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徐某某到网易PDF事件, “假事件”营销的隐蔽产业链

懒人看商评2024-04-15 15:00:42  47

近日,网民徐某某(网名“Thurman猫一杯”)因策划“秦朗巴黎丢寒假作业”事件被警方通报。此事再次引发网友对新闻造假的集中讨论和谴责。

事实上,除了网红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更庞大的产业链在参与生产“假新闻”。就在徐某某被警方通报并致歉的同一天,网易因为虚构《实名举报网易渣女无底线玩弄感情》PDF文件宣传产品而公开致歉。

网易解释《实名举报网易渣女无底线玩弄感情》文档是内部员工创作,不被控制而传到外部去的。但这个解释很难说服网友,“员工为什么要虚构这个文档?如果是内部文件,为什么又会流出?”

网易暴露的是互联网行业的一条隐蔽产业链:假事件营销。和网红徐某某类似,一些企业为了博流量和曝光,也在参与策划假事件、假新闻。

互联网大厂的造假营销至少可以追溯到十年前的论坛时代,近两年随着流量风口转向短视频,抖音、快手等平台成为了企业们更青睐的造假营销阵地。

他们和网易操作的方式类似:首先虚构一个不存在的事件,把产品信息植入其中,然后通过社交关系自传播,或者通过媒体、自媒体渠道扩散,最终形成人造热点。

企业和营销公司负责策划内容,他们为了吸引眼球,这些事件往往夸张、耸人听闻,甚至和网易上述事件一样有背公序良俗。而一些自媒体和大V则是推动“假事件”传播的关键力量。

据一位从业者透露,企业一般会首选有一定粉丝基础的媒体账号,或者是看起来像社会媒体的账号。“比如一些地方媒体的新媒体账号,这些账号对于企业提供的发布内容审核往往没有那么严格,也不会对当事人等信息进行核实,基本给钱就可以发布”。

这种人造热点因为花钱少、曝光量大而被很多企业追捧,其社会危害在于,虚假信息不仅可能误导消费者,也是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

1、新媒体平台监管漏洞

徐某某和网易等企业的造假事件都不是首例,一再出现的这些案例说明目前的新媒体平台监管手段、处罚力度还是不够的。比如,第一,新媒体平台对于新闻的信源、真实性缺少更有效的审核环节;第二,企业营销内容包装成社会事件为什么可以正常发布?

传统媒体的审核机制或许可以给新媒体平台提供一些学习思路。在权威媒体中,对于一个新闻事件背后新闻源的确认及审核有着严格的标准,这是避免虚假新闻的重要手段,非常值得新媒体平台借鉴。

新媒体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或许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验来探索新的方式,但是打击虚假信息的责任不能全部交给创作者以及处罚震慑。

2、企业违规成本太低

和徐某某被重罚不同的是,企业营销造假的风险小得多。比如网易造假文档营销被网友发现后,一句抱歉就过去了,甚至连罚酒三杯都没有,网友还表示不会处罚当事人,并要鼓励创新。网友直呼,这完全是假道歉、真营销,这种创新大可不必。

随着AI时代来临,虚假信息的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凸显。可以预见的是,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网红和企业营销造假短时间内很难彻底消失。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靠企业和网红、媒体各方的自律,也需要平台监管机制以及流程的进一步完善。

相比之下,一些网友行动更迅速,他们在一次被骗之后开始主动辨别事件营销的真假。

比如,在抖音上有两个互动转载量不小的事件就遭到网友的质疑:“小学生用AI写教案送老师、小学生用AI改写鲁迅文章”,这两个事件的视频都没有明确的信息源、有着非常类似的内容结构和表现方式、视频中也有为了展示某一款大厂产品的摆拍痕迹,有多位网友在评论中就直接指出这应该是某互联网大厂的广告。

网友不仅指出该视频中不合理之处,比如老师的美甲过于扎眼,他们更担心这些内容可能带来的错误示范效应。

为了核实网友猜测,我们在抖音平台对上述两个视频提出疑虑,但是截止发稿时,平台尚未反馈。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28332.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