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我们多少都有些了解,但对抗战胜利后的国共第一仗,可能很多人都跟我一样,觉得非常的遥远,甚至都没有听过。他其实发生在1945年8月15日,日军宣布投降的同一天,为了把八路军赶出山西境内,阎锡山急不可耐得向八路军发动进攻,打响内战第一枪,想要一举消灭山西境内刘邓大军。
当时八路军的人均弹药量不足5发,山炮只有6门,而阎锡山的晋绥军精锐尽出,气势汹汹得向晋冀鲁豫根据地的上党扑来,但没想到的是,人均不足5发弹药的八路军,把晋绥军打得全军覆灭。这一仗也直接颠覆了“山西王”阎锡山三观,至此龟缩不出,解放战争中几乎看不到他的身影。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山西王”阎锡山的“长平之战”。
阎锡山的反复
中共在抗战的时候,建立了晋冀鲁豫根据地,上党这个地区是位于,太行分区还有太岳分区的中间,抗战胜利阎锡山立刻派兵去接收。
阎锡山的盘算是,部队「占长治周围六城」也就是占据长治周围的六个城市,这样就可以对晋冀鲁豫根据地,形成地理优势,从而彻底把晋冀鲁豫根据地消灭。
晋冀鲁豫根据地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之后,日军很快的近逼山西,阎锡山以前把山西看成自己的势力范围,明定客军不许通过,此时为了自保引进了八路军,分担对日军的军事压力。
所以八路军的三个师,8月底从陕北东渡黄河,也就是说八路军进入到山西,进行抗日,初期双方合作打了忻口战役。
可是过了两三年,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国民党开始对我军开始全面打压,这直接导致了之后两次对日战争的失利。当时的山西有阎锡山自己的晋绥军,也有国军的中央军。
1941年5月6日到14日,发生了中条山战役,黄河以北的中央军几乎无法立足,不过这场战役,国军还是有部分的生战力存活下来。
中条山战役爆发之前,国共已经在这边联手抵抗了13次,可是现在因为新四军事件,两边都已经撕破脸,所以这次的战败,很多将领在这边牺牲,中条山战役后来也被蒋介石形容为,抗战史上最大的耻辱。
第二场战争又是什么,第二是1943年的太行山战役,中央军在这里的40军,新五军等等也被击败,国军失去了华北战场一切的立足之地,但是广大乡村地区依然在八路军的防守中。
抗战胜利之后,国民政府命令日军只能向国军投降,对共军而言,国军要来接收,这种行动是收割,因为中央军早就跑了,山西只有八路军在抵抗,并从日军手上收复了部分失地。
而日本在8月10日发出了乞降照会,阎锡山立刻开始调兵遣将,准备强占上党地区。
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美国总统特使兼驻华大使赫尔利,对蒋介石施压,要求蒋介石开启重庆谈判。
同日,阎锡山也电令晋军的悍将,第19军军长史泽波,准备要进军上党地区。
8月15日,日本正式投降,史泽波也率着4个师,由晋西南向上党地区进攻,总共1万7千人。
到了8月23日,史泽波很快的就占领了八路军控制的襄垣还有潞城,甚至还有已经被八路军包围的长治等等。
刘伯承、邓小平
这个时候,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立刻动员了4个野战纵队中的3个,加上一些地方武装力量等等,总共是3万1千人,在5万民兵配合下,发起了上党战役。
这三个纵队分别是,陈赓的太岳纵队,秦基伟太行纵队,还有陈再道的冀南纵队,全部只有山炮6门,20多个团大部分都不到1千人,只有半数的团有迫击炮2到4门,重机枪3到4挺,可以说火力是真的很贫弱。
与阎锡山的部队比,我军火力似乎也差了一截,这仗那到底该怎么打?
