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年彭真迎娶小十岁的张洁清, 晚年对女儿感叹: 是我把她给耽误了

红色先驱2024-04-15 17:42:09  47

1939年,出身贫苦农民家庭的彭真娶了比自己小10岁的官家小姐张洁清。

出身迥然不同的两个人,携手走过了风风雨雨几十年,为不少人所羡慕。

而1997年,彭真病重住院,弥留之际,他却对女儿傅彦叹息道:

“你妈妈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是我把她给耽误了。”

彭真何出此言?农民的儿子同官家小姐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张洁清出生河北霸县,父亲是清末秀才,母亲是老师,张家姊妹兄弟10个,张洁清是其中最漂亮,最爱干净的二小姐。

原本,这个大家闺秀和革命二字是毫无关联的。

但在“五四运动”风起云涌之际,张家却出了一名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这个人便是张洁清的姑姑张秀岩,张秀岩是李大钊的学生,她受恩师影响入党,此后不光自己投身革命,还号召感染张家十几个人走上了革命道路。

毛主席后来在七大会上还曾点名表扬张秀岩:“你改造了一个家庭。”

张洁清便是这个家庭中受姑姑影响,投身革命洪流的第一人。

少女时代起,张洁清就开始在自己原本大小姐的身份掩护下,帮助地下党传递情报文件。

1931年,张洁清入北平女师大读书,更积极参加我党领导的“新兴剧社”等团体,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33年,张洁清在读书会活动时不幸被捕,押送至南京,入狱3个月,因着那时她还没入党,身份也没暴露,家里人托人才就她保了出来。

出狱后,张洁清重新回到北平女师大读书,并在毕业后投身妇女救国会,开始了“白区”秘密工作。

也就是在这期间,张洁清结识了彭真,只不过当时彭真的名字还不叫彭真。

1935年,彭真刑满出狱,受命担任我党天津工作组的负责人,化名“魏先生”,同他有工作联系的正是张洁清的姑姑张秀岩。

彼时为了缩小目标,确保安全,张秀岩安排相较面生的侄女充当自己同“魏先生”之间的交通员。

因此,张洁清常常需要将信送到“魏先生”手上。

对于这位“魏先生”,她的第一印象便是,对方身着一件大灰袍,人长得瘦瘦高高,皮肤黝黑,“像电线杆一样”。

后来她才知道魏先生刚刚出狱不久,身体还在恢复中。

除此之外,每次送信,尽管这位“魏先生”很少说话,但张洁清就是直觉,对方是个有大智慧的人,那张坚毅的脸庞上不仅透露着可靠,还有一种农民的淳朴与真诚。

再加上,张洁清曾从姑姑口中听说对方的情况,思想怎样,干劲怎么样,所以她打心底里对这位“魏先生”十分敬慕。

后来,“魏先生”离开白区,去了延安,而张洁清继续留在白区工作。

当时的两人谁也没想到之后会再相遇。

1939年,已经成为一名党员的张洁清接受组织上的安排,结束白区工作,赴晋察冀边区工作。

结果就在晋察冀边区,张洁清又见到当年那位“魏先生”。

这时,“魏先生”已经改名彭真,并在1938年受命担任中央北方分局书记和晋察冀分局书记,投入到发展巩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中。

更有缘的是,彭真当时同时兼任中共晋察冀党校校长,而张洁清因为刚调到边区,对党的政策和农村情况不熟悉,于是自请到党校学习,成为其中的一名女学员。

在党校,彭真再见张洁清,当年那个机灵的小交通员和如今这位才貌双全的女学员的身影重合,他首先感到意外,意外之余更多了几分惊喜。

而原本就对彭真第一印象不错,心怀敬慕之情的张洁清,再见彭真,心下同样惊喜。

一些心照不宣的情愫开始萌生。

被张洁清身上独特魅力吸引的彭真,率先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这一年,张洁清27岁,早已到了结婚的年纪,而彭真比她大十岁,更是如此。

不过毕竟关系到终身大事,张洁清到晋察冀边区时间不长,对彭真的了解并不深厚,心里一时有些拿不准,所以对于彭真的表白,她当下并没有答应。

又恰巧张洁清的二弟杜文敏当时也在晋察冀边区工作,姐弟联系上后,张洁清对二弟坦言,彭对她有意思,但她还在考虑中。

杜文敏听出姐姐或许是想听听自己的意见,坦率表示:“我极力赞成,彭真同志在我们心目中那是最让人敬佩的了。”

说完,杜文敏看着姐姐的眼睛,继续认真道:

“男人嘛,长相其次,人好是最主要的。关于他的情况,在地下党时期,你也多少知道一点,至于在晋察冀,我(比你)来得早,跟他一路来的,他在这儿的政绩和在群众干部里的威信我知道,你呀,别犹豫,下决心。”

这几句掏心窝子的话,势必是亲人才会说的,也正是弟弟这番话,令张洁清打消了顾虑,增加了对彭真的好感,答应了彭真的表白。

而之后两个人从恋爱和结婚也很快,更可以说是有几分戏剧性。

当时因为党校校区山多蚊子多,张洁清被传染上了疟疾,也就是俗称的“打摆子”,整个人发着高烧,浑身冷得受不了。

彭真去看望张洁清,见此状,十分心疼,一鼓作气,干脆对她说:“我们结婚吧,结婚后你搬到我这儿来,我照顾你。”

这句话,令病中高烧迷迷糊糊的张洁清听了备受感动。

而当时同时听到彭真这句话的还有贺老总、吕正操、黄敬等人,几位首长闻言,也凑到跟前起哄:

“老彭也快40了,你小张也25了,还不速战速决,等什么呀?”

