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战场与辽沈战役
韩先楚
蒋介石见东北局势严重,于十月二日亲飞沈阳,一来给他的部属打气,坚定信心;二来协调在增援问题上的意见分歧。蒋介石意识到,锦州安危是东北国民党军存亡的关键,因而从锦西和沈阳组织两个重兵集团,大力增援锦州。
原拟仅从华北调六十二军三个师、九十二军一个师和独立九十五师,后又决定从烟台增调三十九军两个师,海运葫芦岛。加锦西、葫芦岛原有四个师共十一个师,组成东进兵团,由十七兵团司令侯镜如指挥,增援锦州。这是函关紧要的环节,锦西、锦州敌人前沿间隔不到三十公里,这段距离之间既无险要地形,大部队也无进退余地。
沈阳方面,敌军以新一军、新六军各两个师,新三军三个师,七十一军两个师,四十九军两个多师,后又增加青年军二O七师三旅,共十二个师(旅),组成西进兵团,由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九兵团司令廖耀湘指挥,增援锦州。
在沈阳方面如何增援问题上,蒋介石、卫立煌、廖耀湘各有打算,意见分歧。蒋介石要沿北宁路直接打向锦州,因为西进兵团是东北国民党军精锐,有全国五大主力军中的两个,新一军和新六军一定可以增援上去。卫立煌要集中兵力守沈阳,利用沈阳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壮大自己,争取局势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转化。
他说与共军对阵,我们都不是生手,锦州攻城决不会不考虑打援,增援兵团出得去可就回不来了。为此,他同敦促执行蒋介石命令的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顾祝同多次争执,甚至起誓说:“出辽西肯定全军覆没,不信我同你划个十字!”
廖耀湘同意增援,但不沿北宁路直趋锦州,以免陷入我军口袋,而是沿中长路打向营口,以营口为依托,经盘山向西。这样,增援得手固然理想,增援不上去屁股坐在营口也不致失去主动。三种主意各不相让,反复争论。
蒋介石也难武断行事,在沈阳高级军官会议上,心情沉重地说:“形势的发展,实在出乎吾人所料。锦州是东北我军的咽喉,势在必保。我此次来沈,是来救你们出去的。过去你们要找共军主力找不到,现在已集中在辽西走廊,正是你们为党国立功的好机会,只要大家以革命精神下定决心,坚决服从命令,我想一定可以成功。今日惟有死中求生,如此战失败,则与各位再无相见之期矣!以往的失败,就在于不听我的话哟!……我已经六十多岁了,死了没什么,可你们还年青,再不听我的话,一个一个都让共产党把你们抓了去!”
这个会议最后形成的方案,是一个折衷方案:西进兵团立即行动,由新民出彰武、新立屯,切断我军后方补给线,借以影响锦州攻城。
毛主席及时洞察了敌人的企图,当即发电指出:敌人进占彰武置于无用武之地。卫立煌想用取巧的办法引我回援,借以解锦州之围。只要你们不怕切断补给线,让敌人进占彰武并非不利。待锦州打的激烈,彰武之敌回头援锦,他已失去了时间。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求得一星期内外攻克锦州。即是其他目的均未达到,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国民党军非常重视锦州,自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侵占以来,一直以重兵防守,苦心经营。尤其是一九四八年三月东北冬季攻势结束以后,迫于形势严峻,更加重视了锦州的防守,成立“剿总”锦州指挥所,指挥第六兵团,及其所辖九十三军和新八军等七 个多师,加冀热辽边区地方武装,十万之众守城。
并利用市周帽儿山、大小紫荆山、罕王殿山之绵亘起伏地,和日伪统治时期构筑的旧工事,构成了互为犄角的坚固的外围阵地。市区工事七期整修,以老城和环围新市区的土城为骨干,北依北半城高地,南依小凌河、女儿河,构成了许多独立固守的支撑点,以制高点和坚固建筑物为核心,围以若干地堡和副防御,形成点点相联以点制面的全纵深防御体系。
城墙之外有外壕、铁丝网、鹿砦些和布雷区,城墙上满布相互交叉的明暗火力点。城里划分五个防守区,依托高大建筑,也都构成了互为联系的防守网。所以,防守锦州的虽然是国民党军二等部队、基于坚固设防,战斗力也相对提高了。
我军确定以二、三、七、八、九纵,六纵十七师和炮纵主力,约二十五万人攻打锦州。二、三纵和六纵十七师,炮兵主力和坦克团,由三纵首长统一指挥,从北向南作主要突击。七、九纵,配属炮纵一部由七纵首长统一指挥,从南向北同北面主突部队对攻。八纵配属一纵炮兵团由东向西作辅助突击。
作战原则为:大胆穿插, 各个歼敌,先吃肉后啃骨头,求得首先歼灭西半城敌人。四纵、十一纵,加紧构筑塔山一线阵地,以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寸土必争, 坚决死守。
十月初我攻城部队先后开始外围战。城南克罕王殿山、炮台山、双山子,城东克大小紫荆山、东大梁、北大营、八家子,城北克合成燃料厂、团管区、师管区、大疙瘩、配水池,逼近城垣。
敌人明白锦州城在战略战役上的重要地位,十分重视外围坚守和长期经营。外围战斗相当激烈,敌人凭坚顽抗,反复争夺。如城北配水池,敌人自称为“第二个凡尔登”,“守配水池的都是铁打的汉”。虽然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土高地,以八百人的一个加强营据守,我三纵七师经八个小时的战斗,多次突击才攻克。以“打铁汉”的豪迈气概,打垮了敌人三十次增援和反扑。
主攻部队二十团一营,在遭受重大伤亡情况下,营长赵兴元重新组织火力,调整干部分工,在“一人一枪,战斗到底!”的口号激励下,顽强战斗。二十八名负伤同志,拿起武器继续战斗。战斗组长吴亚丁,抓起烈士的机枪和手榴弹,一个人四种武器,独当一面,腹部六处负伤,塞回流出来的肠子,坚持战斗。这个营由于打得英勇,战后全营荣立大功。三纵在攻击配水池时,首次使用了一个坦克营二十多辆坦克,击退敌人反扑后,部队直趋城下,纵队指挥所也进到配水池。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98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