史泽波的部队是孤军深入,占领了长治等等,就陷入了守备分散。
中共中央军委对刘邓他们下达的指示,是各个击破。如果打不下来,可以围点打援。
总之,不可以六个县城同时一次性进攻,刘邓采取的策略是,先夺取长治周边的各个县城,吸引长治的援兵,力求在运动中把史泽波的主力歼灭,再来打长治。
为什么对于打这个心腹之患上党,不速战速决,反而是要先打外围,最后再来攻长治。
主要是长治的城高,壕沟也深,再加上史泽波有一万一千多人,在这边驻守。
刘邓也考虑到了自身火力不足,才会先选择打长治周边的县城,刘伯承那时有检查装备,有的人携带的子弹就是2 3发,考虑到敌我的装备优势,就只能做这样的选择。
党战役战前态势图
听起来双边的火力,存在明显差距的,很难想象9月1日正式开打的时候,襄垣立刻就被打下来。
这跟国军内部也有关系,因为那时,西安曾经参与西安事变,杨虎城的西北军第17师,也参加了包围,所以我们也可以知道,上党战役的时候,其实一些对蒋介石不满的西北军也有参与行动。
到了9月10日,太行纵队开始向屯留的阎锡山部队进攻,史泽波曾经两次从长治派兵出来援救,可是都被打回去,紧接着屯留 潞城 长治 壶关等等,在不到10天内通通都丢了。
史泽波总共损失了7000人,刘邓部队在战术上采取,集中绝对优势 各个击破,攻破5个城池之后,就可以把获得的武器弹药集中起来,用于攻长治这个县城,史泽波他现在只有长治这座孤城,不过他手下还有11000人,看到情势不对向阎锡山求援。
阎锡山派了绥远抗战著名将领彭毓斌,率领2万人向长治开过来,刘邓部队铁定要围点打援,所以他们打这个运动战,就是在等着阎锡山的援军过来。
一身日系装备的晋绥军
刘伯承为了要集中兵力打援,决定把围攻长治的速度放慢,调了冀南纵队北上,投入打援,并且要他们白天行军。
到了10月2日,八路军把彭毓斌的部队合围在屯留的西北地区,这是一个海拔1200公尺的高地。
根据当时八路军参谋长李达的说法:
有一天夜里,陈锡联还有他陪刘伯承去前线视察
刘伯承听到枪声特别稀疏,问说为什么这么的少
陈锡联回答,现在每个老兵只有5发子弹
我们正在想办法抓俘虏,抓到一个可以得到200发子弹
因为他们每个人带了300发,100自用,200发是要送到长治给史泽波
刘伯承听了很高兴说,油水还不小
彭毓斌率领的援军,听起来弹药十分充足,其实那时长治也不缺,两边其实弹药都是蛮够的,只是为了强调自己很危险,所以都一定会讲弹尽粮绝。
所以就算是被围住了,他们的人数也不占劣势,刘邓部队该怎么把他打下来,彭毓斌他们的部队被围困在磨盘瑙、老爷岭这一带,都是高地 缺水,八路军控制了山下的水源。
2万人马被围了5天,没有吃的 更没有喝的,到了10月6日的时候,彭毓斌最后下令撤军 像北突围,中途受到狙击。
彭毓斌最后在乱军中自裁,这听起来有点像长平之战,纸上谈兵的赵括最后突围失败,也是因为缺水。
彭毓斌带领的援军覆没之后,19军的军长史泽波该怎么办?
他有一篇回忆文讲到说,他其实那时反对突围,继续坚守,可是阎锡山说 这次你一定要听我的,叫他突围。
上党战役形势图
10月8日 史泽波率部突围,他是朝南走。
12日在沁水以东也被拦截,渡河的部队都成为肉靶子,整个部队覆没,史泽波也被俘虏,这样看起来,晋军是前后分三批被打掉。
第一批是长治外围的清扫战,史泽波损失了大概7000多人,接下来彭毓斌带来的援军,大概2万人又没有了,最后是史泽波从长治突围,1万人又不见了,所以算一算加起来,大概会有3万8千人。
阎锡山的长平之战,一战颠覆阎锡山的三观
上党战役,晋冀鲁豫军区缴获了山炮24门,原来6门现在有24门,增加了4倍,另外机枪有2000多挺,长短枪总共是16000多支,套一句刘伯承的话,油水还不小。
晋冀鲁豫野战军的火力如此的贫弱,号称晋绥军的精锐部队却被打得差点全军覆没。既然在劣势的装备之下,都可以打胜,有了这些装备,阎锡山当然会更难打。
这也让阎锡山不得不在思考下一步,主要是他认为他的晋军,已经没办法跟八路军抗衡,所以必须要把日军留在山西,这就有了所谓的山西残留日本军。
另外他也把太原构筑为太原碉堡城,号称能够坚守到第三次世界大战,但这也让阎锡山尽碎。整个解放战争中,几乎都没有再看到他的身影。
阎锡山那时怎么样看大局呢,毕竟他那时是山西的老大,他在1946年11月,会见了来太原的徐永昌将军,徐永昌是奉蒋介石的命令,询问现在要怎么应付中共,蒋介石竟然还派人来请教阎锡山说,你的看法是如何?
有一本书叫《阎伯川先生感想录》,其实是阎锡山的个人日记,里面有记载他对徐永昌讲
就国共双方本身比较,以潜力来说
我的发展性比较小,他们的发展性比较大
就双方的环境来讲
我得到了实力的援助,也就是美国的援助,可是他们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就组织来讲
我们的组织散漫,他们的组织坚强
将来最可怕的是,组织的力量无穷大,还有民众的力量无穷大
这两种的力量,全部都被共产党拿去
1946年,上党战役打完也不过一年的时间,阎锡山他的态度,已经悲观到这种程度了。
这是私底下日记里面写的,不用等到三大战役结束,阎锡山已经多方逼迫蒋介石下野。
阎锡山说,我要是蒋介石我就辞了。
主要是上党战役,阎锡山的损失惨重,所以他应该很清楚部队自身的问题,甚至于是整个的社会问题,其中最重要就是包括农村问题。
像是他在1940年已经说了真正的革命,是中国有3万万农民,能够把握这3万万之数,试想能发生多大的力量。
所以这个解放战争的第一战,就把阎锡山的三观都扭转了。从那之后,刘邓部队也进入了豫西一带,铺了一条进军中原的道路。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17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