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五年八月,朱元璋的发妻、51岁的孝慈高皇后马氏病逝。了解朱元璋的都知道马皇后不仅仅是朱元璋患难与共的结发妻子,更是朱元璋创业期间的“贤内助”,所以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夫妻感情非常深厚。朱元璋刚登基便将发妻马氏封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哪怕是后宫美女如云,贤能者不在少数,都无人能撼动马皇后的地位。
在马皇后弥留之际,朱元璋问皇后还有什么想说的?没想到马皇后在临死之前关心的并非一己之身,而是天下,她向朱元璋说:希望陛下能够用贤才,多多听取别人的建议,做事能自始至终,认认真真地对待;子孙都能贤能,大臣百姓都有所依靠。
没多久,马皇后便病逝了。
朱元璋非常伤心,决心自此以后不再册立皇后,他唯一的皇后只有孝慈高皇后马氏。
马皇后病逝后,朱元璋仍旧在皇位上16年的时间。
这16年里偌大的后宫自然需要人来代行皇后之职,统管后宫。朱元璋坐到皇位上后,后宫中除了马皇后外,地位最高的便是成穆贵妃孙氏,1360年孙氏18岁的时候,朱元璋主动向孙氏的长兄孙瑛求来的。
因为朱元璋得知孙氏十分贤德聪慧,言行举止皆遵从礼法,是难得的贤女。孙氏还是很得宠的,先后为朱元璋生下四位公主。并且在洪武三年,被封为仅次于马皇后的贵妃。
帮助马皇后处理后宫之事,只可惜成穆贵妃孙氏在洪武七年便病逝了。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逝后,后宫之中便无人统管后宫,而朱元璋又没有再册立皇后的意思。所以便在马皇后丧期过后将李氏(广武卫指挥使李杰的女儿)册封为淑妃,统摄六宫。
就这样李淑妃虽无皇后之命,却有皇后的实权。
据说在太祖皇帝长期在外南征北战时,至于李淑妃陪伴在左右,如此便可以看得出太祖对她的宠爱程度。在马皇后病逝后能让李淑妃统管后宫,也在情理之中。然而李淑妃没多久便病逝了,后宫之事不能无人打理,朱元璋便从剩下的妃嫔中选择一位德行出众者统管后宫。
就这样郭宁妃成为朱元璋后宫中第三位掌权者,位比皇后。
朱元璋在位31年之久,成穆贵妃孙氏虽然曾辅佐马皇后管理后宫,但毕竟不是掌权者,只是辅佐。所以朱元璋后宫真正的掌权者只有三位:
马皇后:掌管后宫15年的时间
李淑妃:掌管后宫的时间最短,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便病逝了
郭宁妃:从洪武十七年接替李淑妃开始,便一直统管后宫,至于郭宁妃哪年去世并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
马皇后是朱元璋的发妻,作为皇后统管后宫是理所应当的,李淑妃在朱元璋南征北战时便跟随左右侍奉,马皇后之后位比皇后也无可挑剔;那么郭宁妃呢?
郭宁妃究竟何德何能,成为朱元璋后宫的第三位掌权者呢?
