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成为热点词汇。在政府十大任务中,“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位列首位。培育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各地竞逐的“热门赛道”。
近日,青岛印发《青岛市加快场景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供场景、给机会”加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落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基本构建起重点突出、要素齐备、协同联动的场景建设体系。
以科技为引导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2024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在经略海洋上奋力争先。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在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早在2022年,青岛出台第一部精准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综合性产业政策《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两年来,累计评定奖补资金9442万元,70%投给海洋产业项目或产品,25%投给海洋人才和科技创新,5%投给高成长性涉海企业。今年1月,大型深远海养殖网箱“深蓝2号”在青岛顺利出坞,该“大国重器”的建成,进一步促进青岛海洋渔业提档升级。
目前青岛拥有国家深海基地、崂山实验室、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等一批“国字号”院所、高校,28个海洋及相关产业在青岛均有布局。海洋是青岛最鲜明的特色优势,同时也是支持经济高质量的发展战略要地。
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挂牌不足1年,已培育国家级创新平台5个、省级创新平台8个,聚集人工智能企业200余家,其中独角兽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省级“瞪羚企业”21家,规模过百亿元者已有3席。近日,青岛印发《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发展改革领域)细则》,通过对场景应用实验室和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的支持,为有转型需求的中小企业提供方向,让中小企业通过普惠诊断接触到行业先进解决方案。
近年来,青岛紧抓风口,引进京东方、歌尔、中科曙光等一批龙头项目,集成电路、虚拟现实等产业加快壮大,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突破发展。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方面,青岛培育国家软件百强企业4家、国家鼓励重点软件企业3家、省软件百强企业24家,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3月20日,青岛召开农技推广工作会议。会上,首次发布一批含金量高、推广价值大的农业技术集成创新成果,同步推介2024年全市主要粮油作物主导品种35个;推介小麦“三改三提”单产提升技术等主推技术10项;推介动力换挡拖拉机、耕地反转犁等主力机型10种;发布黄金氮、海藻复合肥等绿色农资创新产品10个。2024年,全市农技推广工作以推进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两区建设”为重点,将高产优质的新品种、节本增效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送到田间地头,帮着农民赚钱,全面提升农技推广队伍素质能力,加快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智慧民生 打造生活服务、消费新场景
伴随科技的发展,近年智慧场景出现在各民生领域,给居民生活带来便利。“互联网+护理服务”目前已经在一些医院和街道展开,该服务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将医院工作融入社区和家庭,只需手机预约下单,多项护理服务就可以走进家门,免去医院与家之间的奔波。
除护理服务,青岛远程医疗已覆盖多个诊疗项目,早期,青岛市人社局上线运行“工伤认定远程视频调查”系统,身处异地、行动不便的受伤职工足不出户可完成工伤调查;海信医疗与珠海市签约远程超声项目,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城阳医院开通远程胎心监护,提升医护人员对异常胎监判读能力,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青大附院成功完成全国首例5G环境下远程机器人辅助种植牙……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广泛应用,打破了传统医疗服务时空距离,满足群众多方面看病购药需求,实现诊疗服务再升级、服务内涵再拓展、便民成效再提升。动动手指、足不出户看专家,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给患者就医感受带来切实提升。
随着青岛市人工智能领先发展,学校相关的课程推进也逐步展开,《青岛市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意见》提出构建青岛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对课程的定位、实施有了详细规划,集“课程教学、应用实践、互动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开始在学校落地。为更好催生科学萌芽,市教育局以青岛入选山东省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城市为契机,选培100余所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学校,为未来培养更多相关领域人才。2024年,“建设中小学人工智能实验室200间”被列入政府重点办好的15件实事之中,目前,青岛已经建成688间人工智能实验室,全市教育城域网主干网达到100G,互联网出口达到70G,学校接入达到10G,全市100%中小学建有无线网络。
在文旅消费方面,中山路、大鲍岛等历史老城区,通过打造特色化“流量营销IP”,创建以“老建筑+新体验”为主题的消费新场景。今年第二届青岛·市南新春逛街里节以中山路为轴线辐射周边片区,中山路、海誓山盟广场、太平路、劈柴院、太兴里、四方路黄岛路三江里等六大主题街区实现全域欢动,为市民游客呈现一场融汇美景美食、潮流时尚、节庆年俗的新春文化旅游盛宴;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里,“烟火气 国潮风 市北情”大鲍岛新春市集如火如荼。各色文化活动接连不断,让历史老街区成为吸引一批批市民游客的打卡点。在加大老城区文化建设同时,加大周边配套建设,对智慧停车场、步行道景观等便民设施进一步优化,通过VR、AR等技术让更多没来过青岛的人了解青岛,为旅游季打下流量基础。
加强城市资源管理 打造文明社会
城市资源管理是建设精神文明城市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青岛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进一步完善,从2020年1月6日《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开始实施到现在,4年间,全市共提标打造545个垃圾分类五星小区,持续改善居民投放环境,青岛垃圾分类工作正在逐步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青岛市已连续5年将垃圾分类工作列入“市办实事”,形成了完善的工作推进机制和资源要素保障体系。目前,青岛市3家单位入选全国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工作重点单位;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和改革局获得“全国节约型机关”荣誉称号;大力实施“9218”工程,全市邮政快递业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到98.5%;制定《关于推广使用可降解购物袋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工作方案》,以农贸市场、商场、超市为重点,广泛推广使用可降解购物袋;引导实体销售、快递、外卖等企业严格落实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有关规定。与此同时,分类处理设施全面布局,全市现有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7座、设计处理能力9900吨/日,厨余垃圾处理设施38座、设计处理能力1490吨/日。
在社会治理方面,人工智能发展为打造数字化社会带来全新动力。青岛市全面深化“一网统管”改革,建成省市区三级联动的一体化城市云脑体系,发布省内首个城市云脑通用能力服务平台(UCS),整合汇聚485个应用场景、18.9万项能力资源、24.6万路视频,建成工业运行等20余个领导驾驶舱专题,将各级各部门“千条线”业务纳入一网统管,构建起“平战结合”“平急转换”一体化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城市管理问题处置率从95%上升至99%以上,有力处置燃气泄漏、消防隐患、供水管网压力不足等900余次城市隐患。持续推进“一网通办”改革,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推进覆盖企业登记、工程建设、社会组织、交通运输等高频业务领域行政审批全流程数字化场景建设。加快“无证明城市”建设,今年围绕出行、生活等领域新增电子证照证明应用场景55个,推动110类高频电子证照证明在政务服务、行政执法和社会化场景全面应用。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不仅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更体现了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形成新质生产力,要依托科技,依托创新。青岛近年来聚焦优势领域,发挥海洋城市特色,加快全市场景系统性建设,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信网评论员 孙宝震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9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