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亚子进京觉受怠慢,打骂卫兵扬言跳湖自尽,毛主席一首诗劝住他

执笔读春秋2024-04-10 20:04:04  74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毛主席在重庆会见了南社领袖柳亚子,后来因为柳亚子索词一事,《沁园春·雪》一举成名。

柳亚子是国民党左派,整个三、四十年代,他一直是国民党中的反蒋斗士,曾经多次建议“用非常手段处置蒋介石”,后来在一九四一年由于拒绝出席国民党五中全会被开除党籍。

解放战争时期,柳亚子和一帮民主人士因为力挺中国共产党,一度还遭到了国民党特务的毒打而负伤。

解放战争进行到末期时,中共方面给柳亚子发出了一封邀请函,请他北上参加政协会议。当时在这邀请函罗列的名单上,柳亚子位列第五,名列宋庆龄、何香凝等人之后。

这一切都让柳亚子对“北上”,充满了大鹏展翅般的幻想。因此他在动身北上之时,还化用李白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心境,他在诗中说说:“乘风破浪会有时,席卷南溟上北溟。”

谁知柳亚子抵达北京仅十天,就因故大发“牢骚”。不但动手打骂卫兵,还扬言说如果毛主席不见他,他就去跳湖自尽。

后来毛主席撰写和诗一首安抚柳亚子,就有了标题中的名句:“牢骚太甚防肠断。”那么,柳亚子到了北京后,因何“大发牢骚”,为何又闹得不可开交呢?

一、柳亚子大发牢骚

一九四九年的三月中旬,柳亚子应毛主席之邀请来到北京,下榻在六国饭店。十天之后,他就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感事呈毛主席》:

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

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这首诗的大意是夸毛主席是一位开天辟地的真君子,然后吐槽自己当时在北京遇到了一个困境,这是一个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当造成的困境,然而柳亚子说以他的性格完全不能接受。

从诗的第二联来看,当时柳亚子应该是遭到了北京文化界一些人的“围攻”,他坦承自己口才不好,没有办法在这场争论中占据有利地位。

同时,柳亚子又觉得自己北上以后没有得到“国士”应有的待遇。因此说自己希望在解放军南征传来捷报后,就回家去隐居了。

结果这首诗寄给毛主席后,柳亚子一直未得到接见。到了当年的四月,某天柳亚子听说周总理在颐和园接见了国民党的谈判代表邵力子,却没有叫上他,他顿时就绷不住了。

于是柳亚子大吵大闹说:“毛主席和周副主席再不理我,我就跳昆明湖或吊死在益寿堂。”柳亚子当时六十二岁,正是孔子说的“耳顺”之年。

这个时候的柳亚子应该是理性、沉着,宠辱不惊的状态,就算觉得共产党对他不够礼遇,主动求退就是了,何至于要“以死相逼”呢?

二、柳亚子吵着自尽的真正原因

其实真实的情况,还是在柳亚子写给毛主席那首诗的“原版”里面,前文提到的是后来修改过的版本,原版如下:

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

醉尉夜行喝李广,无车弹铗怨冯驩。

周旋早悔平生拙,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原版的第三、五句和后来修改过的版本其实是有很大不同的,因为它透露出了柳亚子当初在北京的两段秘闻。

一九四九年的四月五日,也就是柳亚子吵着要“自尽”的两天前,他和夫人白天外出,傍晚回来的时候,门卫没有认出他,于是问他来找上谁。

柳亚子生气地骂卫兵:我在这里住了七八天,你都不知道我是谁,我看你是诚心刁难我。说完这番话,他还举起文明杖去打了门卫。

这两句涉及到的关于柳亚子的另外一个秘闻就是他想吃“顶花带刺”的黄瓜,结果工作人员没有买到,他就破口大骂,还打了对方一记耳光等等。

当时为柳亚子服务的卫兵、生活管理员,全部都是战场上下来的军人,人家也是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是对革命有重大贡献的英雄,可想而知双方闹得很僵。

但是这些事并不是柳亚子吵着要投湖的根本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柳亚子到了北京以后,在文化界和政界遭遇了重大的打击。

先是在当年的三月下旬,柳亚子去民革参加会议。他过去曾经当过民革中央委员会的监察主席,结果民革选政协代表,居然把他拉下了

就在那几天,柳亚子去参加了一个文化界的活动,结果又一次“靠边站”。后来人们从毛主席给柳亚子的回信中发现,柳亚子写的诗当时在北京遭到了一些文人的批判。

柳亚子是出生在清末的旧文人,他写的诗全部是旧体诗。一九四五年毛主席曾经赞柳亚子说:“先生的诗慨当以慷,卑视陆游陈亮,读之使人感发奋起。”

