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3月25日报道(文/谢昊)在瓦里夫·库迈哈位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市中心哈姆拉街区的办公室,密密麻麻地摆放着来自中国的瓷器、绘画、邮票集和纪念章。库迈哈泡上一壶西湖龙井,招待前来采访的记者。
“在哈姆拉,人人都知道‘中国的库迈哈’。”库迈哈说。
作为黎巴嫩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黎巴嫩中国对话之路协会主席,库迈哈与中国结缘已经超过40年。
库迈哈在哈姆拉出生长大,这里曾经是贝鲁特最繁华的街区。因为邻近黎巴嫩最高学府贝鲁特美国大学,哈姆拉一直是黎巴嫩知识分子和各界名流聚集地,书店、餐馆、咖啡店在这片不大的街区遍地开花。
因为爱好集邮,他常常出没于哈姆拉的旧货商店。在他看来,邮票是“旅行的大使”,可以通过邮票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直到有一天,一张关于中国春节的邮票引起了他的兴趣。
“自那之后,我开始对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国度着迷。通过邮票,我了解了中国的多元文化和悠久历史,也见证了中国这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库迈哈说。
在以后的日子里,库迈哈走过了中国的40多座城市,领略了多种多样的风土人情。这其中,最让他着迷的还是西安。因为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兼容并蓄的唐朝的都城。
一次偶然的机会,库迈哈在黎巴嫩南部海滨城市提尔发现了丝绸之路的遗址。他感到激动的同时也开始思考:中国的丝绸是如何跋山涉水来到地中海西岸,一千多年前的西亚和东亚有着什么样的文明交流和互鉴。
2013年,中国正式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加强国际合作和促进共同发展打开了新的大门。库迈哈表示,这一倡议激发了他的灵感,于是在当年发起成立了黎巴嫩丝绸之路研究院,并于2017年成立黎巴嫩中国对话之路协会,旨在推动黎巴嫩和中国的各领域合作,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沟通交流,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紧密相连的世界。
“‘一带一路’给黎巴嫩带来了重要机遇。”库迈哈说。
尽管近年来黎巴嫩经历了经济危机、新冠疫情和贝鲁特港口爆炸等事件的冲击,库迈哈对黎巴嫩与中国的关系始终保持乐观态度。
他认为,危机过后,中黎关系将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迎来更多合作机会,尤其是在能源、电力、天然气勘探、基础设施和交通等领域。
除了经济领域的合作,库迈哈尤为看重中黎之间的文化交流。
结合自己在中国的观察和记录,库迈哈陆续出版了两本用阿拉伯语写作的介绍中国的书,分别是《龙凤呈祥》和《中国:眼中的明珠》,旨在让更多阿拉伯人了解中国的人文风物和发展成就。
谈及未来,库迈哈正在准备写作第三本关于中国的书,以邮票为切入点,展示中国的文化遗迹、历史人物和发展项目,记录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外交和经济关系。
“中国的文化和经验将使人们受益。”库迈哈说。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2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