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14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在苏州工业园区举办“‘创新驱动·数智强国’——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会上颁发了2023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据了解,该奖项一年一评,2023年度共评选出70项成果。
看点1:40所高校相关学者获奖
据《中国教育报》记者统计,共有来自北京大学等40所高校的相关学者获奖,其中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学者获得的奖项均超过1项。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信息与工程科学部主任高文获得“最高成就奖”。
“杰出贡献奖”共有3位获奖者,分别为:湖南大学副校长李树涛,北京红山信息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科学家赵先明,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中心主任杜军平。
看点2:多项成果由高校和企业联合攻关完成
《中国教育报》记者发现,获奖成果中有多项是由高校独立完成,也有多项是高校和企业联合攻关完成。
如,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成果“基础模型与知识融合的复杂电力巡检视觉智能分析关键技术及应用”,是由浙江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联合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商汤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完成的。
看点3:地方高校表现值得关注
《中国教育报》记者发现,除了来自部属高校的相关学者,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地方高校的相关学者也有亮眼表现。
“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获奖成果“工业物联网智能频谱感知与抗干扰MIMO协同传输系统及应用”的6位主要完成人,有5位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同时,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还参与了“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多场景图像智能分析关键技术及应用”的完成。
首都医科大学老年医学系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病学主任医师陈彪作为6位主要完成人之一,取得的成果“帕金森病辅诊普适化智能感知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朱磊作为3位主要完成人之一,取得的成果“领域自适应迁移学习”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看点4:语言类院校、职教本科院校涉足人工智能领域
当下,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科学前沿的关联日益紧密,语言类院校在这一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国教育报》记者发现,这一趋势在本次获奖成果中也有体现。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脑机协同信息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金佳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取得的成果“多模态共情交互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获“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尤其令人振奋的是,获奖单位中较为罕见地出现了职业本科大学的身影。由同济大学联合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共同完成的“高效长寿命氢燃料电池关键技术与应用”获“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本报记者张滢整理)
《中国教育报》2024年04月15日第5版版名:高教周刊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31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