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牛油果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韭菜
近期,有色金属成了市场中最靓的仔,其中素有“有色王者”之称的铜(有色金属中,铜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均居于前列,是众多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更是表现亮眼。
同花顺数据来看,自3月以来,现货铜价持续上涨。3月8日-4月9日,一个月内铜价涨幅达9%。
伴随价格的上涨,铜链上的上市公司股价,也开始了新一轮的腾飞。东方财富显示:3月中旬至今,不到一月时间,北方铜业(000737)股价几乎翻倍。然而,根据财报,2023年前三季度,北方铜业营收净利双降。业绩下降,股价却接连上涨,难免引起交易所的关注。根据公司公告:4月3日,因股价异常波动,深交所已正式对其下发《关注函》。
一、铜价上涨,是福是祸?
从行业来看,此波铜价上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预期需求扩张
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全球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反映经济的变化趋势)开始有所回升,表明全球经济有所回暖。此外,为减少数据中心设备的耗电量,英伟达将AI数据中心的短距离传输从光纤换成了铜缆,此举充分展示了铜缆在连接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巨大潜力,市场预期,铜需求将迎来扩张。
2?供给预期紧缩
根据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的数据,2023年全球铜矿产量约为2199万吨,同比微增0.2%,增幅明显低于3%和1.9%的年度预期。此外,铜矿石品味下降、环保政策及国外主要铜产国的劳动及政府关系紧张等,均使市场预期供给将紧缩。
3?美联储降息预期
市场预期美联储将进行降息,降息促发展,资本自然开始向黄金和铜等保值金属流动,价格自然走高。
按以上逻辑,铜价确实有上涨的支撑。但于北方铜业而言,却未必完全是好事。
数据显示,北方铜业目前铜的自给率只有30%,70%需要外购。此波铜价上涨,将直接加大北方铜业的成本,压缩其盈利空间。
二、基本面,业绩差生
二级市场来看,此波上涨行情中,北方铜业明显跑赢同行均值。截至4月11日,北方铜业的市盈率和市净率明显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均值。
但从资源储备和业绩来看,北方铜业毫无优势。
北方铜业原隶属于中条山集团,2021年借壳南风化工,成功上市。从业务上来看,其主营铜金属的开采、选矿、冶炼和销售,产品有阴极铜、金锭、银锭和硫酸等。2023年上半年,阴极铜创收占比约为83%,是北方铜业的主要收入来源。
所谓阴极铜,就是采矿所得的铜矿石,经选矿产出铜精矿,再经冶炼而成的最终产品。可见,铜矿石储备对北方铜业来说至关重要。
然而数据来看,北方铜业的铜储量仅约为3.3百万吨,相较于江西铜业(600362)、西部矿业(601168)和云南铜业(000878)分别1342.8万吨、624.77万吨和374.56万吨的铜储量,北方铜业的家底明显无竞争力。
从业绩来看,北方铜业明显更是个差生。
2023年前三季度,北方铜业更是成为可比公司中唯一一个收入利润双降企业。
1?主要产品阴极铜,销量下滑
公司主要产品阴极铜,主要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和国防等。2023年上半年,虽光伏等对行业有一定拉动,但受房地产行业不断下行拖累,下游需求无明显改善。此外,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垣曲冶炼厂进行了一个月的停产大修,导致公司销量明显下降。
2?次要产品硫酸,由盈转亏
硫酸作为铜冶炼的副产品,虽创收占比不到2%,但2023年受下游磷肥需求削弱影响,硫酸业务毛利下降超1亿元,由盈转亏。
资源储备不足,业绩又差,这样的北方铜业,股价涨幅竟然还能跑赢同行,其原因大概只有一个,就是盘子小易炒作。
三、布局新材料,构建新优势?
对北方铜业而言,主营开采,资源无优势;主营冶炼,只能赚个粗炼费(参考紫金矿业数据:2023年,冶炼产铜业务毛利率仅为3.09%);要想发展,就要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的价值增量。所以,北方铜业在持续探矿增储的同时,开始向铜基新材料延伸。
2022年11月,公司全资收购了北铜新材。
业务上来看,北铜新材主营铜及铜合金、高精度铜板带、高性能压延铜箔以及覆铜板的生产和销售。简单来说,产品性能更高,尤其是压延铜箔,具有更高的强度、高导电、高挠性和低粗糙度等独特优势,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池、石墨烯薄膜设备、航空航天及5G通讯等领域。
产品前景虽好,但国产化低,目前市场基本北欧美及日本巨头垄断,仅日本产量占比就高达70%。
另外,虽然行业存在国产替代的美好设想,但前期投入不菲。
公开数据显示,先是2022年增发5亿收购北铜新材,紧接着为了打造“年产5万吨高性能压延铜带箔和200万平覆铜板项目”,2023年5月又紧锣密鼓申请定增10亿。除了股权融资,2022年以来北方铜业的借款大幅增长。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借款(=短期+长期)较2022年底新增约26亿,资产负债率由49%直接上涨为62%。
投入大,但回收慢。
新项目存在2年以上的建设期和达产期,截至目前铜箔产品创收仅134万元(来自募集说明书)。目前相关产品尚处于试样阶段,大规模量产仍需要获得客户认可。而铜箔产品技术壁垒较高,产品化和商业化风险较大。
国产替代是个好方向,但新优势能否落地,还得靠订单和业绩说话。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31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