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历经50多年,是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之后最混乱的一段时期。郭威就生活在这段战争频发的动荡年代,他起于蓬蒿,白手起家,戎马一生,从一名普通兵卒逐步成长为统军大将,最后鱼化为龙当了皇帝,即后周太祖。史载,郭威在位期间治国有方,政绩卓然,百姓大体能安居乐业,这在兵燹不断的五代时期已经算了不起的治绩了,郭威因此也被史家公认为勤政有作为的明君,堪称五代十国诸多帝王中凤毛麟角的佼佼者。
郭威(904年9月10日——954年2月22日)字文仲,因他请匠人在脖颈上纹了一只展翅高飞的雀鹰,所以人送绰号“郭雀儿”。“周太祖少贱,黥其颈上为飞雀,世谓之郭雀儿。”“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姓郭氏,讳威,字文仲,邢州尧山人也。或云本常氏之子,幼随母适郭氏,故冒其姓焉。”实际上,郭威年幼寒微时一度依附于后唐捧圣军使常思,时人或谓郭威为常氏子就是这个原因。“初,太祖微时,以季父待思,及即位,遣其妻入觐,太祖拜之如家人之礼,仍呼曰叔母,其恩顾如是。广顺二年秋,思来朝,加兼侍中,移镇宋州。三年夏,诏赴阙,改授平卢军节度使。思将赴镇,奏太祖云:‘臣在宋州出镇,得丝十余万两,谨以上进,请行征督。’太祖颔之,寻诏本州折券以谕其民。及到镇,未几,染风痹之疾,上表请寻医,既而舁疾归洛。显德元年春卒,年六十有九。赠中书令。”郭威“父简,事晋为顺州刺史。刘仁恭攻破顺州,简见杀,子威少孤,依潞州人常氏。”郭简死后,刚满3岁的郭威随母迁居太原,没多久母亲去世,成了孤儿,由姨娘韩氏抚养长大,“帝生三岁,家徙太原。居无何,皇考为燕军所陷,殁于王事。帝未及龆龀,章德太后蚤世,姨母楚国夫人韩氏提携鞠养。”因姨娘家也不宽裕,所以青少年时期的郭威饱尝人世的艰辛。
郭威18岁时,跑到潞州(今山西长治)投奔其生父常氏的亲友。当时潞州是河东大将李嗣昭次子李继韬的地盘,正在招兵买马,郭威生得孔武有力,又使得一手好拳棒,便投奔了李继韬,在其麾下做了一名普通战兵。他为人豪爽,作战勇猛,很快就获李继韬赏识。
据记载,“及长,形神魁壮,趋向奇崛,爱兵好勇,不事田产。天祐末,潞州节度使李嗣昭常山战殁,子继韬自称留后,南结梁朝,据城阻命,乃散金以募豪杰。帝时年十八,避吏壶关,依故人常氏,遂往应募。帝负气用刚,好斗多力,继韬奇之,或逾法犯禁,亦多假借焉。尝游上党市,有市屠壮健,众所畏惮,帝以气凌之,因醉命屠割肉,小不如意,叱之。屠者怒,坦腹谓帝曰:‘尔敢刺我否?’帝即剚其腹,市人执之属吏,继韬惜而逸之。”事态平息后又将他招回,留在帐下做牙兵,即帅府亲兵。郭威粗通文墨,会书算,不久升为军吏,从此正式开始了军旅生涯。