这就要不得不提郭宁妃的娘家—明朝初期的勋贵家族郭氏家族,朱元璋创业期间,身边能征善战的大将不在少数,而最早看好朱元璋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便是郭氏家族。而这还要得益于郭宁妃的父亲郭山甫,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01
1352年朱元璋在收到老乡汤和的信后,便加入了郭子兴的起义军。郭子兴十分看重骁勇善战而且机灵的朱元璋,便让其做自己的亲兵。而朱元璋也因为精明能干,每次打仗都是冲锋在前而在军中威望很高。郭子兴将其视为知己心腹,凡事都会找朱元璋商量。甚至还将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自此以后朱元璋在军中被称为“朱公子”。
然而郭子兴与自己的儿子都是心胸狭隘之人,见朱元璋在军中的威望如此之高,便心存忌惮,对朱元璋是百般为难。再加上濠州城内虽然郭子兴是元帅,但是赵军用、孙德崖、彭大等人都互相不服气,甚至赵均用还抓了郭子兴,好在朱元璋将郭子兴给救了出来。
此时的朱元璋意识到:继续跟着郭子兴是没有前途的。所以朱元璋便决定自己创业,带着自己的心腹“淮西二十四将”离开濠州城,决定南下定远。
这二十四将中,除了大将徐达、汤和、常遇春等人外,还有郭兴与郭英二人。需要提一下郭兴与郭英并非郭子兴的儿子或者是侄子,应该说他们毫无关系。也就是说在朱元璋离开郭子兴之前,郭兴与郭英便跟随朱元璋身边了。
而郭兴与郭英之所以愿意跟随朱元璋,是因为他们的父亲郭山甫。
郭山甫也是凤阳人,善于相面。在朱元璋回老家凤阳募兵的时候,路过郭山甫的家,郭山甫便为朱元璋相面,说道:
“公相贵不可言。”
然后郭山甫对儿子郭兴与郭英说:你们二人跟着此人,日后必定能封侯。
“吾相汝曹皆可封侯者以此。”
郭山甫不仅让自己的两个儿子跟随朱元璋一起创业,而且还让女儿郭氏跟随朱元璋一起走,侍奉在朱元璋身侧。
至于郭氏跟随朱元璋的具体时间并不确定,但笔者猜测应该在马皇后之后,毕竟马皇后才是朱元璋的结发妻子,而郭氏则是以妾室的身份陪伴朱元璋身边。
此时的朱元璋尚且还在郭子兴的起义军中,并未发迹起来。郭山甫便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压在了朱元璋的身上,便可见郭山甫确实跟秦朝末年吕雉的父亲吕公一样聪明,只是郭山甫的女儿并非朱元璋的发妻。
而朱元璋之后的发展确实如郭山甫所料,不仅自己创业,先后灭掉了陈友谅、张士诚,而且还结束了元朝的统治,于1368年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
作为从朱元璋还未发迹时便跟随左右的郭氏一家,朱元璋怎么会亏待呢?
02
郭氏自嫁给朱元璋以后,便跟着朱元璋过着南征北战、居无定所的日子。不过郭氏确实非常贤德,在朱元璋招兵买马增加实力的时候,郭氏便将马氏作为自己的楷模,做起朱元璋背后的“贤内助”,尽心尽力地辅佐朱元璋。在生活上,更是无微不至地照顾夫君,朱元璋对此非常感动。
按照《郭氏族谱》的记载,郭氏在洪武三年之前,为朱元璋生了两个女儿。
朱元璋登基后,便将郭氏封为宁妃。
只可惜作为国丈的郭山甫并未亲眼看到自己的女儿封妃、儿子封侯,但朱元璋还是很感激岳父郭山甫当年对自己的信任,让自己的儿女都跟着自己一起创业,所以朱元璋将岳父郭山甫追赠为营国公。而且郭山甫的父亲与祖父,也都得到了追赠,均被追封为营国公。
洪武三年二月,郭宁妃终于生下一个儿子,是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朱檀。朱檀出生仅两个多月,朱元璋便将自己所有的儿子们封为藩王,而朱檀也成为九位藩王中年龄最小的一个,被封为鲁王,封地山东兖州。
洪武十七年李淑妃病逝后,郭氏便成为实际上的后宫之主。郭氏本就贤德,在统管后宫的时候,不仅谨言慎行,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在治理后宫之事非常勤勉。
洪武十八年,郭氏唯一的儿子朱檀大婚,迎娶开国功臣汤和的女儿为鲁王妃。朱檀从小就非常聪慧,不管是朱元璋还是后宫各位妃嫔都非常喜欢朱檀。而朱檀也是礼贤下士,熟读经史,琴棋书画亦不在话下。但就是这样一位谦谦君子,却在就藩后完全变了样子。
整日沉溺于女色之中,鲁王妃汤氏也早早去世。
鲁王妃病逝后,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又将汤和的另一个女儿嫁给了朱檀做继王妃。
不过两位鲁王妃都未为朱檀生下一儿半女,好在朱檀不至于无后,侧妃戈氏为朱檀生下一个儿子朱肇煇。在朱肇煇还未满月时,父亲朱檀便去世了。
朱檀不仅沉迷女色,而且还担心自己还未来得及享受便去世,所以便开始追求长生不老,整日不是诵经念佛,就是寻求“仙丹”,道士的传房术。但是,因为服食大量的丹药最终中毒而死。朱元璋得知朱檀去世的原因,很是生气,直接拍着面前的案说:
荒唐,实在是荒唐!
