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央视大型纪录片《王阳明》, 我再也不怨天、怨地、怨人了

乐人看情感2024-04-13 21:37:56  100

不抱怨、常欢喜,

人生终将迎来灿烂的新生。

余秋雨在 《乡关何处》中说:

中国历史上能文能武的人不在少数,然而在两方面都出神入化的却寥若晨星。而王阳明,则无与伦比、堪称奇迹。

纵观王阳明的一生,充满了曲折与离奇:

他本是旷世神童,却两次名落孙山;他本想精忠报国,却惨遭宦官陷害。

人生的阴暗与残酷,他都曾多番饱尝,却又凭借卓越的智慧一一化解。

浮沉人世间,起落悲欢处。

我们每个人,也都会遭遇数不清的迷茫与苦楚。

如果你此刻正被生活的重压所困,不妨静下心来,观看这部央视纪录片《王阳明》。

当你领略了王阳明跌宕起伏的一生,就再也不会怨天、怨地、怨人了。

1

纪录片第一集讲到,王阳明一出生,就是顶级配置。

他的祖父王伦是明朝著名学者,名满天下,门生非富即贵。

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的状元,后出任南京吏部尚书,是当时百姓的楷模。

而王阳明更是天纵奇才,从小骑射、兵法、经书、诗词,无一不精。

按照这样的人生走向,王阳明的仕途原本应当顺风顺水。

然而事实上,他的人生之路走得格外艰辛。

1489年秋天,王阳明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希望能成为一代圣贤。

在“格物致知”的启发下,他决心通过研究自家竹子来参悟天地间的道理。

于是他日夜盯着竹子沉思,时间长达整整7天。

但始终未能领悟其中的奥秘,反而因此病重,险些丧生。

遭受失败的王阳明,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

世间有太多无法成全之事。

正如苦心格竹却一无所获,人生中总有些遗憾和挫折,也并非我们能完全掌控。

于是他放弃了心中的执念,不再执着于立刻成为圣贤,转而全身心投入科考之中。

就在次年,22岁的王阳明赴京参加会试。

当榜单揭晓的那天,他却意外名落孙山。

为了等待下次科考,王阳明选择离开繁华的京城,前往浙江的深山静修。

不料,三年之后,落榜的惨讯竟再次传来。

一时间,身边嘲讽声不绝于耳,众多同僚都在暗地里看王阳明的笑话。

面对外界的纷扰,王阳明这次却格外淡然地说:

“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是啊,人生漫漫,谁不曾有过几回跌倒与碰壁?

有时我们满怀希冀,却换来现实的一记耳光;有时我们倾尽全力,却换来竹篮打水的结局。

前行的路上,我们总是竭尽所能,希望能收获一个圆满的结果。

可命运就是这样残酷,它让你在一次次磋磨中明白:

没有顺心如意的一生,苦难与遗憾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篇章。

但正如王阳明所说:人间道场,淤泥生莲,世间磨难,皆是砥砺切磋我也。

生命中那些苦涩的经历,最终都是在磨砺你的内心,使之更为坚韧。

学会以淡定之心应对生活变幻,你才能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成熟。

2

在纪录片第二集中,讲了这样一段故事。

王阳明在两次落榜之后,并未一蹶不振。

相反,他调整心态再次投入科考之中,终于顺利高中举人,由此正式踏上入仕的道路。

可刚刚为官不久,他就再次迎来了命运的打击。

当时朝廷宦官为政,大太监刘瑾肆意弹劾与自己意见不合的官员。

作为一名朝廷命官,王阳明多次挺身而出,为他人仗义执言。

然而他的赤诚之心,非但未能获得皇帝的青睐,反而换来诏狱铁窗的严惩。

刑满释放后,王阳明又被贬到荒凉的贵州龙场。

龙场深藏于连绵山脉的怀抱之中,四周毒雾弥漫,荆棘丛生,人要在此地生存实属不易。

彼时,和王阳明一同被贬的家仆个个苦不堪言,对着这荒凉之地满腹怨言。

但王阳明却说: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世间的凶险,只要不让其占据你的心房,那它便如同天际的流云,轻轻掠过。

