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 王稼祥被迫搬出中南海, 朱仲丽: 这个时候你讲话小心点儿

历史伟人录2024-03-25 09:56:48  133

王稼祥从来没想过,他们有朝一日会离开中南海,搬离的那一刻,朱仲丽明白了各种缘由。

王稼祥被迫搬出中南海

朱仲丽有一个外甥女叫谭国安,这个小姑娘和王稼祥一家相处的时间比较长,感情也较为深厚。

1953年,7岁的谭国安从湖南到北京治病,就借住在姨父的家里,姨父他们果真如她想象中的平易近人,有什么好东西都惦记着她,7年后,谭国安又一次来到王稼祥他们的身边,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和他们生活在一块。

王稼祥夫妇见证了谭国安从读中学到上大学,再到毕业分配工作这一系列人生大事。之后谭国安结婚生子,又被正式调回北京工作,如此一来,她又能和姨父他们住在一块,因为王稼祥夫妇没有女儿,所以一直将谭国安当自己亲生的对待。

那时候他们一家人就住在中南海怀仁堂东边的一个小四合院里面,住在前面的是董必武。谭国安被安置在东屋,北屋大部分的区域是王稼祥的书房兼办公室,不管多少次打开书房,谭国安都会被姨父的书房震撼到,里面摆放着十多个大书柜,存放的书高达上万册。书桌旁边的躺椅上、小茶几上面等等地方都放满了书籍,有的摊开,有的夹了纸条,还有的用粗红笔做好了记号。

那时,谭国安正在准备高考,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一天下来,她的脑子里都充斥着知识,有时候她早上五点起来背俄文单词,一看外面,好家伙,王稼祥书房里面的灯还无比明亮,直到后来谭国安才知道,原来王稼祥一年四季,几乎每天都是5点第一个起床,随后投入到工作之中。曾经,谭国安也曾问过姨父,为什么总是有干不完的事情,王稼祥笑着解释:“工作就是我最大的愉快。长大了你也会这样的。”

正是在姨父的耳濡目染之下,谭国安的学习一直名列前茅,之后更是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即便是在人才济济的清华大学,她依旧是其中的高材生,20岁那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她成长的过程中,王稼祥夫妇占据了重要的角色。

然而,任谁都没有想到,一场风暴在他们不知道的角落悄悄酝酿着。

1965年,杨尚昆受到中央领导人的委托前去看望王稼祥,征求他的意见,是否还要再做点工作。王稼祥点头同意。一个星期以后,周总理看望王稼祥时,也询问了他同一个问题,王稼祥直言,可以做点研究工作,周总理同意了,让他再找几个秘书。

次年,中共中央做出决定:王稼祥任中央外事小组副组长。从这之后,他不再过问中联部的工作。

同年,王稼祥不得不搬出中南海。

凡是不直接参加常委会工作的同志一律搬出中南海

这天,王稼祥秘书告诉他,有两位中央领导人要马上过来。

王稼祥心里有些不安,不知道谁会过来。

秘书解释:“中央政治局委员李富春、中办负责人汪东兴。”

听到是这两个人过来,王稼祥肉眼可见的松了一口气,因为李富春和蔡大姐一直以来都很关心他们,汪东兴于他而言再熟悉不过,他们是延安中央党校的同学,汪东兴还是他的入党介绍人之一,这么多年来他们也经常在中南海见面。

客人离开以后,王稼祥告诉妻子朱仲丽:“刚才他们代表党中央常委告诉我,中央最近有决定:“凡是不直接参加常委会工作的同志一律搬出中南海......”不过,已经给他们选好了三个住处,他们可以都去看看,然后选择一个。

朱仲丽没想到,事情发展会这么快。

王稼祥看着妻子:“汪东兴说,北海后门的那处比较好。那儿离公园较近,可以去散散步。”

他们没有再多言,实际上心里都门清,搬出中南海,这意味着中央已经不再需要王稼祥了。如今靠边站,下一步会是什么样的结果,这都是他们无法预料到的。

他们沿着中南海的熟悉人行道又悄悄地走了一次,这是他们在沉痛地告别。

“稼祥,这个时候,你讲话小心点儿吧!”其实,他们平时在家里讲话已经非常小心了,只是,之后要更加的注意。

下午的时候,办公厅副主任奉命亲自陪着王稼祥夫妇看房子。一个位于王府井的北头,地段比较热闹,还是一个三合院,红漆大门,院子里面种了花;还有一个是离北海后门不远的院子,这个单独的小院有一栋小院,院子里面种了不少的树木,还有六七株葡萄,曲折地盘在了绿色架上,整个院子里都透露着一股子宁静。

回家以后,王稼祥夫妇凑在一起商量要住在哪一处。

最后还是朱仲丽拍板定了:“既然有意叫我们搬进北海后门那栋,就决定了吧。”

王稼祥摇摇头:“那地方太高级了,不宜于我去住。”

“去吧,住了再说,”朱仲丽已经打定主意,所以说出的话很坚定,王稼祥听后也就没有反对。

就这样,他们搬离了中南海。

王稼祥在深切忧虑中逝世

1970年,王稼祥住进了北京医院,经过医生的精心医治,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在医院住了1个多月后,王稼祥就试探性的给毛主席和周总理写了一封信,信中的内容大致是感谢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关心,到北京医院治病,如今已经恢复健康,如今还需要在门诊继续治疗,是否能够留在北京,请指示。

就在他们日日等候着回音时,中央办公厅派人来找朱仲丽谈话,朱仲丽得知他们可以搬回原来的住处了,只是,不知道朱仲丽他们需不需要修缮房屋。

对于当时的朱仲丽来说,能够回到北海后门原本的住处居住已经是莫大的幸运,根本就没有想过再提任何的要求,就这样,他们搬回了原住处。

“九一三”事件后,很多干部都纷纷上述向中央表态。

王稼祥听到王震的分析后,询问道:“你看我是否也应该写封信给党中央、毛主席呢?”王震点头,确实应该这么做,而且还是越快越好。

很快,王震就将王稼祥写的信送到毛主席的手中,毛主席一字一句看过后,对王稼祥给予了高度评价,还让周恩来在九届三中全会上作传达。自这之后,王稼祥的政治待遇明显得到了改善。

只是,距离上次工作,已经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王稼祥打心底想要为党工作,思及此,他提笔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表达了自己强烈的想要工作的欲望。

1972年12月18日,周总理将这封信报送毛主席,上面写着:“我意,稼祥同志可以做外事调研工作,如主席同意,请批示,以便向中央报告。”

毛主席在上面批示了三个字:“可试行。”从这之后,王稼祥有了工作。

然而,王稼祥没想到,在这一场风波后,更浓重的乌云朝着他袭来,他再也承受不住如此重大的压力,最后猝发心脏病,他燃烧了一辈子,这次,真的彻底熄灭了。这一年,他不过才68岁。

文章信源&参考资料:

《王稼祥传》:安徽人民出版社 , 1998版;

《我们的长辈王稼祥 》:辽宁人民出版社 , 1997版;

《王稼祥夫人朱仲丽自传三部曲》: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 1995版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8669.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