所以,便将去世的朱檀追谥为“鲁荒王”。
儿子年仅20岁便病逝,让郭宁妃很是伤心,而唯一的安慰便是刚出生不久的孙儿,让儿子不至于无后。
朱檀病逝时,因儿子尚不足满月,并不能直接承袭王爵。
不过朱肇煇在嫡母汤氏、生母戈氏的教诲下长大成人,因为教诲有度,所以朱肇煇养成了勤俭恭敬、谨言慎行的习惯。后来建文帝登基后,对朱肇煇很是重视,但因为朱肇煇尚且年幼,便一直未让其承袭王爵。永乐元年,朱肇煇正式承袭鲁王爵位。
郭山甫除了女儿郭氏外,还生有五个儿子,除了夭折的长子外,其他四个儿子全部长大成人。而且这四个儿子,全部跟随朱元璋一起南征北战(时间先后的问题),因立下战功的多少,最终在朝中的地位大不相同。
03
郭山甫次子,名字不祥,最终做到了正二品的都指挥使的位置上。
郭山甫幼子郭德成,是难得“聪明人”,虽然是开国功臣,立下不少战功,但是却不肯做大官,最终也因为自己的“荒唐”而保全了自身。
郭德成的性格十分豁达而且机敏,尤其喜欢喝酒。他跟随三哥郭兴一起跟着朱元璋一起南征北战,在战场上立下了不少战功。再加上郭德成是郭氏的幼弟,朱元璋自然不想亏待小舅子。朱元璋称帝后,那些立有战功的功臣均被加官进爵,得到了太祖的后代,成为朝中的达官贵人。
而郭德成则只是一个小小的骁骑舍人,因为郭宁妃的缘故,朱元璋也想让郭德成做个大官;有一次朱元璋召见小舅子,对小舅子说:你的功劳也不小,要不然我让你做个大官吧。
若是放在旁人身上自然是感激涕零,赶紧谢恩;而郭德成则是直接拒绝了:感谢皇上对我的厚恩,但我脑袋瓜子实在是笨,整日里就不过问朝政,就喜欢喝酒;若是做了大官,那岂不是对朝廷有害?更是害了自己不是?
见郭德成态度如此坚决,朱元璋只好作罢。
不过朱元璋还是给了小舅子不少赏赐,让小舅子去自己后花园喝酒。之后郭德成便经常在花园陪着朱元璋一同饮酒,甚至有一次喝醉了,酒后失言,差点丢了脑袋。朱元璋嫌弃郭德成的头发乱糟糟的不成样子,郭德成摸了摸自己的头发,便脱口而出:皇上,我也是最讨厌我这些乱七八糟的头发,我要剃成光头,如此才痛快!
朱元璋曾在皇觉寺做了几年和尚,最讨厌别人说“光”跟“僧”这些字眼。郭德成如此“侮辱”自己,朱元璋如何能忍?等郭德成醒酒后才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吓得浑身直冒冷汗,他很清楚皇上不会轻易放过自己,所以便想了一条妙计:
几天后郭德成又喝了酒,而且跟往常一样狂荡不羁,直接进了寺庙剃了头发,真的做起了吃斋念佛的和尚。朱元璋得知后,便打消了对郭德成的猜忌。并且称赞郭德成为“奇男子”,而郭德成也因此躲过了胡惟庸案与蓝玉案,得以善终。
在人人都追求荣华富贵的时候,郭德成反其道而行,不眷恋权位,反而保住了自己。不得不承认,他是难得的的明白人。
与郭德成不同的是,郭山甫的三子郭兴与四子郭英,均成为名垂青史的明初名将。
郭兴其实叫郭子兴,因为与马皇后的养父同名,所以一般将其称为郭兴。郭兴在年轻的时候便非常善于骑射,而且“拳勇有膂力”,跟随朱元璋一起创业后便经常担任宿卫一职,如此便可以看的出朱元璋对郭兴的信任。而且因为在攻打集庆的时候,因为郭兴率先攻入集庆而被授予管军总管一职。
之后跟随朱元璋一起参与了统一江南之战、鄱阳湖之战、平江之战,立下赫赫战功;
从洪武元年开始,跟随大将徐达、常遇春一起北伐元朝。只是因为郭兴曾不遵奉主将之命,在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时,只是被封为侯爵,位列功臣第十五位,被封为巩昌侯。
