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国移动在广州开始小额移动支付的试点。
2006年:中国移动成立电子商务产品创新基地并落户长沙,承载移动支付业务。
2006年:中国移动在厦门开展了近场支付商业应用试验。
2008年:中国移动近场支付试点扩大到长沙、广州、上海、重庆。
2009年: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在多个场合提起中移动对于手机支付领域的兴趣,中国移动还将移动支付业务纳入其2010年KPI。
2009年10月:湖南移动在全国率先启动手机钱包业务试商用,长沙、株洲、湘潭、郴州4市为首批试商用城市。
2019年12月:湖南、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重庆等14个省移动支付平台实现了与全网手机支付平台的对接。
湖南郴州-“全国首个刷手机乘公交的城市”的故事:
2008年2月:工信部明确湖南省为“国家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省”,中国移动决定将研发基地选址在消费之都-星城长沙,委托湖南移动建设和运营全网手机支付平台,郴州分公司是应用落地工作的承接单位。
2009年3月9日:郴州移动与郴州公汽公司签署了“移动公交一卡通”战略合作协议。
2009年底:郴州市区38条公交线路共439台公共汽车全部安装了刷卡机具,湖南郴州成为全国首个刷手机乘公交的城市。
中国移动与银联支付标准纷争的故事:
2009年:中国移动提出了NFC的支付方式,推出自主研发的2.4GHz技术标准,而中国银联则推13.56MHz移动支付标准。。
2010年的双方博弈:中国移动在10省范围内启动手机移动支付业务试点。中国银联在上海、山东、宁波、四川、湖南、深圳、云南等省市开展移动支付业务试点。
2010年3月:中国移动与浦发银行洽谈战略入股及业务合作。“中国移动这次跟浦发银行谈战略入股和业务合作,最主要的目标是大力推进移动电子商务,也叫‘手机支付’或‘移动金融’。”王建宙说,“我们发展移动电子商务非常需要有银行的支撑,有金融的支撑。”
2010年11月25日:中国移动总裁李跃与浦发银行行长傅建华代表双方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包括“现场支付”和“远程支付”在内的手机支付领域开展合作,联合研发和推广“手机金融软件”和“手机支付安全解决方案”。
2011年7月:中国移动再长沙市成立中国移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确定为“手机支付基地”
2011年12月:中移电子商务公司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业务类型为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互联网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仅限线上实名支付账户充值)
2012年6月21日:中国移动与银联签订《关于移动支付业务合作框架协议》,中国移动放弃自主开发的2.4GHz标准,分歧才结束。
2011年10月19日:中国移动联合浦发银行在长沙发布中国移动手机钱包浦发联名卡,将银行信用卡与手机钱包创新性的融为一体,下一步将在湖南、上海等12个省正式面向社会发售。
2011年11月: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注册用户超过4500万,月活跃用户500余万,各类合作商户超15000家。2011年前11个月累计交易额达80亿元.
2012年6月18日:中国移动和浦发银行战略合作产品发布会,发布中国移动浦发银行联名卡及后期演进产品NFC手机、浦发银行代缴客户话费(代缴话费)、生活缴费及手机汇款。
2012年11月28日:中移电子商务宣布与国航展开手机支付合作启动仪式,国航国内网站将支持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双方将在近场NFC支付领域达成合作。
2012年12月:2012中国移动全球开发者大会,中国移动高调宣布开放基于NFC的手机SIM卡功能,并承诺明年将投入近百亿元推动NFC产业链的发展,携手多方合作伙伴向用户推广使用“手机钱包”技术。中国移动数据部副总经理沈红群表示,目前中国移动已经携手银联推动NFC受理环境的建设,2012年底改造的POS就将达到120万台的水平。“未来将继续加大与金融、交通、物流等各行业单位的合作力度,NFC受理终端将达到千万级的规模,与用户需求相匹配。”
2013年5月:中国移动全网手机支付的注册客户7000万户,月交易110亿元;手机公用事业缴费业务已覆盖全国330个城市,共800多个项目。
2013年6月9日: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移动支付平台上线新闻发布会,合作推出基于SIM卡方式的NFC-SWP移动支付行业解决方案,推出产品“手机钱包”。
中国移动奚国华董事长表示:中国移动今年将把手机钱包作为重点业务,加快在全网范围内的规模推广,全年计划销售NFC终端超过千万台。
2013年6月18日:浦发银行携手中国移动推出的移动金融新品NFC手机支付卡正式亮相湖南。
2013年7月19日:中国移动手机钱包业务将在北京率先投入使用,适用于北京市所有的公交线路、地铁线路以及支持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消费的商铺。
