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决战期间,华野和中野联袂奉献的淮海战役,一举歼灭了55万国军精锐的徐州剿总主力部队。而作为胜利方的我军也付出了将近13万的伤亡为代价,而在这些伤亡数据的后面,又以华野单独进攻碾庄的黄百韬第7兵团为最。
当时华野一共付出了49000余人伤亡为代价,如果算上中途小规模的战斗,华野一战将近伤亡5万人以上,占整个战役的40%以上。
相反号称淮海战役血磨坊的的双堆集围歼黄维兵团则是32000人,可要知道黄维兵团可是实打实的国军全美械兵团,与邱清泉、廖耀湘兵团号称国军前三的王牌部队,而黄百韬兵团在名气上可无法跟这几个兵团相比。
那么为何在淮海战役中,围攻双堆集和陈官庄这些国军精锐王牌兵团,伤亡为何却比不上一个小小的碾庄呢?
其实,还是我们的认知偏差,在碾庄之战中的7兵团可不弱。
第7兵团司令官黄百韬
第7兵团并非杂牌
在这里需要纠正很多人的说法,那就是很多人以为黄百韬兵团是杂牌兵团这个说法。
事实就是,黄百韬兵团,除了黄百韬之外,可是一个正经的中央军嫡系部队兵团,这里面的部队都是国军一等一的嫡系主力,而且咖位还不低。
1948年7月,黄百韬靠着在睢杞战役的救援有功,不仅从邱疯子手上抢走了青天白日大勋章,同时凭借挡住粟裕在豫东的攻势一下子从整编25军军长,升任为第7兵团司令官。
成立初期的第7兵团,下辖:
第25军(军长陈士章)、第96军(于兆龙)、72军(余景源)、63军(林湛)和64军(刘镇湘)。
第7兵团司令部
在济南战役结束后,第96军和72军被调到了徐州剿总直属,在撤退的过程中第44军(川军)和100军被划归的第7兵团指挥。
因此在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爆发时,第7兵团下辖:第25、44、63、64和100军,合计5个军。
那么在国军内部,黄百韬这第5个军到底成色如何呢?
答案是——非常强,甚至综合战斗力不在邱清泉和黄维兵团之下。
为何这么说。
且来看看,在淮海战役中我军一共歼灭国军22个军,其中硬核桃军为7个。
这里面的“硬核桃”军,其实是粟裕对于国军精锐军的称呼,大致是国军嫡系中的美械和半美械部队,以及一些地方系的杂械部队。
这7个硬核桃军,分别是:第25、64、100、5、8、74和18军。
其中属于黄百韬第7兵团的就有3个军。
徐州剿总的国军精锐部队
第25军,是顾祝同的嫡系和起家部队。
首任军长是黄埔一期的老大哥之一的王敬久中将,在抗战期间25军曾经是顾祝同第三战区的第一王牌,该军曾在抗战期间对我军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惨案。在王敬久高升之后,顾祝同的参谋长黄百韬接任为军长,在黄百韬的打造下该军成为国军的模范军,在抗战后,换装全日械装备。
在解放战争的华东战场,是少数非美械却能打出王牌军水准的精锐部队,在孟良崮、豫东等战场对我军造成过不小的威胁,其风头一度盖过整编74师。
25军所代表的日械国军
第100军,可别被他的番号欺骗了。
在抗战期间人家可是和74军齐名的王牌军,属于王耀武的嫡系部队。
当年74军的第三任军长施中诚是100军过去的,74军和100军很多军官都对调过,是一支抗日铁军。不过在解放战争期间,第100军更多是以整编83师的身份出现在战场上,没错,就是坑惨张灵甫的李天霞带领的那个整编师。
在李天霞被撤职之后,周志道担任军长,在徐州剿总序列中是一支和第5、18军平行的全美械军。战斗力颇为强悍,虽然所属的整编19旅(19师)在济南战役中被华野歼灭在济南城头,但却给攻坚的华野9纵造成不少的伤亡,属于硬骨头的存在。
在战斗的100军
64军,外号抗战铜军。
该军是粤军部队,在粤军内部一直有“铁四军,铜六四军”的说法。和粤军之父第4军相比,64军成军较晚,但在抗战期间一直打满全场,在薛岳指挥的万家岭战役中,世人只知道74军,却忘记外围作战的64军同样功不可没。
在抗战期间,相较于第4军,64军更是经常驰援各大战场,为粤军争光,说是粤军抗战第一军,并非抬举之言……
在很多人的固化印象中,粤军是地方部队,但其实不然,相较于桂系、川军等部队,粤军是中央军化最明显的部队,在余汉谋投靠老蒋之后,粤军就失去了自立的可能,底下将领也纷纷投靠,比如薛岳就是陈诚的人。
再加上中央军本身就是粤军(第一军)发展起来的,因此两边有天然的亲近,到了解放战争期间,粤军中央军化已经完成,在局部战场上,粤军表现甚至比中央军更拼命,比如华北的62军、华东的63和64军,大别山的65军,都是各自战区的王牌部队。
抗战时期的粤军
再说回64军。
