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芸曦生活照。受访者供图
这位“大一萌新”,刚上大学就摘得金奖。
在前不久结束的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北京市总决赛的成长赛道中,作为年龄最小、年级最低的选手,19岁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3级本科新生吴芸曦一路冲进总决赛,最终捧起金奖奖杯。
在背后支撑她的,是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在澳门长大的吴芸曦,职业规划是成为一名澳门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研究员。
这个职业规划萌发于她初中时的一次阅读经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一本既讲历史、又讲政治制度的书,可以说是一面‘双重镜’。”吴芸曦说,通过阅读这本书,自己了解到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变迁历史。
吴芸曦的家庭对她也有很深的影响。从小到大,吴芸曦经常与家人边吃饭边收听时事新闻,一同对时事进行讨论和分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影响下,吴芸曦对国家外交、政治政策产生了兴趣,慢慢有了成为政策研究人员的初步想法。
高中时,吴芸曦加入澳门规模最大的学生社团“澳门中华学生联合总会”(以下简称“澳门学联”)。社团活动帮助她增进了对澳门社会和发展的了解,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
加入澳门学联不久,吴芸曦得到一个到马来西亚实地交流的机会。
在这次活动中,吴芸曦对横亘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之间的柔佛海峡印象最为深刻,“海峡极为狭窄,仅需几分钟便可实现两岸通行”。
吴芸曦说,站在海峡边眺望彼岸,听着导游讲解两国的历史和政治背景,“距离如此近的两国竟有这么大的政治、宗教、文化差异,这也激发了我研究国与国之间政治外交的想法”。
澳门的中学有许多政治、外交类的活动和比赛,参与这些竞赛活动,让吴芸曦对政治研究的兴趣愈发浓厚。
追求梦想的路上,吴芸曦也曾遇到“难关”。2021年,她参加了由外交部驻澳门公署和澳门特区政府联合举办的第12届澳门青少年外交知识竞赛。面对长达1年的备赛、新冠疫情反复、知识壁垒、临时换队友……吴芸曦也曾萌生退意。但是,一想到自己对理想职业的追求,她还是咬牙坚持,最终获得大赛冠军。
从高中二年级起,吴芸曦担任了澳门学联的副理事长。她活跃于这个拥有1.7万多名成员的组织中,积极团结澳门青年学子,策划、组织了多项探访活动。
2023年1月,吴芸曦确定被保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这之后,她全身心投入到澳门学联的社团活动中。当年,在庆祝五四青年节的契机下,她与同伴组织了新冠疫情转段后第一场澳门青年深入大湾区的实地考察活动,带领20余名澳门青年学子到横琴和广州参访。
这次参访让吴芸曦了解到大湾区升学、就业、创业等信息,也让她更明确自己未来道路的选择。
进入大学后,吴芸曦将更多时间投入到与职业理想相关的活动中去:在论文比赛中,她将“一国两制”与双循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人才引入及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等话题作为自己的选题;在职业规划大赛备赛的过程中,她立志成为澳门与粤港澳大湾区政策研究员的职业目标越来越清晰;在实践锻炼方面,她计划暑假回到澳门参与实习,持续积累经验。
在吴芸曦看来,要想在自己选择的职业方向上有更好的发展,要对社会有更丰富的认识。“我觉得跳出舒适圈,勇于尝试新鲜事物这一点非常重要。”吴芸曦说。
实际上,在成长过程中,她一直热衷于不断打破舒适圈、挑战新事物。身为同学眼中的“活跃分子”,社团中、各项比赛中总能看到她的身影:武术、书法、田径、舞蹈、羽毛球、五子棋……
进入大学后,吴芸曦继续保持着“斜杠”特质。计划在大一修满64个学分的她,还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启航发展中心、职业培训部与创新创业部、校学生会组织联络部3个社团。对于吴芸曦来说,这3个社团都是全新的领域。
不过,这么多活动并没有动摇吴芸曦的选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认为我最大的优势就是设立目标之后不惧挑战,持之以恒地前进。”说这句话时,吴芸曦抬起手做了个向前的手势。
吴芸曦的微信朋友圈挂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段话:“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才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这是吴芸曦很认同的一段话,也是她的座右铭。
“发出如初升晨曦般温暖光亮的孩子”,这是吴芸曦父亲对她的期待,也是她对自己的期待,“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芸芸众生中给大家带来晨曦与希望的人。”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瑞璇 记者 樊未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23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