2013年8月20日:浦发银行兰州分行携手中国移动甘肃公司举行新闻发布会,在甘肃正式发布第一款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基于SIM卡的手机支付产品。
2013年11月: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全年累计交易1006亿元,突破千亿大关。
2013年12月19日:中国移动合作伙伴大会,中国移动透露,已依托NFC技术推出的“和包”产品。至此中国移动手机钱包业务已取名“和包”。
“和包”实现涵盖银联、银行、公交、旅游等多行业领域,已与100多家全国及地方性银行建立合作,接入全国上万余家线上、线下商户,覆盖全国近千项公共事业服务缴费,截至2013年11月底,全年累计交易额近1200亿,月使用客户近4000万。
2014年2月12日:中国移动与浦发银行、上海地铁联合宣布,将手机卡、银行卡、地铁卡三合一,推出全国首个融合移动支付、金融服务、地铁出行的“中移动浦发手机支付地铁应用”服务。
2014年6月:中国移动相关业务负责人透露,中国移动的手机支付用户8300万,去年交易额突破1300亿元。
2014年:湖北移动“和包”支付2014年交易额突破83亿元。
2015年4月:2015第七届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年会,中移动电子商务公司表示:
中国移动正式发布的移动支付业务平台“和包”,除了远程支付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NFC。
中国移动“和包”成为国内最大的TSM平台,应用超过100多个,NFC用户数量超过450万。
2015年:湖北移动2015年“和包”支付交易额破110亿元。
2016年4月:和包注册用户超过1.5亿,年交易规模超过六千亿元。
2016年6月:中国移动的NFC-SIM卡累计采购数量超过4000万张,中国移动和包(NFC)业务的使用用户数突破了1000万,“和包”在全国23个省份及100多个地市全面开展了业务。
2016年:和包支付年交易额1万亿元,用户规模破2亿。和包NFC平台已经上线了200个支付应用,成为业界最大的NFC应用平台。
2017年:和包品牌全面升级为“和包支付”,布局通信、金服、商城、出行、交费、社交六大领域,形成全覆盖产品体系。
2017年11月11日:中国移动和包支付总成交金额超70亿元,手机客户端UV破50万、PV破100万,均创历史新高,浏览量较平日提升16%。和包支付在11月11日当天上线了“和聚宝双十一预期年化收益率11.11%”和“11.11元抢价值2000元以上金饰、手表”等特惠活动,均在十几秒就被抢售一空。
截至2017年11月:和包支付年交易额累计2万亿元,用户注册量达到2.5亿人次。2016年和包支付年交易额是1万亿元。
2018年:和包支付APP上的消费金融产品广告迅速丰富起来。APP首页顶部广告位中,大力推广“和包金服礼包”,包含与和包支付合作的现金贷、信用卡品牌的送话费、送免息券等增礼活动。下方“活动专区”,则是“号码借”。和包支付APP的主要信贷推荐产品叫“和包贷”,其中包括“号码借”和“消费贷”。
2018年1月26日:京东与中移电子商务签署战略协议,和包支付打通京东平台。
2018年9月:中国移动唯一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部设在长沙,长沙和包支付产业园落户高新区。长沙市与中国移动合作打造长沙“移动支付第三城”。
2018第三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用户研究报告:财付通和支付宝在移动支付市场的渗透率分别为84.3%、63.6%,移动和包的渗透率只有3.2%。
2018年12月:和包支付划归到中国移动新成立的 “中移动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3月21日:中国移动年报,和包支付2018年交易金额超2.5万亿元。
2019年8月4日:访谈节目《财新时间》,中国移动前董事长王建宙表示:
运营商很早就把手机当作支付工具,但过多讨论了技术问题,缺乏市场适应性,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考虑不够,跟互联网公司差开了距离。
“后来当二维码一出来,无论是阿里巴巴的支付宝也好,腾讯的微信支付也好,它太方便了,一下子大规模普及了。”
2021年初:中国移动搭建首个全国互联互通出行平台,基于中国移动超级SIM卡,推出“和包出行”业务,在近300个城市开通上线。
截至2021年6月末:和包支付平台注册用户数2.93亿户,支持银行总数185家。
2021年11月:和包整体月活跃用户规模已突破1亿。中国移动互联网金融统一平台入口-“和包”已发展成为拥有支付、消金、保险、电商、超级SIM、征信等六大核心服务能力的综合型数智化生活服务平台。
2021年11月:和包与中国银联实现条码支付互联互通合作,用户可通过和包APP“扫一扫”在2000万家银联商户消费。
2021年11月:2021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焕新升级的“和包”。
2021年12月:中移电子商务通过支付牌照续展,有效期至2026年12月21日。
2023年初:和包App在淘宝App上陆续上线,成为用户购物的支付选项之一。
2023年2月:金融虎网的报道。
2023年12月:艾瑞咨询《第三方支付行业平台活跃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移动和包App异军突起,位居第三方支付行业第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