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解放战争中,有十数位国民党将领选择了投诚起义,他们中也有不少人在后来影响颇大。
而要是说起他们中谁名望最高,孔从洲或许可以一提,这不仅是因为他曾参与“西安事变”,更是因为他对新中国炮兵事业的巨大贡献,同时他又是毛主席的儿女亲家。
正因如此,孔从洲的人生极富传奇色彩,值得被人们铭记。而在今天,我们不妨就来说说这位“主席亲家”的故事。
秦川灞上走出的开国元勋
身为开国元勋,孔从洲的一生可以说波澜起伏,这一点从他年轻时就体现出来了。
作为西安灞桥一户农家子弟,孔家本身有着不错的家境与家风,孔从洲的名字就是他外祖父起的,依据的正是那句“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从洲是后来才改的。
作为西北大汉,孔家男人似乎都有一种倔性,他的父亲就是这样,为了和一个宋姓地主打赢土地纠纷官司不惜倾家荡产,按孔父的话来说:“争气不养家,养家不争气”。
于是乎,孔家耗费三年赢得官司,但也从此落得个一贫如洗,以至于孔从洲没钱入学,只好到外公的私塾里就读。
孔从洲倒是在读书这件事上很有天分,他后来考上了中学,但因为没钱交学费,只好当起了车把式,也就是帮人赶马车。
原本以为自己的人生就这样沉沦下去了,但命运的转折在他十七岁那年到来了——杨虎城在陕北定边办了一所军校,正在进行招生。
在听说杨虎城办的这所军校不收学费还管吃管穿后,孔从洲大为动心,而他最终是独自一人跋涉千里,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好歹赶到了定边并成功入学。
这以后的孔从洲就是军人了,他跟随杨虎城将军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功勋,也渐渐成为杨虎城的心腹。
西安事变前,杨虎城就曾询问孔从周的意见,而他对此表示坚定支持,并主动要求带兵参与行动。
于是在事变的那天晚上,正是孔从洲带兵解除了西安城内军警宪特的武装,所以他也可以说是民族功臣。
在西安事变后,随着杨虎城被捕入狱,西北军势力也遭到了蒋介石的分化瓦解。此时,也是孔从洲等人艰苦维持着西北军的骨干力量,而他们与中共的联系从未中断。
与此同时,蒋介石也试图拉拢孔从洲,并在1943年的一天专门请他到重庆面谈,期间不断表达对孔从洲的赞赏,但这丝毫不能动摇其心志。
孔从洲的心里只有杀敌报国,他在抗战期间鏖战中条山、坚守永济,取得了很不错的战绩,他还对老家的乡亲们说:“我们要把鬼子都杀了,给我们上地(也就是施肥),让棉花长得粗又壮!”在这里,孔从洲又是当之无愧的抗战英雄。
在解放战争期间,由于蒋介石的步步紧逼,孔从洲终于下定决心彻底与其决裂,他在巩县通电起义。
得知孔部起义,毛主席大为欣喜,亲自批准了孔从洲的入党申请,并在保留38军的基础上由孔从洲继续担任军长。
此后,孔从洲与陈赓、谢富治兵团会合,合兵南渡黄河,参与开辟鄂豫皖根据地。
毛主席曾这样叮嘱陈赓:“中央把38军交给你带,那是杨虎城将军的命根子。孔将军让蒋介石吃杂牌吃怕了,你可不要吃杂牌吆!”
