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增程汽车公司的CEO近日发布了反思信,其首次发布的高端纯电产品未达预期,承认对该赛道的认知有误,表示要从0到1重新开始打磨纯电的产品和服务。
中国汽车产业正处在大变局的历史变革期,电动化与智能化已经成为产业发展新趋势和新动力。今年以来,不少车企开始进军纯电市场,或加大纯电市场的投入,不少自带流量的品牌入场,力求通过明星车型卡位。不过,这些新晋品牌和车型,尚未在短期内奠定局面。
业内人士指出,当一个品牌在进军纯电市场后,短时间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根本原因在于,燃油车、增程车、混动车的市场和纯电市场,有着本质的不同,纯电市场除了从0到1开始慢慢积累发展,没有任何捷径可走,也几乎没有经验可循。另外,纯电市场用户更在意品牌的相关技术积累和补能体验。
纯电发展现状:投入大、周期长
由于看到了纯电市场的发展潜力,不少车企致力于开拓纯电市场,并力求短时间取得明显效果,但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车、增程车的结构差异较大,产品无论从底盘质感、重心高度、操控以及安全性都无法达到一个均衡状态。经过多年正向研发的全新纯电动汽车平台,从立项之初就根据电动车的特点开发、设计以及调教,所以无论在空间使用率,还是操控性、安全性都要优于“速成”车型。因此,市场往往倾向于选择前者。
由于纯电产品的难度大大增加,车企往往需要进行长期且大规模的研发投入。目前,中国新能源车企普遍重视技术研发与创新,比如比亚迪、蔚来、小鹏等都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做纯电技术的研发。
以蔚来和小鹏为例,蔚来始终坚持正向研发,仅在2023年的研发投入就达到134.3亿元,过去几年在技术研发方面累计投入已超过430亿元。这么大体量的规模性技术研发投入,在中国车企里面是不多见的,产出了包括了智能电动汽车12项全栈技术布局,以及车企首个整车全域操作系统、自研芯片产品——激光雷达主控芯片“杨戬”、自研5nm车规级智能驾驶芯片、自研全域900V高压架构、智能底盘系统等等,专利数超8000项。
“智能化”,是小鹏最突出的标签。小鹏董事长何小鹏不久前透露,在自动驾驶为核心的AI研发上,小鹏每年投入的资金高达35亿元,数据运营团队规模超过3000人。2023年,小鹏的研发投入达到52.8亿元。2024年,小鹏计划再招聘约4000人,同时研发预算同比增长超过40%。
央媒《经济日报》近期发表了一篇评论员文章,文章认为纯电技术路线是先进的,并提到坚持纯电技术路线的特斯拉,历经18年折腾,中间数次差点破产,2020年才开始盈利。这进一步验证了蔚来、小鹏等坚持纯电路线的车企,现阶段的大规模研发投入符合纯电行业的发展规律。
开拓纯电市场,补能建设是关键
现阶段纯电市场发展势头迅猛,与之相配套的补能体系建设同样在迅速推进。
据悉,目前纯电车的补能体系有两种,一是公共充电桩配套设施和自建桩,一是换电模式,但时至今日,无论哪种模式,补能难题都未能得到彻底解决。车企若要开拓纯电市场,必须在补能建设上进行投入和积累,力求让用户补能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从而获得市场信心。
为了有效缓解用户补能焦虑,蔚来持续不断完善“可充可换可升级”的补能体系。截至3月20日,蔚来已在全国布局2,391座换电站,其中786座高速换电站,充电站3,732座、充电桩21,692根,三方桩1,000,000+根,让加电比加油更方便。
同样,小鹏也在不断加快自营充电站建设,截至2023年年底,小鹏已建成自营充电站超1100座,包括超900座小鹏汽车自营超级充电站及超200座目的地充电站,覆盖中国所有地级市及以上行政区,提供更全面的充电网络。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出席活动时,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他认为,短期内纯电和插电/增程并重,电动化“双轮驱动”,长期的趋势还是纯电。
专业人士表示,对待纯电行业,我们要有足够的敬畏之心。进入纯电市场,车企需要一步一步完成从0到1的积累,不可贪图求快,否则难以立足,甚至对品牌产生反噬。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7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