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10日消息(记者 庞婷)4月9日,在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一场胃肠镜检查正在进行中。北京友谊医院消化中心主任医师孙秀静戴上3D眼镜,眼前屏幕上的画面立刻由模糊变清晰,她快速地检查患者肠道的问题,仅用十几分钟便完成了手术。而这得益于友谊医院在全球首创的可用于消化内镜的单镜头3D内镜成像系统。
孙秀静使用单镜头3D内镜成像系统为患者做肠镜检查(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记者了解到,消化道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前列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和精准诊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然而,在当前的肠镜检查中,微小或隐藏的病变往往难以识别。如何精准观察病变,特别是细微病变的真实形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肠镜检查中微小、隐藏病变难以识别的问题,消化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与新光维医疗合作,全球首创了可用于消化内镜的单目3D成像系统。该系统基于单眼立体成像原理,运用自主研发的“双网络超分辨成像算法”,通过高速处理器对内镜的每一帧图像信号进行甄别处理,形成真实左右眼图像,从而将普通内镜图像转化为3D图像,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消化道内部的立体观察。
“这个系统就跟我们看3D电影一样,戴上3D眼镜后,画面立体感特别强。”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分中心第二党支部书记、消化中心实验室副主任朱圣韬解释,“肠壁有一圈圈的褶皱,有一些息肉是扁平状的,不容易被发现,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疗,过几年可能会发生癌变。而单目3D内镜的原理就是通过3D的立体结构,提高病灶的立体感,从而降低漏诊率,提高诊断效率。”
朱圣韬告诉记者,该系统适配目前市面上的消化内镜,做到了在不改变现有内镜系统及使用习惯的前提下,通过增加运动视差、构筑立体知觉,帮助发现扁平、微小、隐藏病变的隆起、凹陷等三维结构特征。为评估该系统的临床价值,实验室开展了多中心、大样本、交叉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2D肠镜相比,使用3D肠镜能够将息肉检出率提高1.54倍,腺瘤检出率提高1.45倍。
目前,消化道单镜头3D内镜成像系统已经应用了2年多,今年将研发第二代系统,使图像更清晰、立体感更强,同时使医生的观感更舒服。“我们发现了一个现象,有的医生戴上3D眼镜为前几个病人检查时看不出显著的对比效果,但越往后越渐入佳境。这说明医生对系统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朱圣韬说。
据悉,2021年科技部采用试点先行、分批推进的方式启动全国重点实验室组建工作。在北京市大力支持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科院苏州国科医工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新建全国重点实验室的身份,于2022年9月申报“消化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并于2023年3月获批。三家单位形成了紧密合作的“产学研医”协同创新体系。
北京友谊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澍田介绍,消化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北京市属机构唯一的医药健康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也是市属医院及首医系统唯一的全国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立足消化系统重大疾病前沿应用基础研究,将实验室的多学科特色与医学研究前沿相结合,发挥“医疗机构+研究院所+企业”联合的优势,通过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促进合作,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创建国际水准的“基础-临床-研发-转化”全链条消化健康创新研究基地。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79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