比陆游、陈亮还要牛,这话把柳亚子捧得多高?哪晓得到了北京以后,文化圈子里的人又把他贬得不直一文。这种巨大的落差,没有几个人受得了。

要知道,柳亚子这一生都是以写诗出名的,他是清末最大的诗社“南社”的创始人之一。在诗词创作方面,他一向自视甚高,口气也很狂。

柳亚子狂到什么地步呢?狂到敢模仿辛弃疾,给自己改名为“柳弃疾,字稼轩,号亚子”。现在居然有人胆敢批评他这个诗坛泰斗的诗,他没有气得原地爆炸已经算是量大了。

再有就是,柳亚子一直觉得自己到了北京以后被怠慢了。因为当时与他一同北上的很多文化人,最后被安排在条件比较好的北京饭店,并且还配备了专车,以及随行秘书。

这件事让柳亚子心里产生了严重的不满,柳亚子出生在富裕家庭,在物质上从来没有被亏待过,相关资料上说他“每至一步,或置或赁惬意的房子,少有‘杜陵穷巷’之叹”。

这个意思就是说,柳亚子每到一个地方就要在当地购买,或者是租赁一套住起来非常舒服的房子,因此他从来没有杜甫那种居住在“穷巷子”的经历。

后来为了给参加谈判的国民党代表腾地方,相关部门就决定让原来居住在六国饭店的民主人士分别搬出该饭店,移居到其他地方,而柳亚子就被移居到了颐和园内的益寿堂。

要知道当时柳亚子并不是独自一人北上的,他是带着家眷去的。住的地方不能令他满意就算了,更让他不高兴的是,没有给他安排专车。

柳亚子早年参加过同盟会,又长期在国民党政府里面供职,因此他对孙中山是怀着特殊感情的,所以他抵达北京后就想去中山陵祭拜一下,结果因相关部门未能给他安排专车而作罢。

虽然柳亚子事后曾经对别人表示,这些生活上的不便他本身并不介意。但是在他心里这个“待遇”,实际上反映的是中共和毛主席本人对他的重视程度。

在柳亚子看来,“待遇”不好,说明不重视。看不起人,这个打击他就受不了。柳亚子的个性其实十分单纯,天真。关于这一点,他自己也非常清楚,他曾写信对友人说:

弟性情中人,尤重感情,有时超过理智。……若以弱者欺我,唯有挺剑而起耳。

在政治和人际关系上的天真与率直,直接导致了柳亚子的“一根筋”。他一看到自己的“待遇”不如人,就觉得自己被忽视了,就觉得是毛主席不重视自己。

等了四十天见不到毛主席,柳亚子就开始发牢骚、打骂卫兵,还吵吵着要跳湖自杀,其实事情哪里有这么严重呢。

毛主席并没有对柳亚子不重视,要是真的不重视,当初就不会邀请他北上,还把他的名字排在宋庆龄、何香凝等人后面了。

三、毛主席劝导柳亚子

一九四九年三月,当时国共正在进行最后一次“和谈”。谈判不成还得打仗,毛主席还得和军委的领导们开会,准备随后的渡江作战。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周总理才会在颐和园和国民党的谈判代表见面。毛主席和周总理二人日理万机,每天要见的军界、政界有影响力的重要人士那么多,文化界的人士自然只能靠后。

于是毛主席在处理完了渡江作战的相关呈情之后,马上抽空给柳亚子写了一首和诗《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柳亚子说自己是一个重感情的人,毛主席又何尝不是呢?毛主席先是在诗中回顾了自己与柳亚子相识相知的经过,表示自己从未忘记与他的友谊。

然后毛主席又告诉柳亚子,为人处事应该心平气和,太爱发牢骚对自己的健康不利。最重要的一点是——看事情应该从长远一点的角度去看,一时一地偶然的遭遇,并不能说明问题。

柳亚子是个小孩子性格,收到毛主席的和诗以后马上就开心起来了,又写诗说毛主席“风度元戎海水量”了。

毛主席写完了这首诗以后,到了当年的五一节,又邀请柳亚子全家人一起到颐和园过节,联步长廊,泛舟昆明湖。到了当年五月二十一日,毛主席给柳亚子写信说:

某同志妄评大著,查有实据,我亦不以为然,希望先生予以宽大政策,今后和他们相处可能好些。在主政者方面则应进行教导,以期‘醉尉夜行’之事不再发生。

毛主席安抚柳亚子,原来并不只是空口白话,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风物长宜放眼量”这句话。事实证明,柳亚子以为得到的“不公正”的对待,并不是别人有意而为。

结语

柳亚子毕竟是一位出生在清末的旧式文人,虽然他早早就参加了同盟会,但是他信仰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这种民主还是带有阶级性的。

因为觉得自己是“国士”,柳亚子北上之时,一直幻想着得到“帝师”般的待遇,但是现实却狠狠地扇了他一记耳光。

柳亚子想进文联当老大,当时文联的老大是李维汉、周扬。新时代流行的是白话文创作,他一个写旧诗,思想又有些古板的老文豪自然不受待见。

等到柳亚子想去从政时,又因为在人际关系上不懂周旋,被民革成员边缘化了。不过柳亚子也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很好哄。

柳亚子前面闹得要自尽,结果毛主席一回信他就开心得不得了,也不想死了。到了一九五〇年,柳亚子就写信给国外的儿子说:

国内情形大体很好,当然也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中国是一个大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和百余年殖民统治的国家,哪会一下就能使人满意呢。讲一句良心实话,毛主席真的太伟大了,你相信吗?

参考资料:

《毛泽东诗词全编笺译》,编著:徐四海,《东方出版社》,2017.2;

《毛泽东诗词鉴赏》,编著:田秉锷,《上海三联书店》,2012.9;

《毛泽东与柳亚子诗文唱和》,作者:汪建新,《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12.26;

《毛泽东诗词中的统一战线智慧和艺术》,作者:汪建新,《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1.07.21;

《史海回眸:周恩来批评柳亚子牢骚太盛》,作者:孙有光,《凤凰资讯》,2008.06.06;

《周恩来批评柳亚子“牢骚太盛”始末》,《青岛新闻网》,2004.06.21;

《周恩来这样批评柳亚子》,《金台资讯》,202.08.10;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74112.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