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超过,但二者肯定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相互竞争。
小米汽车走的是纯电路线,后续的产品矩阵也肯定是纯电,而比亚迪目前的销量中有一半为dm I混动车型,这二者所面临的客户群体他就不一样。
在充电桩等基础设施仍不完善,仍有很大欠缺的情况下,纯电车型就有摆脱不掉的里程焦虑,这意味着小米苏七并不适合于家庭的主力轿车。
而比亚迪的dm I混动技术是一个折中方案,既能享受纯电的驾驶感受以及省油,又能够利用现有的加油站等基础设施,摆脱里程焦虑,用车无忧,受到了很多家庭消费者的喜爱。
所以,比亚迪的dm I混动车型,特别是秦plus Dm I汉plus dmi,受到了很多家庭用户的买单,而小米苏七现阶段更多的是一种玩具属性,下单的要么是科技爱好者,要么是家里的第二辆车,消费者受众会窄的多。
小米汽车的纯电路线是绝大多数造车新势力所采取的,因为汽车产业链的成熟,纯电车型就能够快速下地,但dm I混动技术比亚迪已经经过十几年的迭代,其他车企想抄都没法抄。
而当前全电路线的新能源车企,除了特斯拉,其他的蔚来小鹏,包括理想的mega市场表现都一言难尽,也就是这些车企仍然在生存线上挣扎,而比亚迪在2023年因为规模优势凸显,单车利润已经可以达到一万人民币,比亚迪已经掌握了先手优势。
简单来说,当前的小米汽车仍然是个零部件的组装厂,而比亚迪几乎已经做到了全栈自研(除了钢铁和玻璃不自己造,其他都是自己的企业搞)
所以,这里面的风险不一样:
小米汽车主体的外包体系,供应商能够分担风险,
而比亚迪的全栈自研依托于市场销量,因为全栈自研的成本太大了,属于重资产投入,一旦产品市场销量不及预期,这些重资产投入就会形成对车企本身的拖累。(幸好当前比亚迪的销量上来了)
然后再看二者之间的优势,
小米在手机领域对供应商的整合能力,对成本的控制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如果这种能力能够复制到新能源汽车领域,小米汽车的竞争力就会显著加强。
而比亚迪因为全栈自研(一般车企零件自主率为30%左右,比亚迪的零部件自主率达到了75%),主打一个零部件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所以,比亚迪控制成本的能力极强,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年比亚迪秦plus dmi能从9.98万直接降到7.98万的原因。
所以总的来说,小米汽车初出茅庐,但潜力巨大,而比亚迪汽车优势已经凸显,但挑战巨大。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83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