到了解放战争期间,64军和兄弟部队——63军一起驰援华东战场,从胶东、鲁南再到中原,不仅和华野外线兵团作战,同样也和山东兵团硬刚,被老蒋称为“华东战场的救火队长”,南麻临朐战役,两度为中央军解围,诸城之战以一个整编旅(师),挡住华野2个纵队的进攻。可以说在第7兵团内部,64军相较25军才是真正王牌,碾庄战役该军也是抵抗到最后。
而且无论是粟裕还是我军各指战员,都对64军评价很高,八纵政委王一平回忆
“我们两个团12日打进村子后(唐家楼),冲破敌人一层层火网和一座座堡垒。敌人的射击孔大都紧贴地皮,很难发现。就是匍前进,也多遭杀伤。有几处工事,敌人构成夹墙式,我们部队冲过去,敌人却从我们背后开火。我们两个团遭受重大伤亡,”
64军军长刘镇湘
华野在战后的总结中也说道:
“64军(广东军)守备比较顽强。善于避开我之炮火轰击(散兵坑多,房内均修了地堡)与小组爆破,地堡里面不放部队,主要部队放在两侧之散兵内隐蔽,待我爆破组接近爆破时,由两翼遂行小部队反击,捕歼我小部队。此次战役俘虏较少,毙伤数字约占三分之一以上,个别整连整营即被我全部同阵地一同毁灭。”
粟裕回忆录中也是这么说64军的
“在打64军时,有些部队发生气馁叫苦'伤亡太大了,再打了’。后来军委来了一个准备伤亡十万人的电报,同时调集了重炮和坦克部队才将这种情绪克服了。”
碾庄内部国军的堡垒
同样和64军一样,63军虽然没能像64军一样换装美械装备,但也是日械混合部队,战斗力并不弱,特别是在抗战顽强作战的末代军长陈章(抗战失去手臂)手下更是战斗力迸发,在碾庄之战前窑湾战役中就给华野攻坚的王牌1纵造成了不小的阻碍,顽抗程度不比兄弟部队64军差。
这里面的5个军,除了44军是鱼腩之外,其他4个军可以说都一等一的徐州国军主力部队,强大的7兵团也让我军短时间内很难突破……
粟裕在战争回忆录中对7兵团的评价为
“黄百韬兵团的战斗力虽不算一等强,但也不弱,在敌徐州集团中算中等偏上的……”
7兵团精锐
国军顽强的防守
如果从地图上看,碾庄周边的地形都是村庄和水塘,看起里易攻难守。
但事实并非这么一回事。
碾庄和新安镇地区以前是国军防守大师李弥的防区,在驻屯的时候,李弥也在这里修筑了部分工事,李弥的防御水平如何,经历过临朐之战的华野众将士自然也是知道的。
而基于李弥之前的基础,黄百韬也是对碾庄再次进行了加固。
早年的碾庄的是一个低洼地,镇民们为了避免洪水所以建造了很多2-3米高的村台,而黄百韬也利用这些村庄台地和李弥之前原有工事,逐村设防,形成圆周形的野战防御阵地。制高点有纯春泰,而地面同时还有地堡群,在地堡之间还有壕堑和交通沟纵横连贯,在开阔地之上,黄百韬还设置大量鹿砦,将每个村子构成具备独立防守能力的支撑点。
黄百韬视察碾庄阵地
远远看过去,碾庄的村与村之间也构筑地堡群,既是一个整体,又能单独独立作战,让我军的突破分割战术很难施展开来。每一个家屋都是一个火力点,而且都是一个子母堡,这种蛛网式的布局,让华野一时间无从下手。
实际上,在作战中我军攻坚地堡的过程中,也是被这些坚固的防线所阻,损失不小。
11月12日,碾庄攻坚战第一天,6纵的进攻正面,敌军25军的一个团聚集在村庄中依靠地堡的环形工事负隅顽抗,当我军进攻时,敌军通过地堡的枪炮和轻重机枪组成的交叉火力进行封锁,使我军进展缓慢。
11月13日,我军突入碾庄内部,但被村庄的土屋所阻挡,当攻克之后,又有连续同类房子所阻挡,连续攻击已经打光了3个基数的炮弹,但对敌人工事的破坏微乎其微,一时间华野竟无炮弹可用。
我军进攻碾庄,都是挨个村庄争夺
当然,造成我军伤亡这么大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碾庄之战并非一个纯粹意义的攻坚战。
而是——运动战转阵地攻坚战,而且还是10万人规模的,对华野来说还算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用粟裕的话来说,就是:
“解放战争,我们打了一系列的运动战,当我们以野战方式对敌人达成包围后,由于敌人有强大的后援力量,加之敌人积 20 年作战经验,构筑工事的效率和守备技术已有大的提高,在被包围后,迅速构筑工事顽强抵抗,作战方式就转换为阵地战了。”
而一下子从运动(野战)转变成阵地攻坚,对于进攻部队来说,都是非常仓猝,在最开始阶段,华野的炮兵和坦克部队都还在后方,攻坚部队只能是步兵单独完成,而且因为时间太紧,都没有来得及校正坐标,完全是靠步兵冲锋,伤亡自然很大。
碾庄之战双方在拼刺刀
很多人会说,济南战役也是攻坚,但为何就很顺利?
别忘了济南战役华野可是准备了一个月,而碾庄攻坚,对于华野来说,是从追击黄百韬兵团直接过渡到攻坚上的,事实上从追击到攻坚,也就过了不到1周时间。
总而言之,在粟裕的带领下,“部队经常保持了旺盛的战斗意志及坚强的战斗力,经得起伤亡,经得起连续战斗和残酷战斗的考验”。
在8天的时间里消灭12人的黄百韬兵团,对于华野和中野的淮海战役胜利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