在龙场,他们所住的驿站破败不堪,且无食物供给。

王阳明便着手改造附近一处山洞,将其打造成别致的居所,并命名为“阳明小洞天”。

面对缺衣少食的困境,他就亲自开垦荒地,种植作物。

没有醇香的美酒,他就自己煮一锅清淡的米粥,喝得优哉游哉。

尽管生活中充满了重重阻碍,王阳明却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从容。

他每日读书、沉思、打坐修炼,将日子过得怡然自得。

有次,一位被贬的小官员,带着他的儿子和仆人,经过龙场时借宿一晚。

他们在崎岖的山路里行走了许久,一路吃尽了苦头。

所以到了晚上,就不停地叹息自己的命途坎坷。

结果不久,三人均感身体不适,加上情绪低落,最终含恨离开了人世。

王阳明将三人掩埋后,感慨道:“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

意思是:自从我来到此地,已经三个年头,之所以历尽瘴毒而能保全性命,主要是因为我没有一天怀有忧戚的情绪啊。

生命兜兜转转,没有谁的世界能一直晴空朗照。

但正如《荀子》所说:知命者不怨天,自知者不怨人。

如果只会在抱怨里沉溺,生活只会陷入无边的黑暗里。

只要常怀一颗从容心,再艰难的岁月,也能寻得一丝心安与快乐。

在起伏的命途中,不抱怨、常欢喜,人生终将迎来另一重灿烂的新生。

3

公元1510年初,王阳明谪戍期满,终于离开了龙场。

就在他复官之后,皇帝又派他去江西庐陵管理治安。

王阳明赴任庐陵后,发现当地民风蛮横,百姓盗窃成性,官府每天都有大量案件积压。

并且,百姓对于新官上任,有着诸多不满,总是想方设法刁难。

侍从们眼见此状,都劝他尽快离开此是非之地。

王阳明却静下心来,逐一处理棘手的问题。

经过深入调查,他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原来朝廷赋税沉重不堪,加之瘟疫肆虐,庐陵百姓生计维艰,不得不结伙为盗,最终造成了官民之间势如水火的紧张局面。

于是王阳明察民疾苦,立即减免税负,又连发十六道告示来改善民风。

短短半年,庐陵焕然一新,百姓们安居乐业。

以往对他诸多刁难的当地民众,此刻也对他充满了深深的敬仰与爱戴。

王阳明说过:“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只在心。”

内心的平稳,就是指引人生前行方向的定盘针。

倘若遇到困境,便抱怨连天,难免会在浮躁颓废中沉沦。

稳住心态,暗自改变,一切就会大有不同。

纪录片中讲到,当王阳明平复叛乱,终于被皇帝征召回京。

可回到朝廷之后,他逐渐对复杂虚伪的官场感到深深的厌倦。

于是他决定离开风谲云诡的朝堂,专心弘扬自己的“心学”之说。

然而,“心学”初创,就经常被人污蔑为异端邪说。

王阳明的弟子听到那些不良言论之后,忍不住埋怨说:“他们根本不懂老师的学问,就妄加评论。”

王阳明听罢,却道:“是我们宣讲得太少了。”

面对事业的险阻,王阳明没有一味抱怨,而是积极寻找出路。

到京城之后,他开始组织讲学,宣扬心学观点。

一场不行就两场,两场不行就三场。

慢慢地,追随心学的读书人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与理学分庭抗礼的局面。

而王阳明,也终于成为了一代圣贤。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漫长一生中,都会经历沉浮与动荡。

但真正的强者,从不怨天尤人。

因为他知道抱怨不会让问题消失,只会让自己变得更糟。

与其沉溺在怨言中无法自拔,不如把握当下,全力扭转乾坤。

青松不怨大雪之苦,而是奋然挺立,才能换来千古垂名;

梅花不怨寒风之残,而是迎风绽放,才能换得孤傲之姿。

你能做的,就是把抱怨的情绪,转化成努力向上生长的力量。

当你能脚踏实地去改变,未来才能迎来全新的转机。

在纪录片《王阳明》中,有这样一段话:

五百多年过去了,世界的改变翻天覆地,历史湮没了太多风流人物。

但关于王阳明的评说,却从未停止。

学者评价他为明第一流人物;

皇帝说他是一代伟人。

我却认为,王阳明真正留给世界的,是他那颗光明之心。

尽管命运的打击接二连三,可他不仅没有陷入绝望,反而在逆境中更见豁达,最终成就了立地成圣的传奇人生。

几百年后的我们,也会身陷困境,会经历一轮又一轮厄运的洗礼。

但世间风云纵然莫测,只要我们能拥有王阳明般的淡然心态,便能泰然处之,静看云卷云舒。

点个赞吧 ,愿你我能修一份豁达与超脱,不怨不艾,从容一生。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15602.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