当时,各割据势力间混战不断,几无宁日。后唐庄宗李存勖派兵讨伐反叛的李继韬,一举诛灭之,兼并了李继韬余部,郭威也被收编入后唐军。李存勖见郭威生得高大威猛,武艺过人,便让他充当自己的亲军“马铺卒使”,彼时郭威21岁。与其他只擅打打杀杀的军人不同,郭威做事并不单纯凭借武力,戎马倥偬之余,他喜欢研读兵法,空闲时总是手捧兵书,仔细钻研。挚友李琼见他手不释卷,就将自己正在学习的兵书《阃外春秋》赠给他,叮嘱他好好看看。《旧五代史》记载:“其年,庄宗平梁,继韬伏诛,麾下牙兵配从马直,帝在籍中,时年二十一。帝性聪敏,喜笔札,及从军旅,多阅簿书,军志戎政,深穷綮肯,人皆服其敏。尝省昭义李琼,琼方读《阃外春秋》,即取视之,曰:“论兵也,兄其教我。”即授之,深通义理。”《宋史》也有类似记载:“唐庄宗慕勇士,即应募,与周祖等十人约为兄弟。一日会饮,琼熟视周祖,知非常人,因举酒祝曰:‘凡我十人,尤蛇混合,异日富贵,无相忘。苛渝此言,神降之罚。’皆刺臂出血为誓。周祖与琼情好尤密,尝造琼,见其危坐读书,因问所读何书,琼曰:‘此《阃外春秋》,所谓以正守国,以奇用兵,较存亡治乱,记贤愚成败,皆在此也。’周祖令读之,谓琼曰:‘兄当教我。’自是周祖出入,常袖以自随,遇暇辄读,每问难琼,谓琼为师。”
郭威
文武兼备、能力过人的刘知远出任后晋侍卫亲军都虞候时,郭威慕名主动投到刘知远的帐下。刘知远很喜欢郭威,将他视为心腹,之后,刘知远不管到哪里任职,都把郭威带在身边,让他督率自己的亲兵队。
郭威不仅作战勇猛,还很有智谋,并非只知猛打猛冲的赳赳武夫。当时来自青藏高原的吐谷浑部强盛,刘知远设法将他们争取过来,并允许吐谷浑军驻扎太原,吐谷浑骑兵实力强劲,还掠夺了不少财物,刘知远垂涎其财,想据为己有,同时也为防备这些游牧部族复叛投奔辽国,就想将他们驱逐出太原,但没有想出安全无虞的好办法。
郭威献计给刘知远说,可以给吐谷浑首领罗织个罪名,再定罪除掉他,然后将财物和军队收纳,不但能兼并这支反复无常的势力,还能得到许多财物补充军需。刘知远采纳其策,依计行事,终于如愿以偿,扩充并壮大了自己的实力。“知远与郭威谋曰:‘今天下多事,置此属于太原,乃腹心之疾也,不如去之。’承福家甚富,饲马用银槽。威劝知远诛之,收其货以赡军。知远密表:‘吐谷浑反覆难保,请迁于内地。’帝遣使发其部落千九百人,分置河阳及诸州。知远遣威诱承福等入居太原城中,因诬承福等五族谋叛,以兵围而杀之,合四百口,籍没其家赀。诏褒赏之,吐谷浑由是遂微。”
刘知远
后晋最终被辽国灭亡,郭威、苏逢吉、史弘肇等人劝说刘知远称帝,均成为后汉的开国功臣。刘知远称帝后,拥立有功的牙将郭威被擢升为执掌军务的枢密副使、检校司徒,时年43岁。刘知远是个短命帝王,在位仅1年便一命呜呼了,晏驾前托孤给郭威、苏逢吉等勋臣幕僚们,让这帮老朋友帮助辅佐太子刘承祐继位称帝。在这群辅臣中,唯有郭威具有远见卓识且文武兼备,因此当仁不让地成为首辅之臣。
刘承祐继位不久,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等藩镇相继举兵造反。郭威奉命率军征讨,很快就平息了叛乱,李守贞兵败后自焚死,赵思绾、王景崇则先后投降,使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后汉政权得以续命。之后,郭威又统军北征,大败兵强马壮、咄咄逼人的辽国铁骑。
发动兵变“黄袍加身”的祖师爷