毛主席的意思就是要陈赓多帮助38军,俘虏与缴获优先补充对方,可见对中央对杨虎城将军情义的珍视,对孔从洲和38军的重视。
但直到此时,毛主席其实还没有见过孔从洲,更想不到有朝一日他们会成为儿女亲家。
起义将军终成主席亲家
毛主席与孔从洲一家的缘分从巩县起义那一刻就注定了,因为起义后周总理就安排人员到西安接走了孔从洲的家眷,将他们护送前往陕北解放区,而他的次子孔令华还被送到已经解放的石家庄上学。
几乎同时,毛主席的女儿李敏也从苏联回国,只是她当时还在哈尔滨停留,两人并没有第一时间就认识。
等到建国以后,李敏跟随姨妈贺怡回到北京与毛主席团聚,而孔令华也来到北京读书,他们这才一起就读于八一学校。
多年的同窗之谊让两个年轻人互生好感,为他们以后的热恋提供了充分的土壤。但在另一边,毛主席与孔从洲依旧无缘得见,因为孔从洲作为炮兵学校的校长一直在沈阳工作。
要说的是,建国之初的孔从洲并非沉浸在功成名就的喜悦中,反而被悲伤裹挟,导致这一切的正是杨虎城将军的结局。
蒋介石将杨虎城一家囚禁多年,直至败退台湾前夕终于痛下杀手,将杨虎城一家尽数杀害,甚至还用镪水将其毁尸灭迹。
对孔从洲而言,杨虎城不仅是长官,更是老师、好友、兄长,是有知遇和栽培之恩的恩人,所以他无时无刻不在为他担忧。
重庆一经解放,孔从洲就急不可待地寻找杨虎城一家的下落,可他得到的终究是一个噩耗。
得知真相的孔从洲悲愤不已,其对蒋介石的憎恨也达到了顶点,但也无可奈何。
悲痛过后,孔从洲以及十七路军多位将领,还带着杨虎城另外一个儿子杨拯民,一起到重庆为其收殓残骨,并在追悼大会后护送其忠骸返乡安葬。
了却这件事后,孔从洲再次回到了自己的工作中,在中国炮兵事业上发光发热。
多年以后,已经是中将司令的孔从洲得知了一个让他倍感欣喜的消息:自家小子过年要带女朋友回来。
这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当知道女方的身份后,孔从洲大吃一惊,他没想到自己的准儿媳妇竟然是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因而心里既是荣耀又是惶恐。
直到亲耳听到李敏对他们说“我是真心喜欢令华,要给你们当儿媳妇”时,孔从洲夫妻二人才有了发自内心的欢笑。
1959年的8月29日,还在上大学的李敏与孔令华在北京中南海举行了婚礼,当天孔从洲自然也到了现场,而这也让他终于有机会与毛主席会面。
几乎是第一眼,毛主席就认出了孔从洲,毕竟一个身形威严且顶着光头的中年陌生男人出现在人群中,认出来确实不是一件难事。
于是在第一时间,毛主席就上去热情地打招呼:“是亲家吗?”
孔从洲也是带着激动的神色给毛主席敬了一个军礼,说:“主席,我就是孔从洲!”
毛主席笑着回复:“亲家公,你好啊。”
就在两人热情寒暄的时候,毛主席还打趣他:“亲家,我可把女儿嫁到你家去了,你这个当公公的,今后就可以稳坐高堂之上,吆五喝六地使唤儿媳妇了。”
毛主席的话说完,不仅孔从洲笑了起来,在座的宾朋也都被逗得哈哈大笑,当天的婚礼也就在这样一个欢乐的氛围中进行了下去。
不到黄泉血难凉
婚礼结束后,孔从洲也没有第一时间就离开,毛主席邀请他到书房谈话。
亲戚间的寒暄过后,毛主席自然是要单独和孔从洲说一些交心话,同时谈一些正事,毕竟孔从洲不只是毛主席的亲家,更是人民解放军炮校校长。
毛主席首先和孔从洲谈到了杨虎城,这是他们都十分介怀的一件事,也就自然成为话题的切入点。
时隔多年,孔从洲依旧对杨虎城的事情十分唏嘘,谈话间情绪依旧很激动,毛主席当然是能体会这一点的,他也感慨说:“西安事变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把内战变成了抗战,而抗战时期,三十八军是我们党统一战线工作的典范!”
毛主席强调了杨虎城的贡献,也肯定了38军的贡献,这无疑对孔从洲是最大的安慰。
说完了杨虎城,毛主席又和孔从洲谈起了炮兵部队的建设问题,他问:“你对今后的工作有什么要求?”