“快结婚吧,结婚后,有老彭照顾你小张,病很快就好了。”

就这样,几位首长你一言我一语的撮合下,张洁清答应了彭真的结婚请求。

1939年11月24日,彭真和张洁清结婚了,因为结婚的时候,张洁清的病还没好,所以由两个医生将她抬进了新房,可以说她是“躺在担架上结的婚”。

结婚仪式,也很简单,两床被子放到了一起,积蓄不多的彭真预支了两个月津贴,买了些瓜子,花生,枣酒,在院子里摆了几张桌子,请前来祝贺的同志们享用。

大家一边喝喜酒,一边起哄,要彭真和张洁清讲讲他们的恋爱经过,话少善于总结的彭真,对于自己的恋爱经过,也总结了三句话:“在工作中相识,在战斗中恋爱,在工作中结婚。”

这三句话,同时也是不少革命伴侣婚姻生活的真实写照。

而张洁清当时什么都没有说,后来回忆起来,她说:“我当时是在心里默念,永结同心,白头偕老。”

自此之后,从结婚后,到延安,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彭真被毛主席任命北京市第一任市委书记,张洁清成为了丈夫坚实的大后方。

无论是作为彭真的妻子、秘书,还是四个儿女的母亲,张洁清都做得极好。

解放后彭真工作很忙,张洁清就尽己所能将家里的一切事情打理好,不让这些事情打扰他。

女儿傅彦回忆起来,她还曾同父亲开玩笑,估计他连人民币都不认识,因为他的口袋里从不装钱,甚至有一次到书店买书,都不记得给钱,拿了就准备走。

张洁清还给家里孩子们定了个规矩,那就是彭真屋里的那张办公桌,谁也不准碰,因为上面有很多机密文件,早年在白区工作过的张洁清对此十分重视,很多事情,她问都不会问。

默默打理着这一切的张洁清,堪称“无名英雄”。

她的三妹张洁珣和四妹张洁璇,在解放后曾多次劝说姐姐,出来工作。

因为在两个妹妹眼中,姐姐有本事,又能干,当年在北平、天津工作的时候,组织抗日救亡活动,在夜校给女工们讲形势,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多老同志都曾惋惜地对她们说:“你二姐那么能干,怎么不出来独当一面呢?”

但是张洁清却一心扑在了彭真身上,只为彭真能心无旁骛地工作。

而彭真也深知妻子为自己付出了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对妻子也十分贴心。

由于两个人出身迥异,生活习惯上有诸多不同,像张洁清饮食喜好清雅细致,不吃水产品中无磷的东西,彭真的饮食喜好则偏向粗犷,唯爱大葱大蒜,每每这时,彭真从不挑嘴,干涉妻子的喜好。

再有张洁清爱猫,而彭真原本无感,但后来也慢慢对猫培养出了感情,开始允许猫上自己的床。

1979年,彭真担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主任,并在此后近十年间为国家法制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8年,彭真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

1989年11月24日,彭真和张洁清的50年金婚纪念日,一家老少三代聚在一起照了张全家福,彭真和张洁清手拉手坐在了第一排。

一如张洁清当年所愿,他们两个人真的做到了“永结同心,白头偕老”。

1992年,彭真病重住院,他觉自己大限将至,挨个同妻子和子女告别。

他对张洁清说:“咱们两人,我跟你很幸福。”

而后,他又对女儿傅彦叹息:“你妈妈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脑子好,有能力,又是大学生,为了照顾我,全心全意地帮我,是我把她给耽误了。”

这么多年,张洁清为他,为这个家,而没有选择出去“独当一面”,这样的牺牲与付出,彭真一直都记在心里,所以才会说出这句话。

所幸,这一次病重,在张洁清的日夜守护下,彭真扛了过去。

一直到5年后,1997年,彭真再次病重,最终在4月26日这天离开人世,自此结束了他革命而伟大的一生。

2015年,103岁的张洁清也驾鹤西去。

作为战友,两个人携手走过一路风雨,见证了革命的成功,实现了共同的志向,作为夫妻,两个人惺惺相惜,感恩对方的付出,用一生谱写了这段感人至深的真情故事。

[1]王建柱.彭真与张洁清生死相伴[J].党史天地,2007,(02):31-33.

[2]余玮.张洁清:玉洁冰清最崇“真”[J].党史纵览,2015,(08):38-43.

[3]王林育.风雨同舟五十载——访彭真夫人张洁清及其弟、妹[J].党史博览,2001,(05):34-36+39.

喜欢本文的朋友,可以点下“关注”,感谢大家支持!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26866.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