郭威积功被进封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兼枢密使、检校太师、侍中,河北诸州郡皆受郭威节制。自此,郭威几乎掌控了后汉的军队,位高权重,威望甚高。“京中事变”后,在将士们的拥戴下,郭威黄袍加身,先是做监国,没多久就在党羽们的再三劝进下登基称帝,“十二月一日,帝发离京师。四日,至滑州,驻马数日。会湘阴公遣使慰劳诸将,受宜之际,相顾不拜,皆窃言曰:‘我辈陷京师,各各负罪,若刘氏复立,则无种矣。’或有以其言告帝者,帝愕然,即时进途。十六日,至澶州。是日旭旦,日边有紫气来,当帝之马首。十九日,下令诸军进发。二十日,诸军将士大噪趋驿,如墙而进,帝闭门拒之。军士登墙越屋而入,请帝为天子。乱军山积,登阶匝陛,扶抱拥迫,或有裂黄旗以被帝体,以代赭袍,山呼震地。帝在万众之中,声气沮丧,闷绝数四,左右亲卫,星散窜匿。帝即登城楼,稍得安息,诸军遂拥帝南行。时河冰初解,浮梁未构。是夜北风凛烈,比旦冰坚可渡,诸军遂济,众谓之‘凌桥’,济竟冰泮,时人异之。时湘阴公已驻宋州,枢密使王峻在京,闻澶州之变,遣侍卫马军指挥使郭崇率七百骑赴宋州,以卫湘阴公。二十五日,帝至七里店,群臣谒见,遂营于皋门村。二十七日,汉太后令曰:‘枢密使、侍中郭威,以英武之才,兼内外之任,剪除祸乱,宏济艰难,功业格天,人望冠世。今则军民爱戴,朝野推崇,宜总万机,以允群议,可监国。中外庶事,并取监国处分。’二十八日,监国教曰:‘寡人出自军戎,本无德望,因缘际会,叨窃宠灵。高祖皇帝甫在经纶,待之心腹,洎登大位,寻付重权。当顾命之时,受忍死之寄,与诸勋旧,辅立嗣君。旋属三叛连衡,四郊多垒,谬膺朝旨,委以专征,兼守重藩,俾当勍敌,敢不横身戮力,竭节尽心!冀肃静于疆场,用保安于宗社。不谓奸邪构乱,将相连诛,寡人偶脱锋铓,克平患难,志安刘氏,愿报汉恩,推择长君,以绍丕构。遂奏太后,请立徐州相公,奉迎已在于道途,行李未及于都辇。寻以北面事急,寇骑深侵,遂领师徒,径往掩袭,行次近镇,已渡洪河。十二月二十日,将登澶州,军情忽变,旌旗倒指,喊叫连天,引袂牵襟,迫请为主。环绕而逃避无所,纷纭而逼胁愈坚,顷刻之间,安危莫保,事不获己,须至徇从,于是马步诸军拥至京阙。今奉太后诏旨,以时运艰危,机务难旷,俾令监国,逊避无由,黾勉遵承,夙夜忧愧’云。时文武百官、内外将帅、藩臣郡守等,相继上表劝进。三十日夜,御营西北隅步军将校因醉扬言:‘昨澶州马军扶策,今步军亦欲扶策。’寻令虞候诘其姓名,昧旦擒而斩之。其一军仍纳甲仗,遣中使监送就粮所。”改元“广顺”,改国号“大周”,史称“后周”。
郭威白手起家,从军中普通一兵摇身一变成为一国之君,奇迹般地完成了华丽转身,开创了一代基业。在五代十国那个战乱不断,有兵就是草头王的乱世中, 郭威展示出了一代枭雄的素质与本色,绝对算得上呼风唤雨的大腕级人物,难能可贵的是历史对他评价不恶,甚至有人说他是残唐五代时期极为罕见的明君,对其评价极高,在那个“你方唱罢我登台,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混乱时期也算是多如牛毛帝王中的一脉清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