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著名事件,也是清王朝抗击外来侵略的重大功绩。正因如此,左公之名方能远播海内,成为我们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然以御史看来,如果把收复新疆之大功都归结于左宗棠一人,似乎有失偏颇。客观地说,左宗棠作为统帅功不可没,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他背后的两个重要人物,这两个人的就是林则徐与慈禧太后。
林则徐留给左宗棠的政治遗产
道光二十九年,时任云贵总督的林则徐病重请假回乡调治,奏请朝廷开缺。还乡途中林则徐路过湖南,在湘江舟次上接见了左宗棠,两人彻夜长谈。
其时左宗棠自诩为“湘上农人”,无职无品只是一个穷酸的教书匠,林则徐贵为一品大员,又是左宗棠的前辈,按常理推论是不可能接见这么一个落魄举人的。
那么林则徐为何要单独接见左宗棠呢?说来话长,林则徐的仕途与湖南籍出名的大佬陶澍有诸多渊源,陶澍任两江总督时,林则徐任江宁布政使,后提升为江苏巡抚。可以说,林则徐在江苏任职期间,陶澍对他是很重视的,也曾多次向朝廷举荐过林则徐。
而陶澍与左宗棠的关系十分密切,他们是儿女亲家,加上陶澍的女婿胡林翼也多次向林则徐举荐过左宗棠,所以才会有了这一次会面。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成了道光皇帝的替罪羊,被发配新疆效力。前后算来,林则徐在新疆呆了近三年时间,这三年当中,林则徐行程三万里,历勘库车、阿克苏、乌什、和田、喀什噶尔、叶尔羌及伊拉里克、塔尔纳沁等处,将各处地形地貌详加记录。
而且过实地考察,林则徐感受到沙俄侵略的潜在威胁,向驻边大臣呼吁亡羊补牢,绘制边境卡伦地图,建议改屯兵为操防,实行兵农合一,加强边防力量。
也就是说“塞防”的观点是林则徐最先提出来的,而非左宗棠。史料中并没有用记载林则徐与左宗棠彻夜长谈到底谈了什么,但基本可以断定,林则徐将自己在新疆的所见所闻以及详细的资料,都交给了左宗棠。
显然,林则徐将左宗棠作为自己的衣钵传人,希望他日后能继承自己的政治遗愿。左宗棠不负使命,在后来的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力挽狂澜以军功跻身实力派封疆大吏,这为他日后收复新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不能说林则徐是收复新疆的功臣,但至少左宗棠的功劳簿上要记上林则徐一笔,甚至可以说,没有林则徐的铺垫,新疆之战将会打得更加艰难。
慈禧太后乾纲独断支持左宗棠出兵西北
同治十三年发生了日本侵台事件,并由此引发了“海防”与“塞防”之争,直隶总督李鸿章主张海防,湖南巡抚王文韶主张塞防。
左宗棠的态度表面上是两者兼具,两手都要抓,实际上骨子里还是主张塞防,认为只有收复新疆才能助海防益。
海防与塞防不仅仅是政治分歧,说到底就是一场资源争夺战,赢的一方将会得到更多的财政支持。然而此时的朝廷早已穷途末路,国库空虚财政拮据,无力两者并举。
争论最终有了结果,慈禧太后采纳了左宗棠的意见,并以陕甘总督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授予节制三军之大权。
慈禧太后的名声不太好,总是给人以奢靡误国的印象,但在这件事上,慈禧表现出了一个政治家应有的气魄与智慧,论其胆略、谋略,慈禧要比他的丈夫咸丰以及道光都更具政治眼光。
话说起来轻松,事做起来难,左宗棠的雄心壮志归根结底还是两个字——银子。据左宗棠的大致估算,西征军费至少要一千多万两,慈禧太后硬是把国库最后的五百万两全部拨给了左宗棠,不足部分则让左宗棠自筹。
所谓的自筹无非就是向西方各国列强借款,而借款一事极为敏感,当时朝中很多大臣都极力反对。为了让左宗棠毫无顾虑地打好西征一仗,她下了一道著名的上谕,即“十年不参左”,正是有了这道上谕,胡雪岩才能为左宗棠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勤补给。
事实上,收复新疆的花费远超左宗棠的预算,至少翻了三倍,所用高达数千万两。这其中固然有高额的借款利息,但也不否认左宗棠过于依赖胡雪岩,在借款一事上有所纵容,使得胡雪岩一跃成为红顶商人。
左公为官清廉视钱财如粪土,然胡雪岩难免会以借款之机从中渔利,而这些钱最终都是朝廷买单。这也是胡雪岩后来被清算时,左宗棠难以护他周全的本质原因。
历朝历代任何一次改变国家命运的重大事件,仅靠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背后必须要有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大功亦然,既少不了林则徐的铺垫,更少不了慈禧太后的毫无保留的支持,仅此,后人们就要给林则徐和慈禧太后记上一功。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85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