孔从洲只是说:“我干了一辈子炮兵,希望在炮兵战线上做好自己热爱的事业。”应该来说,这并不只是老将军的谦辞,他本身的确是一个相当勤勉朴实之人。
在沈阳炮校的这些年,身为校长的孔从洲一直在第一线工作,而且还会虚心向苏联顾问学习,他自己对毛主席也说:“干了几十年炮兵,却不曾系统学习过炮兵射击理论,这几年,学到了不少知识。”
毛主席也赞誉他说:“这很好嘛,先当学生,再当老师,不管有什么困难,只要努力学习都可以办好。”
当天毛主席还和孔从洲谈了很多,而这番谈话也让他意识到孔从洲是一个十分值得信赖的人,他是一个老实人,也是一个实干家。于是就在李敏婚礼后的第二年,孔从洲被调离沈阳,前往担任新成立的炮兵工程学院的院长。
说起这所学校大家或许有些陌生,但它后来的名字则是十分响亮的,那就是南京理工大学。
为了办好这所学校,孔从洲花费了很多心血,先是忙碌于选址问题,紧接着又为师资力量而奔波,甚至为保护有才干的师生而与上级“顶牛”。得益于孔从洲的奉献,学校里很多人都说:“孔从洲院长是我们的中流砥柱!”
正是在孔从洲担任南京炮兵工程学院院长期间,毛主席再次与他会过一次面。那是1962年春天,毛主席将途径北京的孔从洲请到了中南海,他们先是谈到了儿女问题,然后再次谈到了炮兵的建设,而这一次毛主席给了孔从洲不少启发。
当时,两人谈了不少火炮技术的问题,从我军火炮的生产、装备问题到一些技术装备的研发问题都有涉及,毛主席对我军自研火炮事业的发展现状很是欣喜。
但同时表示必须尽快淘汰“三不变指挥仪”等落后装备,又对雷达的应用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都让孔从洲十分感慨吗,也十分受用。
在这次会面以后,孔从洲就鲜有再见毛主席的机会了,但他在七十年代给毛主席写过两封信。身为毛主席的儿女亲家,孔从洲的这两封信却没有一件是说家事的,无一例外都是在讲国事。
这第一封是为了救人,孔从洲致信毛主席并转呈了原38军地下党工委书记蒙定军等人的材料,而毛主席对他反映的情况十分重视,很快就批示处理,蒙定军由此脱难。这样的事情在当时并不少见,以至于大家都叫他“孔善人”。
孔从洲的第二封信为的是国防,当时正值第四次中东战争开打,而他通过了解这场战争敏锐地意识到了电子战的重要性,我军当时在这一方面能力还很弱,于是忧心如焚的孔从洲当即给毛主席写信,希望加强我军的电子战能力。
毛主席收到这封信的时候还在病中,但他在第三天就给予了批示:“送小平、剑英、成武同志阅,请剑英同志找二炮孔从洲同志商议几次为盼。”
在毛主席的支持与叶剑英元帅的领导喜爱,孔从洲的工作顺利展开,我军各大军区相继建立起了电子对抗部队。
而正是得益于孔从洲的这一贡献,我军在后来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第一次使用电子对抗部队,一下子就让越军炮兵变成了哑巴,一位军长为此赞誉电子对抗营说:“你们一个营,顶好几个炮团。”
仅此一项功勋,就足以让孔从洲名垂军史,但他却没有躺在功劳簿上,而是继续奋战在一线。
在我军多项新装备的研发工作中,比如40火箭筒、国产反坦克导弹、85高炮等等,都有孔从洲的身影。可以说,在解放军军事科技进步的道路上,孔从洲留下了一长串的脚印。
直到去世前几个月,孔从洲还在关注海湾战争,并以一个老兵的名义给中央军委写信提建议,真的是为国家事业燃尽自己最后的热血。
结语
孔从洲的一生是相当辉煌的,他是革命前辈,是民族功臣,又是抗日英雄,也是开国元勋,这些头衔无论哪一个都足以让一个人名垂青史,但它们都汇聚在了一个人身上。
而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开国以后的孔从洲依旧在国家事业上做出了惊人的贡献,其对国防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助力是巨大的。
相比之下,主席亲家这个身份倒成了锦上添花的事情。我们或许需要感慨,毛主席的女儿李敏真的是有一双慧眼,能够选出这么一个令人钦佩的婆家,从而留下这么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