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4月10日)汇市简况:今日白盘美元指数涨跌交替。美CPI数据的强弱将会继续影响着市场对于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的判断。由于美国通胀依然顽固且美国经济较其他发达经济体更为强势,美联储对于推动降息愈发谨慎,美元指数没有大幅下跌的空间。市场对欧元区的降息的预期并未大幅的调整,而美国降息的进程存在不确定性。尽管当前各种消息对欧元不利,但由于美元突破高位受阻,且市场已充分定价欧元的利空,预计短期内欧美的跌势将暂缓,未来欧元的走势受美元主导。今日晚间投资者可重点关注20:30美国3月未季调CPI年率。
今日汇市要闻盘点
1.[日元疲软但未及当局底线]
日元疲软但未及当局底线,152恐非干预触发点……
2.[美国通胀高于预期将使美元走强]
外汇和利率策略助理MohammadAl-Saraf在一份报告中称,若美国3月通胀数据高于预期,这应会提振美元。如果月度核心CPI上涨0.4%或更高,可能会增强人们对美联储将在更长时间内维持当前立场的信心,尤其是考虑到3月份强劲的就业数据。这可能会提振G-10内的美元。他还指出,今年头几个月美国CPI已经超出预期。
3.[美债收益率预测被上调因美联储降息预期减弱]
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自今年年初以来已飙升近60个基点,周一达到4.46%,为11月份以来的最高点。美国股市则创下历史新高,美元兑大多数主要货币也上涨。策略师预计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年内将降至3.85%,略低于参与调查的美国初级市场交易商的预估中值3.90%。一项调查显示,债券策略师们上调了对未来几个月美国国债收益率的预测,因通胀居高不下和经济活动强劲,令金融市场对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美联储/FED)今年降息的预期降温。这是因为交易员将美联储2024年降息幅度的押注从1月份预期的150个基点下调至60个基点左右,为10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
4.[市场押注英国央行将率先降息市场看好英债]
对于押注英国央行将先于美国和欧洲央行降息的投资者来说,英国国债看起来很划算。策略师和基金经理表示,市场仍低估了英国央行比其他主要央行更快、更大幅度降息的可能性。尽管英国央行在5月会议上降息的几率约为五分之一,但市场定价仍表明,英国的行动将落后于欧洲央行。策略师LucaPaolini表示:“英国央行可能是第一家降息的央行。”他预计英国国债的表现将优于其它国债。“鉴于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衰退之中,英国可能比其他地方,甚至比欧洲更需要降息。”
5.[加元在加拿大央行决议前走高]
策略师EliasHaddad表示,在加拿大央行做出决定以及最新的宏观预测公布之前,加元兑美元小幅走高,预计隔夜利率将维持在5.0%不变。他表示,通货膨胀率仍然接近3%,这使得货币市场定价的降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非常低,约为14%。不过,加拿大央行很有可能对即将到来的降息给出更强烈的暗示。他表示:“加拿大央行可能取消‘现在放松限制性政策还为时过早’的当前指引,并/或下调通胀预期。”这可能导致美元兑加元持续升至1.3600上方。
技术面解析
欧元/美元:今日对于欧元/美元的预期趋势为看跌。欧元兑美元保持稳定在1.0860美元以下,继续暗示日内的看跌趋势,提醒您我们等待的目标位于1.0765美元。持续下跌并超过上述水平将延长熊市波至1.0645美元作为下一个负站,而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到,突破1.0860美元后再突破1.0885美元将停止建议的熊市波,以完成形成看涨形态,该形态具有从1.0960美元开始并在超过前一水平后延伸至1.1020美元的积极目标。预期交易范围在1.0770美元支撑位和1.0920美元阻力位之间。
英镑/美元:今日对于英镑/美元的预期趋势为看涨。英镑兑美元设法触及我们等待的目标1.2700美元,并在那里找到坚实的阻力,等待获得积极的动机,帮助推动价格超过这一水平并实现额外的收益达到1.2800美元。将继续建议未来一段时间的看涨趋势,并指出未能实现所需的突破将推动价格熊市反弹,并开始测试1.2580美元。预期交易范围在1.2600美元支撑位和1.2750美元阻力位之间。
美元/日元:今日对于美元/日元的预期趋势为中性。美元兑日元价格在前几个交易日显示出横盘交易,目前仍停留在151.40支撑位和151.96阻力位之间,在价格突破其中一个水平之前,我们保持中立。预期交易范围在151.00支撑位和152.70阻力位之间。
晚间重点财经数据前瞻
20:30美国3月未季调CPI年率
20:30美国3月季调后CPI月率
20:30美国3月未季调核心CPI年率
20:45美联储理事鲍曼就巴塞尔资本要求发表讲话
21:45加拿大央行公布利率决议和货币政策报告
22:00美国2月批发销售月率
22:30加拿大央行行长麦克勒姆召开货币政策新闻发布会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77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