洪武十七年病逝,终年五十四岁,朱元璋将其追赠与陕国公,谥号为“宣武”。
这是郭氏家族被追赠的第二个公爵爵位,不过郭兴的子孙后代承袭的并非陕国公爵位,而是巩昌侯爵位。可喜的是哪怕是巩昌侯爵位,郭兴的子孙后代也仅仅承袭了六年的时间。
洪武二十三年,受胡惟庸案的影响,郭兴被认为胡惟庸一党,所以朱元璋废除了实习的侯爵爵位。自此以后,大明王朝,便不再有巩昌侯爵位。
郭兴在死后六年被废除爵位,便可见其在平日里并没有做到谨言慎行。在洪武三年时郭兴便被人弹劾“不尊主将”,便可推测其平日的作为。朱元璋生性多疑,郭兴的结局也是理所应当
不过与三哥郭兴不同的是,郭英却是开国功臣中难得能够善终的功臣,当然这跟郭英为人处世的风格有极大的关系:
郭英从18岁开始便跟着朱元璋,朱元璋对其十分信任。在朱元璋征讨陈友谅时,郭英跟随太祖身边,多次立下战功。后又跟随大将徐达、常遇春一起南征北战,凭战功被封为武定侯,并且加封靖海将军。
郭英身长七尺,身体健硕,他身上日积月累的伤痕说明了他的骁勇善战。侍奉在朱元璋身边四十多年的时间,一直谨小慎微,从未逾矩。哪怕是因为宁妃的缘故,而得到皇上的恩宠,他也从不恃宠而骄,反而更加的谦逊。
明朝建立以后,朝中很多的大臣都在修建房屋,置办房产,唯独郭英并没有如此,朱元璋不解便问郭英原因。郭英说道:我不过是一介平民,因为有皇上的恩宠而被封为侯爵,子孙后代已经衣食无忧,怎么能产生追求奢侈的想法吗?
朱元璋对此感叹良久,了解朱元璋的都知道朱元璋对开国功臣们都非常忌惮,所以发动胡惟庸案与蓝玉案几乎将所有的开国功臣及其后代都处死,哪怕是李善长与刘伯温都未能善终。而郭英却安稳度过了洪武一朝,足可见郭英有多睿智。
而且太祖还将自己的第十二女永嘉公主,嫁给了郭英的长子郭镇,郭镇便被封为驸马都尉。只可惜郭镇在建文元年病逝,二人生有一子郭珍。
只是到了朱棣登基后,郭兴便死在了家中。郭英曾在靖难之役中对战朱棣,而且郭英在朝中的威望极高,朱棣又怎么能不忌惮呢?
郭英死后,武定侯爵位一时间并未得到承袭。
结语
到了英宗继位后,永嘉公主为自己的儿子郭珍求武定侯爵位,英宗并未准许,只是将郭珍授予锦衣卫指挥佥事。而是由郭英次子郭铭的儿子郭玹承袭武定侯爵位,成为大明王朝第二位武定侯。除此之外,郭铭的女儿郭氏还被选入宫,成为明仁宗朱高炽的妃嫔。
郭氏非常得宠,先后为仁宗生下三个儿子,仁宗将其封为贵妃,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皇后张氏。正因为郭氏得宠,仁宗便诛杀了宦官黄俨,将黄俨所有的财产都转给了郭玹。
只是仁宗仅在位10个月的时间便病逝了,仁宗病逝后便无人护着郭贵妃,郭贵妃虽生有三子但仍旧被逼殉葬。
郭玹病逝后,郭珍争夺武定侯爵位,最终由郭珍一脉承袭。
原本在太祖一朝时,郭氏家族便已经是朝中不可忽视的勋贵家族,子孙三代与朱家联姻,成为权势显赫的贵勋家族;但这并不是郭氏家族最高光的时刻,到了郭英的五世孙郭勋时,郭氏家族成为权倾朝野的世家贵族,其权势地位达到了顶峰。
嘉靖十八年,郭勋编纂的《英烈传》将自己先祖郭英在射杀陈友谅的功劳做了一番造势,此事影响了嘉靖帝。随后郭勋便请求嘉靖帝能够将开国功臣徐达、常遇春、郭英等六王配享太庙,嘉靖帝准许。并且将郭勋进翊国公,加太师衔。
不过翊国公爵位并非世袭罔替的,郭勋的子孙后代承袭的仍旧是武定侯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