发派人把另一条道挖断了。
对我军的战术布置一无所知的日本军队,走上了那条狭窄的小路,但等待着他们的是我军早已挖好的坑。日本军队的军车被那些路中的坑卡住了轮子,有一些干脆向着悬崖侧翻过去。
趁着敌军人仰马翻的时候,我军冲出了埋伏的地点,打了敌军一个措手不及,以仅仅20人的人数拿下了敌军的这支后勤部队。
靠着这一手以少胜多的战绩,黄寿发在军中的名声愈发响亮了。1942年他还被升任为平西十一军分区司令员。
可是伴随着在军中职位的步步高升,黄寿发性格中的那些弱点又开始冒了出来,他幼年时期的经历,对他整个人生和思想的影响是很大的。
黄寿发小的时候见惯了地主阶级压迫普通人的样子,对于军阀军队中的军官,压迫普通士兵也见怪不怪。
尽管在红军开设的学习班中,学习了革命思想,但黄寿发并没有将这些教诲记录在心中,反而像是旧社会建功立业的官员一样,觉得自己已经身居高位,接下来就该享受了。
自从参加革命开始,黄寿发过的都是清苦的日子。因为我军的条件很不好,许多战士包括指挥官都保持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但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黄寿发渐渐产生了高人一等的错觉。
他觉得在抗日战争中,自己屡次立下战功,打走了外国侵略者,心态越发骄傲自满,面对下属的时候态度越来越差,甚至动辄打骂。
也正是因为他学习上不用功、不努力,在军中的政治工作开展的也不好,又沾染了军阀军队中的习气,有打骂同志的劣迹,还受到过中央的批评和处分。
但我党对于干部犯的小错误,一般都是以批评教育为主,真正把他推向死亡的是另一件事情。
婚姻矛盾
说起将黄寿发推向无法回头地步的事件,要先从他的妻子何茵说起。
何茵出生于天津的一个富商家庭,从小含着金汤匙长大,家中的父母长辈都很开明,没有受当时社会上“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影响,反而将女儿送去读书学习。
由于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何茵很快就受到新思想的感召,成为了共产党的一员。
别看现在提起革命老前辈,许多人都是上过学读过书的,但在那个时代,人均识字率其实都不高,更何况系统的接受过教育的人。
由于自身有出色的学习能力,何茵很快就受到组织的重视,并将她派去苏联接受无线电技术的培养。那个时候无线电是重要的军事通讯技术,何茵能被派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可见自身也很有能力。
在苏联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何茵就回到国内,开始投身抗日战场。
组织把她派到了冀中军区做电台服务员,这就给何茵与黄寿发的相识提供了机会。
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的黄寿发,还是一个积极上进的年轻指挥官。不但很有军事天赋,而且在军队中也颇受上级的信任和看重。
而何茵作为当时相对比较少见的女性技术员,自然也有很多年轻的革命者追求于她。以当时的情况看,两人也算很相配了。
不久后,黄寿发和何茵就走到了一起,并且在党组织的主持下完成了婚礼。
在当时的人看来,两个有共同志向的年轻人,一个是军队指挥官,一个是无线电技术人员,可以称得上是珠联璧合、金童玉女了。
一开始的时候,他们的婚姻生活大概真的很幸福,但核心是一个有志向的独立女性,不可能为了丈夫放弃自己的工作,更何况她还是当时颇为稀缺的技术人员。
聚少离多,很快就成为了何茵与黄寿发婚姻的主旋律。
对于妻子总要外出工作,黄寿发自然是不满的,但他拗不过妻子,妻子的技术也的确很受组织看重。两个人这么别别扭扭过了几年,很快就有了一个小孩。
何茵作为当时的革命工作者,怀孕生产并没有阻挡她的工作热情。生下孩子后不久,她又要回到工作岗位上去,因此与黄寿发产生了不小的冲突。
正如前面所说,黄寿发虽然参加了革命队伍,但他这个人底子里的封建色彩还是很浓重的,认为妻子就应该在家里照看孩子,不满自己的妻子总想参加工作。
两个人大吵一架后,最终决定找一个保姆照看孩子。毕竟他们两个一个是无线电技术人员,一个是军队指挥官,谁也没有时间照顾孩子。
何茵不会想到,这个双方共同妥协的决定,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最终判决
两人找来的保姆本来是照顾他们共同的孩子的,可是孩子跟在父亲身边生活,这个保姆为了照看孩子,自然也就与黄寿发有了许多接触。
正如前面所说,黄寿发参加革命工作将近20年,自己的职位已经到了冀中军区参谋长,在人前也会被喊一声“首长”了。
这样一个人的身上自然是有许多光环的,对于担任保姆的单洁英来说,首长对她的特殊青睐,好像一条通向天空的阶梯。
没有人知道这两个人到底是怎么勾搭到一起的,也许是郎情妾意,也有可能是黄寿发的逼迫,总之,黄寿发与其孩子的保姆通奸是已经查证的事实。
这时候的何茵已经成为电台的政治指导员,身上的工作任务更重,每天有太多需要操心的事情,与黄寿发之间,也几乎只有逢年过节才会见上几面。
黄寿发大概也是因此怀着一定的侥幸心理,就这样相安无事的过了一段时间,终于在1947年新年期间,何茵撞破了丈夫与保姆之间的丑事。
何茵作为一个参加革命工作的进步女性,是绝不可能接受自己的丈夫搞婚外恋情的,更何况黄寿发还和自己孩子的保姆搞在了一起。
她当即提出要与黄寿发离婚,但黄寿发一开始并不同意。要知道,那个年代党员干部的婚姻变动都是要向组织写报告的,一旦被组织发现自己搞婚外情,岂不是要大大影响自己的未来。
但何茵态度坚决,黄寿发便假意同意,在那年正月初二,用手枪连开三枪杀死了自己的妻子。
出了这样的命案,晋察冀军区相当重视,很快就把作为嫌疑人的黄寿发控制了起来。由于他之前还曾胁迫自己的警卫员帮助自己谋杀妻子,所作所为,很快就被揭发出来。
由于他在抗战期间也立下过不少军功,这件事捅到了毛主席桌前,毛主席看到后大怒,当即批示要严惩不贷。黄寿发最终于1948年6月4日被处决,得到了他应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