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日军铁蹄踏入中国土地,最先受到伤害的不是我国的军人,而是那些被日军抓去当劳工的我国青壮年。
众所周知,在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国民党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使得我国东北三省的土地轻而易举的落入了日寇手中。然而,日寇的野心又怎么会是区区的东北三省,日本侵略者的最终目标可是亡我中华。
在占领东北三省以后,日寇便开始为日后的全面侵华做准备,日寇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占据分布在东北三省的煤矿,并且开展开采工作,把煤炭这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存起来。
日军在开采煤矿的时候,自然不会让日本人下矿劳作,东三省的无数青壮年就这样在日军刺刀的胁迫下成为了劳工,开始了生不如死的挖矿生活。
日寇根本没有把中国劳工当人看,每个中国劳工在被带到煤矿以后,日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烧红的烙铁在他们身上烙印下一个数字,从那一刻开始,中国劳工就失去了自己的名字,成为了被日寇驱策的牛马。这样说或许还不太合适,事实上,在日寇眼中,中国劳工连牛马都不如,在把煤炭开采出来之后,日寇本可以用马拉炭,但是在当时,马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日寇根本不舍得让马去拉炭,而是用鞭子抽打着中国劳工,让他们去拉炭。
在日寇统治的煤矿里面,日寇对待中国劳工残忍至极,为了尽快开采煤炭,在日寇的逼迫下,中国劳工每天至少要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有些时候,日寇为了尽快完成开采任务,会强迫中国劳工连续不间断作业,很多中国劳工就这样活活累死在了矿洞当中。
在日寇统治的煤矿里面,中国劳工除了累死的以外,还有喝矿洞里面的地下水中毒而死的,因为煤矿爆炸和塌方而死的,甚至被活活冻死的。
在日寇统治的煤矿里面,劳工们的居住条件极为简陋,他们居住的窝棚,简直就是夏天漏雨,冬天透风。而且,到了冬天,日寇根本不会为劳工们准备御寒的棉被,为了防止他们逃跑,还会把他们身上的衣物全部收走。到了晚上,劳工们只能在窝棚当中找一些破麻袋裹在身上,一群人紧紧的靠在一起取暖。冬天的很多时候,当劳工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就会发现躺在身边的工友已经没有了气息。
在日寇统治的煤矿里面,劳工们有着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千万不能受伤,受伤就等于死亡。劳工们每天长时间的工作,身体早已经透支,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受伤,就会彻底失去劳动能力,对日寇也就没有了价值,日寇自然不会继续养着他们,而是将他们丢弃在附近的荒野。
在高德矿,有一个中国劳工生病以后,日寇见他无法继续劳动,马上把他丢弃到了附近的山沟里。事实上,每一个日本统治的煤矿附近,山沟当中都扔满了死去的中国劳工。
这个劳工在被扔出去的当天晚上,从死人当中爬了起来,他来到工棚想要找些吃的,可是日本人毫无怜悯之心,再一次把她丢进了山沟里面,在生存欲望的支配下,这名劳工再次爬出山沟,来到工棚,其他劳工见他可怜,把自己本就不多的吃食凑了一些出来,准备送给他,但是却被日寇阻止,日寇看着那些想要帮助那名劳工的其他劳工,毫不留情的对他们说:“谁要是敢帮他,就把你们也扔进山沟里等死。”
然后,日寇第三次把那名劳工扔进了山沟里面,在被扔进山沟里面以后,那名矿工再也没有了爬起来的力气,最终被活活饿死,山沟里面又多了一具中国矿工的尸体。
在日寇统治的煤矿里面,因为受伤被日寇残忍抛弃的中国劳工不计其数,在他们当中被活活冻死,饿死算是运气好的,一些运气不好的,在被扔出去之后,会遭遇徘徊在附近的野狗,被野狗生生撕咬致死。在阜新煤矿里面,有一个叫王跃珍的劳工,在他受伤以后,日寇毫不犹豫的把他丢进了附近的万人坑当中,王跃珍刚刚被丢进万人坑,附近的几条野狗便向着他冲了过去,因为长期过度劳作,再加上有伤病在身,王跃珍毫无抵抗能力,只能看着一群野狗在自己身上不停撕咬,把自己身上的肉扯下来吃进肚中,最后被活活疼死。
日寇统治东三省期间,不仅抓捕中国劳工进行煤炭开采,同时,也有一些劳工被日寇抓去,进行林木砍伐或从事建筑工作。在东三省,被日寇抓去充当劳工的中国青壮年,最后能够活下来的,可说是千不存一。日寇统治东三省的十几年时间里,在东三省制造了60多个万人坑,其中仅在辽宁省便有34个万人坑,这些万人坑当中,每一处都有上万具中国劳工的尸体,有些万人坑当中的中国劳工尸体甚至达到了数万具。
60多个万人坑,百万具左右中国劳工的尸体,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南京大屠杀当中,死在日寇手中的中国军民人数,在中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中,也从未有哪一场战斗,造成过如此巨大的伤亡,日寇对我中华民族欠下的血债罄竹难书,作为中华后人,炎黄子孙,我们又怎能忘记这份血仇?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204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